第一百二十二章 - 穿书后我种田养娃当上了皇帝 - 红豆米稀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二十二章

只是哈达尔没想到,他那最憎恨梁国人的父王,竟然会一声不吭地逃入梁国境内,而且之后就彻底无影无踪了。

这让向来看不起刚愎自用的父王的哈达尔忍不住对这个残暴的父亲生出了一丝佩服,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没想到他这个父王竟然也有了这样的智慧。

但很快,他就父王的变化对自己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他本以为在北境就能很快找到他,结果却一无所获。

贺长季这边安排了探子探查北境的情况,哈达尔当然也会安排探子留意南境的动向。

他清楚南境这边是不好啃的硬骨头,所以原本没想着这么快入侵南境。

只是贵族那边逼得越来越紧,如果他再找不到父王,他的地位就会不稳,这才促使他不得不冒险南下。

果然,刚一渡河,他们就遭到了围堵。

对方显然是有备而来。

他们胡人本就不适应南方气候,他们是马背上的英雄,但却不擅水,乘船渡河本就有很多人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

而对方却抓准了他们状态不佳的时候,还没等他们渡河成功就射箭、投石对他们发起了攻击。

一个照面,他手下的兵力就少了十分之一。

越到后面,渡河的难度就越大。

身为首领的他,不得不做出了返程、暂缓渡河的决定。

结果他往后退,贺长季却乘胜追击。

与胡兵不同,贺长季手下的这批士兵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不但不会晕船,而且水性极佳。

他们追着胡兵一顿暴打,他们才退回。

哈达尔出师不利,就想着换一个位置渡河。

结果对面像是在各处都安排了哨兵似的,总能发现他们的渡河位置,然后把他们再次打回去。

哈达尔当然不会知道,贺长季之所以能够这么迅速地发现他们的行动,是因为有了邵清仪送来的军备物资――望远镜。

既然玻璃都有了,放大镜、望远镜这种自然也就可以生产出来了。

梁国的南北是由这条绥河作为分界线的。

绥河很宽很大,而且水流十分湍急,可以作为渡口的只有那么几处。

贺长季只需要提前在各个渡口安排好人手,让他们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地轮班监控,一发现胡兵就立马通知大本营,然后迅速派人过来伏击就行。

哈达尔几次尝试都没有成功,最终他选择了化整为零的方式。

他挑选了几个水性还可以的属下,将它们分散开,乘坐小船冒险渡河。

绥河的渡口只有几个,其他的地方渡河都非常危险。

但哈达尔现在别无他选,这几个属下是水性最好的,即使小船翻了,还是有很大机会可以偷渡到河岸那边。

这段时间的经历,也让哈达尔知道,必须得训练部下的坐船能力了,不然到了南境,到处都是水域,他们的这些骑兵很难发挥实力。

哈达尔用这种方式送了好几个属下偷渡成功了。

但他没想到的是,即使到了南境,情况也并没有好转。

他的这些部下虽然精通梁国语言、虽然长相有没有明显的胡人特征,但一进入已经彻底被涪城的半梁国半现代化文化影响而变得大不相同的南境城市,立马就显得格格不入起来。

其他人都在聊公务员考试、都在聊积分,而他们却连公务员考试是什么都不知道。

很快,这些好不容易偷渡成功的家伙,又被抓了起来。

哈达尔的这些手下都是按照死士培养的,发现自己的身份暴露之后,他们就立刻服下了毒药自杀身亡了。

虽然没有抓到一个活口,但贺长季还是才他们的随身物品等细节上猜测出了他们的来历和目的。

随着哈达尔派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对抓捕他们也越来越有经验了。

抓到第二十个偷渡者时,他们终于赶在他服毒之前提前把毒药从他的嘴里抠了出来,从而顺利抓到一个活口。

虽然只有一个活口,但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他们既小心防范着这个活口会想方设法地自杀,又找来了审讯高手,对此人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讯。

最后审讯出来的结果,与他们的猜测大致相同。

不但如此,他们还得到了一份意外收获。

这些胡人都是靠着猎鹰传递消息的,而他们抓到的这个活口正好就带了这样的一只猎鹰。

训练猎鹰可比训练鸽子难多了,以往梁国人从未成功抓到过胡人的猎鹰,更不用说驯服了。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他们不但顺利地得到了一只猎鹰,还有了程荣这个胡王。

程荣虽然废柴了一些,但毕竟有着胡王的记忆。驯鹰对胡人贵族而言,是与骑马同样重要的基本功。

程荣身为胡王,在这两项技能上更是翘楚。

程荣非常大方地就把训鹰的手段告诉了邵清仪与贺长季,只是他也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他们不要对胡人赶尽杀绝。

不管怎么说,他好歹也是胡王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