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身为连长,权力大了,职责也多了。
对于大部分连长来说,他们的职责不是打胜仗,而是辅助整个营队能够打胜仗。
一个营有十个连,在一场战役中,每个连都会发挥各自的职责和作用。
而像贺天磊的连,因为杀敌多、能力强,一般都是承担着冲锋陷阵的职责。
他们在一场战役中的发挥,几乎决定了整场战役的局势。
责任重大,各方面的考量自然需要更为周全。
这时候,贺天磊有万旭和楚玉轩两位军师在,优势立马就凸显了出来。
以往,这种冲锋陷阵的连队死伤率很高,但在万旭和楚玉轩的出谋划策之下,贺天磊的连队死亡率极低。
屡次立下战功之后,营队的校尉非常赏识,在作战时经常会让贺天磊提想法和意见。
贺天磊经过那么多场战役的耳濡目染,早已学会了其中精髓。
他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候提出最有效的建议。
几次三番化险为夷之后,校尉把贺天磊视为了心腹。
因为所在的营队屡屡立功,校尉升职了。
升职前,他向上头推荐了贺天磊。
于是贺天磊在短短的一年内连升三级,从一个小兵变成了掌管上千人营队的校尉。
到了校尉这个层次,贺天磊在整个梁国也算是也些名气了。
按照梁国的军队编制,一个营队就可以独立作战了。
除了听从上面的指挥去支援弱势的营队外,贺天磊的营队大部分时候都在追击游猎的胡人小队。
入侵了梁国一年,胡人军队却依旧维持着行军的状态而不曾在一个地方长时间驻扎。
每到一个新地方,他们都会派出骑兵去劫掠。
而贺天磊的追击目标,正是他们。
只要在胡人劫掠百姓前杀死他们,就能让更多百姓活下来。
这些游猎小队一般只有十几二十人,贺天磊会派人紧跟在他们身后,得知游猎小队的去向,然后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去围剿,逐一击破。
他的这番举动,赢得了许多百姓的称道。
但同时,也让胡人的军队注意到了这个总在背后跟着的小尾巴。
胡人大军可有上万人,贺天磊的营队却只有一千出头的人数。
面对十倍的人数差距,贺天磊不敢托大。
发现情况不对,他立刻撤退与己方的大本营汇合。
胡人派了上千人的军队过来追击,结果却被贺天磊的营队引诱到了梁军包围圈内,追杀猎物的猎人,反倒成了战场上的猎物。
这出人意料的一场胜利,让梁军尝到了甜头。
几个校尉一合计,干脆达成合作。
所有营队分而不散,一方面打击胡军的游猎小队,一方面充当诱饵,一旦被追杀,其余营队需要护着他们安全到达己方大部队。
这种合作让梁军的杀敌速度大大提升。
折损了几批战力之后,胡人也学乖了。
他们不再派游猎小队出去劫掠,而是改为了集体行动。
近万人的大军如蝗虫过境一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处民不聊生,大大激发了梁国百姓对胡人的仇恨。
越来越多的梁国百姓自发加入了军队去抵抗胡人,而梁军也因为胡人的这种改变,在当时的大将军指挥下集合了起来,全力对抗胡人的入侵。
打了一年多游击战的双方,终于进入了白热化的厮杀阶段。
两军交接之处,每天都有无数的生命逝去。
鲜血染红了土壤,连河水都被染上了血色。
贺天磊和他的营队的英勇神武,让他们在所有营队中脱颖而出,同时有了贺家军的称号。
作为连胡人都有所耳闻的精英部队,贺天磊的贺家军经常受到胡人军队的围攻。
但他们总是能杀出重围,反败为胜!
贺家军的神勇,鼓舞和激励了许多其他营队的士兵。
这一场仗,维持了两年之久。
在此期间,贺天磊及贺家军的神勇传到了梁帝耳中,梁帝大喜之下,将贺天磊封为了虎威大将军,贺家军也得以扩招并独立了出去,成为了赫赫有名的虎威军。
最开始跟着贺天磊的几个队员,除了不幸丧生的,都已经成了虎威军的高层。
扩张到五万人之多的虎威军,将胡人逼得节节败退,最终成功将其赶出了梁国边境,取得了绝对的胜利。
可惜,年事已高的梁帝早已重病缠身,战争胜利没多久,就驾崩了。
接任皇位的,是老梁帝唯一还存活在世上的子嗣――梁国三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