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墨子何为 - 真气时代 - 造化斋主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真气时代 >

第215章 墨子何为

“容我三思。”

司明没有大包大揽的应下,虽然能够亲自教训虞疏影,的确是件非常快意的事,可若是为了出一口气,就将自己未来的人生都赌上,未免有些太冲动了。

前世的他不过是个在清水衙门里混日子的公务人员,偶尔写写小说赚些外快,总体来说就是个非常普通的平头老百姓,现在要他去竞逐类似国家主席的位置,实在是强人所难。

在送慕容倾离开后,他独自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睡不着觉。

慕容倾的一句话,就像是一朵火苗落在了一堆草垛上,烧得他心中发痒,怎么扑都扑不灭。

“想什么呢,你既没有这样的能耐,也没有这样的担当,为何要好高骛远,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司明反复劝自己看清事实,别做白如梦,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可那一缕念想就像是生命力顽强的野草一样,在他的脑海中生根发芽,怎么拔都拔不掉。

“或许,我可以退一步,不是把钜子当做目标,而是当做梦想,这么一想的话,难度就低得多了,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目标是要付诸行动,去努力实现的,一旦失败,就是人生一次的挫折。

但梦想就无所谓了,纵然失败也算不上挫折,甚至连打击都算不上,有谁曾实现过自己小时候的梦想?

梦想能实现固然可惜,实现不了也没什么大不了。

有梦想是好事,没有梦想的人跟咸鱼没有差别,可有梦想不代表就一定要去实现它,远远地望着,也未尝不是一种人生态度。

“就这么定下了!成为钜子是我的梦想,挫败虞疏影,将她比下去才是我的目标,以此为准则来确定未来的行事方针。”

司明从床上翻身起来,在定下目标后,他只觉得身充满了干劲,一时间精神非常亢奋,睡不着觉了。

他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又拿起一本笔记本,一边思考,一边写下自己的想法和对策。

干完这些事后,他又将目光投向了慕容倾留下来的那一堆书籍。

“算了,把剩下的三分之二看完,权当打发时间了,反正也睡不着。”

他继续翻阅有关墨子的研究学说,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墨子远比他了解的更厉害。

墨子不仅仅是哲学家、逻辑学家、手艺超凡的工匠,而且他还是科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在哲学上,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闻知、说知和亲知。

闻知和说知且不提,其他诸子都有相应的概念,唯独亲知是墨子独有且最为重视的,指的是自身亲历所得到的知识,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要求墨者深入底层去了解平民的真实需求,而不是整天高谈阔论。

若以现在的语言进行归纳,就是指“实事求是”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在逻辑学上,墨子建立了中国古代的逻辑思想体系,把思维的逻辑方法概括为“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相当于现代逻辑学的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

此外,墨子还总结出了假言、直言、选言、演绎、归纳等多种推理方法,从而使墨子的辩学形成为一个有条不紊、系统分明的体系。

后来这一逻辑体系被名家学去了,奉为圭臬,融入自己的学说,这也是墨子除鲁家外,又一次在别人最擅长的领域将其打败的战绩。

在科学上,墨子提出了自己的时空观,在《墨经》中阐述,空间是一个与时间密不可分的概念,认为“宇”即“域徙”,即物体运动的区域。

在给出了时空的定义之后,墨子又进一步论述了时空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并在时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运动论,他把时间、空间和物体运动统一起来,联系在一起,认为离开时空的单纯运动是不存在的。

在数学上,墨子在《墨经上》中提出了“倍”、“同长”、“中心”、“圆”、“正方形”的定义,对位值制概念进行总结和阐述,并提出了极限逼近原理(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的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芝诺提出了芝诺悖论,又叫做乌龟悖论,即一个人永远也追不上一只乌龟,这个问题恰好可以用极限逼近原理解释)。

在力学上,墨子提出力是物体加速运动的原因,即“力,刑之所以奋也”,而后他又在《墨经上》中指出,力与重力等效,即“力,重之谓”,把重力与重量分开,认为重力与重量并非同一概念――这一步距离发现引力已经非常近了。

可惜当时的环境并没有提供相应的物理学基础,亦没有科学氛围,加上墨子身为钜子,无法集中心思在学术研究上,使得名为“引力”的苹果没有砸在他的头上。

此外,他提出了“止,以久也,无久之不止,当牛非马也”的观点,认为物体运动的停止来自于阻力阻抗的作用,如果没有阻力,物体会永远运动下去。

墨子提出过杠杆定律,总结出了力臂公式,他还做过小孔成像的光学实验,研究过平面镜和凹凸面境,得出了几何光学基础理论。

墨子的工匠技术水平不用提了,连“班门弄斧”中被工匠们敬为祖师爷的公输班都自叹弗如,《墨子》中还记载“云梯”、“悬门”、“橐”、“轩车”和“轺车”等攻守器备。

……

“怪物啊!这家伙该不会是穿越者吧?”

司明看得脑门生汗,就算是穿越者,如果没有金手指的话,想做到墨子的程度也非常困难,至少他就想不起“小孔成像”的实验要怎么做,顶多知道这个名词。

难怪墨子想找传人这么困难,如果以自身为标准的话,一百年还真不一定能找到第二个自己。

“仔细想想,人类历史上这样的怪物倒也不是个例,西方不也出了个达芬奇。”

很多人认识达芬奇,都是通过小学课本上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此外《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也都是达芬奇的作品,很多人以为达芬奇就是个大画家,其实并非如此。

除了绘画以外,达芬奇还擅长雕刻、音乐、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有天文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等一堆头衔,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

他全部的科研成果尽数保存在他的手稿中,爱因斯坦便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三十到五十年。

论学术成就,达芬奇还在墨子之上。

当然,墨子的主业不是学术研究,他是一个组织的领袖,平日里除了管理成员,进行思想教育外,还要负责救灾救险,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更是多次只身阻止战争的发生,估计也就只有在偶尔闲下来的时候,才会抽出点时间,顺便搞搞研究。

对地球上的墨子来说,他最大的问题,就是生错了时代。

墨子谈兼爱,可惜生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版图吞并时代,统治者只看中他的守城术。

墨子谈科学,可惜当时的人们宁愿相信虚无缥缈的蓍草龟甲,逼得他不得不编造鬼神之说。

墨子崇尚技术发明,可惜在夸夸其谈的士人眼里,这些不过是“匠人之作,奇技淫巧”。

《墨经》是华夏历史上最接近于科学启蒙的著作,它比阿基米德掌握杠杆原理要早两个世纪,与欧几里得一样对几何学进行了朴素且严密的定义,可是它并没有取得《几何原本》在西方科学史上那样彪炳史册的地位,也没有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科学革命,这不能不令人嗟叹。

司明没有心情为地球上的这位祖师爷悲哀,因为海洲上的这位活得够长,留下的发明也够多,堪称凭一己之力,生生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础。

至于他的生平事迹,用MC说唱歌曲的词来形容,那真是“败帝王,斗苍天,夺得皇位以成仙。豪情万丈天地间,续写另类帝王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