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自由之风
帷幕在悠扬音乐声中缓缓拉起,出现的是一片自然田园的布景,潺潺的小溪,绿色的草原,全是以神术完成的效果,自从上回的演出后,司花S对使用神术布景越来越熟练了。
“田园风,该不会是讲乡村爱情的吧?”
“应该不是吧,你看他们的服装显然不是华夏风格,更像是西部罗洲的。”
“那就是西方乡村爱情。”
隐约间,司明听到了类似的讨论,稍稍有些安心,因为这恰恰是他想要的结果,当所有人都认为你一定会演爱情戏的时候,急转直下的变化才能引起兴趣,从而将之前积累的恶感一下子转变成好感。
比如某个魔法少女的作品,略显乏味的开头,非主流的画风,都是在拉低观众心中的评价,但是当某位学姐变成无头骑士,反常规打破魔法少女系列的套路后,原先的坏印象一下子反弹成好印象,从渣作变成了神作。
《自由之风》的开头跟观众猜测的方向相同,先是描绘出一座美丽和谐如桃源般的小村庄,虽然村民并不富裕,但民风淳朴,邻里亲如手足,堪称“村里乡亲挺和睦,老少爷们更合群”。
在鸟语花香中,由司花S扮演的女主角翩然登场,这是她头一回不用将自己的头发染色,可以原装登场而不会显得别扭,因此她的情绪显得有些愉悦,不过她此刻扮演的就是一个活泼好动,充满元气,有些调皮但又深得村民喜爱,内心善良的乡下姑娘,所以情绪高涨不仅不会让她出戏,反而有助于她演活这个角色。
戏剧的第一幕就是交代时代背景,以及主要人物,不得不说,虽然司花S演活了角色,可相比天梦戏剧团一开场就抓住观众好奇心的悬疑剧情,她们表演的剧情无疑逊色许多,内容过于平铺直叙,也没有太多的悬念。
女主角刚登场就已经有一位恋人,长相帅气性格温柔,两人又是订婚的关系,加上慈祥的父母和友好的邻居,女主角已经是人生赢家的状态,整个故事充满了童话的气氛,温馨而又美好。
然而,这种剧情是吸引不了观众的,人们只喜欢在结尾看到大圆满,不喜欢在过程中一直看着男女主角卖狗粮,正如那句名言说的“主角开心了,观众就不开心”。
“搞什么啊,第一幕就是剧终吗?爱情美满,家庭和睦,连个矛盾冲突都没有,帝峰戏剧社到底想要演什么?”
“可能……接下来是村霸出场,要强抢女主角为妾,然后男主角怒起反抗,在村民的帮助下打败了村霸,抢回了女主角。”
若是往常大家或许不会介意这样的剧情,可被上一场戏养刁口味后,他们已经无法节奏这种平庸的内容。
“这种剧情谁爱看啊!我看她们根本没想过用剧情取胜,而是把赌注压在异域风格上,以前虽然也有人用西部罗洲作背景,但他们演得都太肤浅了,帝峰戏剧社明显在这方面考据过,道具做得非常精致,人物说话的方式也充满了西式风格,不是挂羊头卖狗肉。”
所谓的西式风格,其实就是那种老版翻译体,时不时的来一段黑色幽默,听得司明非常尴尬,毕竟外国人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这么拿腔拿调,可对海洲人来说,西方人就是这么说话的,这是地道的罗洲腔。
正如中国人在电影里的形象通常是功夫和旗袍,日本人的形象则是忍者跟和服,标签这东西虽然会让当事人觉得非常蛋疼,但在没有亲身接触的观众眼里,却是角色鲜明的象征。
就在大多数人都觉得非常失望的时候,第二幕开始了,然后,碎了一地的眼镜。
父母被杀,恋人被杀,村民被杀……开场的美丽桃源,转眼就给毁了个一干二净,仅有女主角一人侥幸逃生。
帝国入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政府军无能,败退千里,转进如风,转眼就丢掉大半国土。
“喂喂喂,这剧情也太转折了吧,一下子从乡土田园变成了战争兵燹,无论高度还是宽度都扩展得好大!”
“居然还有人说帝峰戏剧社会演爱情戏,有男主角只出场一幕,就被砍掉脑袋的爱情戏吗?”
“她们不会是想演战争戏吧?这可是公认最难演的题材,就凭一群没有社会阅历的女学生,能驾驭得了吗?”
女主角饥寒交迫,在被帝国占领的土地上流浪,东逃西窜,惶惶不可终日,并且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绝望自杀的,有乞讨度日的,有向帝国军摇尾乞怜的,有为了活下去出卖身体的……
为了凸显侵略军的残酷,司花S再次召唤神灵配合演出,这位司家的专属神灵,在参演过一次后,似乎迷上了戏剧演出,乐此不疲,这回k演一名无辜孩子,被帝国军一枪捅穿身体。
“啊――”
“杀人了!现场死人了!”
“笨蛋,没有血,是假的!”
这一幕太过“真实”,使得不少观众发出了尖叫,吓得不敢看。
与此同时,舞台帝国军把小女孩的身体挂在枪头上,不停甩动着,并发出张扬得意的笑声,这一幕顿时为他招来了大量的仇恨,不少观众恨得把座位的把手都捏碎了。
女主角再也忍耐不住,挺身而出杀死那名帝国军,同时也成为通缉犯,被一队卫兵追杀,就在她走投无路的时候,一名年轻英俊的骑士出手救了她,并率领一群手下击败了卫兵。
原来,这位骑士是起义军的首领,为报国仇家恨,也为了保护国人,他召集那些活不下去的可怜人,组成义军抗击入侵者。
女主角加入了义军,并展现出惊人的才华,无论武功还是指挥,都精进如飞,很快成为了义军领袖的左膀右臂。
一对俊男美女在一次次渡过难关的经历里,两颗心慢慢靠近,逐渐迸发出爱情的火花,让第二幕原本紧张激烈的气氛,添上了一层温暖的颜色,让观众们仿佛找到动力和支撑,开始期待美好的未来。
进入第三幕,年轻英俊的义军领袖死了。
他中了帝国军的计,为了救一群村民而落入陷阱,尽管凭借强大的武功突围杀出,却也身负重伤,强撑着一口气回到营地,只为见女主角一面,并在见面的瞬间就微笑着停止了呼吸。
“你他玛在逗我呢!”
“坑爹啊这剧情!”
“上一幕的甜蜜剧情到底有什么意义,编剧是有多么恨情侣啊!”
不管台下观众有多少人在心中大骂,舞台上的女主角在悲伤过后,抹干眼泪,摘下情人的头盔,戴在自己头上,又从情人手中接过剑,高高举起,代表着继承对方的意志。
激昂的音乐响起,充满血性与斗争的精神,令人一听便热血沸腾,好似全身的毛孔都炸开了。
这时就听女主角开口唱道:“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饱受欺压的亡国奴!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自由而斗争!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得到尊严和自由,全靠我们自己!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这是我们的土地,哪能容得寄生虫?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自由之风吹遍大地!”
《国际歌》不愧是照遍全球,世界无产者最喜欢的红歌,哪怕被司明改版成以“自由和解放”为主题,也充满了打动人心的力量,没有华丽的辞藻,就是简简单单的告诉大家要怎么做,这种粗犷的歌词跟上一场细腻的爱情戏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出剧司明参考了圣女贞德的故事,不过被他改得面目全非了,在那个时代贞德要是敢喊出“也不靠神仙皇帝”,教会绝对不会给她正名,妥妥的要宣判她是魔女――虽然“魔女贞德”听起来其实也挺带感的。
在歌声中,围在女主角身边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也都纷纷举起了手中的剑,以对称的形式,交叉在女主角手中的剑的两旁。
起义军展开反攻,女主角舞动旗帜冲锋在前,在她的带领下队伍越战越勇,也越来越庞大,打得帝国军节节败退,冲锋的号角响起,旋律一下变得急促,让每个人都感觉到了战争冲锋的英勇、坚定和澎湃。
第三幕除一开始的悲痛外,整体都是激昂壮烈的气氛,充满了希望与激情,是暖色调的,充满一种向上的力量。
不过,有了之前的教训,除了少数一部分记吃不记打的观众,其他人都已经对接下来的第四幕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