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番外一 新轨 - 穿越后我被暴君攻略 - 有狐绥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3章 番外一 新轨

近日上京出了一桩大事。

太学要招收女学生了。

在大部分百姓眼中,这着实是一桩离经叛道的奇事。

今朝风气虽不比前面的王朝那么严苛,平日里能瞧见未出阁的姑娘贵女们打马过长街,街市上亦无需掩面避讳。

但,到底还是要讲究一个男女有别的。

能够在太学进学的子弟,哪一个天潢贵胄,大家子弟?这些世家大族中规矩历来分明,什么七岁不同席、不共食的礼法还是一板一眼继承着的。

不过,这一道命令却是皇帝亲自下的。

朝中当然有相反的声音,但半月前卫国公府的惨状历历在目,听说到这会儿菜市口的血还未扫尽呢。

他们这位陛下向来不是个会顾及史官笔舌的,杀人比杀鸡还容易。朝臣们生怕近来修身养性的陛下再生杀心,虽有反对的心,却没有出面批驳的胆。

更莫说近来朝中大换血,世袭罔替的贵族被明升暗贬派离了上京,反倒是一批曾经流徙岭南、齐、越这样烟瘴远地的弃子,成了丹墀上的新贵。

朝中剩下的幸运儿尽都惶惶瑟瑟,再不敢对着太学招女生这事饶舌多嘴。

这件事先是孟怀曦提起的,戚昀听取了她的意见,招生事宜尽都交给翰林院女使负责。

这翰林院诸位女使乃是从前成华革新仅存的硕果。

按理说,翰林院向来是未来宰丞、尚书这等皇帝心腹的孵化地。对于寒门苦读十数年的儿郎们来说,这里是官途的起点,意味着新征程的开始,未来总是光明可期的。

但女使们却只是空担着翰林修撰的名,空熬着资历,当真只做些编书修史的闲事,手中不沾半点实权。

一路特殊到底,连官衔名称都是另选另册的。

朝野之中唯独御史台还存在女官,便是曾经画过鱼玄机图的魏夫人,但也只有一个魏夫人。

大时代如此。

孟怀曦当年没有更好的办法,现下转头瞧来,却觉得平白蹉跎了她们的大好人生。

同样是施行新政,戚昀碰上的阻力却比她当年小得多。虽说这是他一刀一剑辟下的疆土,和她那种世代延续的祖业不同,却也实打实教会了孟怀曦一个道理。

为政者,当得有铁腕手段。

有杀伐果决的戚皇陛下做后盾,她可以保证每一位希求大展宏图之人,在未来都能各得其所。

无论门第,更不谈性别。

这一切,但从太学招生变革始。

孟怀曦在秋分当日随意寻了个由头,邀请京中各家命妇上长仪宫赏花吃茶。

嗯,花、茶都是现成的。

天底下的娇花都汇聚在御花园之中,孟怀曦自然而然地把宴会地点设在这里。

秋分时节难得没有下雨,疏疏落落的日光从廊间亭亭如盖的藤蔓宽叶间洒下,温柔得不像是秋老虎当头的太阳。

沧浪亭间水汽氤氲,花香扑鼻,场面上自然一团和气。

但孟怀曦也知道,真正开开心心看花的是少数,更多的人只是想来瞧一瞧新后是不是个好拿捏的。

“宗府之中没有适龄的小辈,上书房闲置着,总是有些浪费的。本宫同陛下商量过了,便将大儒们派去太学,分出一个班来专门教导。”

此话一出先前瞧着分外冷淡的夫人们不由眼热。

要知道上书房乃是皇子皇孙们的私塾,汇聚着全天下最有学问的大儒老师。

从前为那么一两个伴读名额,各家可是争破了头。这太学中一个班,起码得是三十余人,这样的好事真叫她们遇上了?

“娘娘,不知这个班要是如何才能进去呢?”家中有适龄孩子的命妇不由问道。

太学虽也分四六九等,并非每家每户都能进去,但在坐诸位都是京中有头有脸的。或许其中有些人家争不到皇子伴读的名额,但想进太学却是异常容易的。

“天下万民都是我与陛下的孩子,自不会存在差别对待。”

孟怀曦笑得格外端庄,又道:“我听陛下说过,便如同科举里的规矩,一应都靠考试成绩分班。我大周的小才子们值得最好的,当然,小才女也一样。”

命妇们都知道太学新出的条例,本都不以为然,现在听着皇后口中的新消息却是犹豫心动了。

女孩儿家如何可以同男儿们厮混在一处。

上学?

便是上学也不行。

她们这样的人家,最是不缺名门出身的西席先生。识文断字在府中可以办到,结识新贵人脉却不可以。

孟怀曦下一句话准确无误地把握住众人命脉。

她呷了口茶,这样说:“说来也赶巧,本宫家中幼妹就是今秋新招的一批学生,此一去想是能结识不少新朋友,小丫头眼瞧着开心的不得了。哦,崔家最小的姑娘也去了,崔先生说她是很支持的。”

她口中远居越州的崔先生众人都知道,崔氏上一辈有名的才女,便是现在上京文坛中都还记着这一位响当当的女文豪。

一部分人动摇了。

“咱们这些做长辈的,总是要听一听下头小辈们的说法。礼法规矩哪是能越过自家骨肉去呢。”

孟怀曦扫了一眼堂下众人,垂眼去瞧指甲上新做的蔻丹,悠悠道:“是也不是?”

命妇们笑着应是,一小部分人瞧着表情很是动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