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 解惘 - 麦客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解惘 >

第6章

吃完饭下楼,木偶戏已演完,堂内一股烟火味未散尽,戏班正收拾行具。店小二还是原来那个,听出他们是外地口音,说:“二位客官若是来苏州游览,酒楼对面的福云居毗邻山塘河,风景秀美,是个落脚的好去处。最重要的是福云居为接待北方行商,设有穹庐,伞骨高大,巨人亦可居住。”

武理打了赏钱,笑道:“你还挺机灵的。”

店小二热情道:“应该的,为客人着想是分内之事。哦对了,两位若是想结识苏州城的豪门富商,那可一定不要错过春樽献的夜场!向晚之时,楼里请了唱诸宫调的,因故事讲得极好,远近富绅都爱听个热闹,常来夜会。”

谢致虚道:“多谢这位小兄弟。”

他们走出酒楼,大理石台阶上,老四依旧呆呆坐着,不过眼睛望着船筏往来的山塘河。

过路行人纷纷对这巨人侧目。

老四面前临时搭的食桌上,盛肉的盆已空了,留下几道油迹与酱料。

还有一壶酒,封着口,动也未动地摆在肉盆边上。

武理提起那酒壶打量,壶身上写着“春樽献满羊羔酒,不似灵芽泛金瓯”。是春樽献的头牌,太湖水酿的羊羔甘酒,有杏仁的甜与木香之清淡,底蕴是甘厚隽永的羊脂。

入口回味无穷,谢致虚和武理才喝过一壶,却没给老四点。

“这谁给的?”武理问。

门口招客的伙计记性不错,回答:“适才一位客人放在桌上的,放下就走了,什么也没说。”

谢致虚只觉得放酒的人没准儿一会儿还要回来拿,便说:“还是原样放回去吧。”

武理却问伙计:“那客人长什么模样,同行几人,你可还记得?”

谢致虚心中一动,那放酒的人该不会是……

一想还真有可能,毕竟老四这么标志性的人物,如果是熟人,一眼就能知道他们已经来了。

伙计说:“是一位绿衣小姐,只身一人,长什么样没看清。”

这么一说,又不像是二师兄一行,毕竟师兄一个残废,走哪里都离不开人。

武理又问:“凡是外地来的旅人,你们都会推荐对面的福云居落脚吗?”

伙计腼腆一笑:“嘿嘿,客官,食宿一体经营嘛。”

武理哈哈道:“很好!”他一手揽住谢致虚肩膀,一手朝老四膀上扇巴掌:“走了,四儿,咱去福云居会会这位给你送酒的客人!”

和春樽献一样,福云居也是本地最大的客栈,往来旅人络绎不绝,并且它家大门也只到老四胸口。

住店伙计指挥道:“再高一点,往前,好,放下来放放放……”

老四踩在踏石上跨过墙垣,进了福云居后院。武理坐在老四肩膀上,伙计说哪儿他手中一柄竹杖就点哪儿,齐心协力把老四挪进来。

福云居沿着山塘河岸,占地颇大,后院已经搭好穹庐,刚够老四弯腰钻进去躺平。

安顿好老四,住店伙计捏了把额汗:“您二位的房间在楼上,请跟我来。”

谢致虚原来在谢家做小少爷的时候,吃穿用度一应都是上乘的,后来入了师门,钱财都要找先生支,用得便节省许多。但他之前追查案件跑了几个郊县,吃住只能将就,好容易进了苏州城也想休息一番,便订了间上房。

一道屏风隔开内外两进,内间两张榻。武理一进门就扑倒在榻上懒下来:“舒服,舒服。这一路上风尘仆仆,实在叫人吃不消。小五,多谢你款待了!”

谢致虚正解衣,准备一会儿热水来了泡个澡,听见武理这样说,顿时有点莫名:“怎么是我款待你,三师兄,这房费不是我们平摊吗?”

武理坐起来:“先前吃饭不是你付的钱吗?”

谢致虚道:“对呀,可是我已记了账,你要记得还我一半。”

武理难以置信:“不是吧小五,是你出门前忘了找先生要钱吗?怎得这般抠门?!”

“在师门白吃白住就很让人不好意思了,先生给的钱当然要省着用,不然我真的不好意思管先生支钱。”

谢致虚红着脸说:“师兄,其实你能来与我共同分担路费,实在是很好。”

尤其是还带了老四,省去一大笔买马租车费用。

武理震惊的神色立刻褪去,木着脸说:“那你还来住苏州城最贵的客栈。”

谢致虚奇怪道:“不是师兄你说二师兄也可能住在这里,我们才来查探的吗?其实吧,早点找到二师兄早点回去是最好的,能省去路途上许多花销。”

武理提着从对面酒楼带回的羊羔酒,头也不回地出了房间:“好,我立刻就去找,现在就去找,今天找到人明天回师门,什么逛街游玩全都免了免了。”

谢致虚笑了笑,脱下外袍,袖袋里纹银沉甸甸地坠了坠。

先生从不在钱财上亏待几个弟子,可是一想到白吃白住还白拿钱,谢致虚心里就十分不自在,是以支一次钱便尽量存着,免得日后出现开口要钱的尴尬,

烧好的热水送上来时,窗户被人敲了几下。

谢致虚推开窗,看见武理坐在老四肩膀上,高与二楼齐平,手里拎着开封的羊羔酒,瓶口溢出醇厚的香气。

“师兄们这就上街找人去了,晚上春樽献见!”武理挥挥手中竹杖。

谢致虚笑着应了好,泡完澡后他也准备上街打听打听。毕竟是第一次得了给先生办事的机会,一定要尽心尽力。

苏州城里最多的不是街道,而是纵横交错的水路,走不出两步便要过一道桥,垂虹卧波的环洞桥,线条明快的梁式桥,一苇横渡的平桥……白墙黛瓦,前街后河,水气氤氲中自有婉转悠扬的情怀。

水灵灵的江南姑娘操着吴侬软语指路:“过了这座桥就是通幽巷,进去第五户人家就是苏家。”

谢致虚望向枕河延伸的巷道,檐尖高低错落紧致拥簇,第五户的指向竟不能分明。

那姑娘娇笑道:“苏家地盘大,门楣都比别人阔一倍,你去了就知道了。”

谢致虚感激地一拱手:“多谢姑娘。”

那姑娘红着脸转身回到女伴中间嬉笑去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