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江u气急,他自是能听出来季i在变着法儿的骂他不敬陛下、寻衅滋事,只是一时间,他还没想好怎么驳倒季i。
季i再行一礼,温和又恭敬道:“如此污名,i不能当、不敢当,在场各位亦不敢当。”
江u“啪”得一声合了扇子,用扇柄指着季i,手还微微颤着,怒道:“i?你也配。”
他这句话说完,也不顾在场诸位嘉宾,竟拂袖欲走。
“殿下慎言。”季i说了这句不痛不痒的话,施施然坐下了。
江u中途离席,结束了这场闹剧。
整个梢露亭陷入了一股古怪的氛围当中――六殿下辩不过人家,又从名字下手攻击了?
这一辈皇室子弟是玉字辈不假,可人家季小郎君就不配叫“i”了吗?没有这个道理。
等什么时候又有皇子出世,陛下赐名“i”了,季小郎君再避讳也不迟。
合着这六殿下闹来闹去,就为了个名儿?他是不是――脑内有疾?
在闻喜宴上扫兴,骂人家汲汲营营,就够何不食肉糜了。
唐安敬了季i一杯,笑道:“探花郎金相玉质。”
探花郎金相玉质,美玉为名,确实相配。
他一个人代表着唐家一大家子,六皇子在时他不能说什么,只能这时找补回来,他又敬了季i一杯,以表愧意。
季i坦然受了,神色自若,仿佛方才开罪六皇子的不是他一样。
只不过之前还和季i说说笑笑,看似亲密的一些进士,现在似乎都不大与季i说话了。
――六皇子再无理取闹,也不是他们得罪得起的。
远近亲疏,很快就分了出来。
田拙坐在另一席,深深看了崔清河一眼,道:“是场好戏,崔尚书以为呢?”
崔清河笑而不语。
散席之后二人未坐车马,一路同行醒酒,田拙开口道:“我听说放榜后,探花郎那首诗广为流传,饱受称赞。”
崔清河点点头:“应当如此。”
“而六殿下在安乐坊的酒楼包厢里暴跳如雷?”
“哦?”崔清河穿花拂柳,问道,“田尚书又从何而知?”
“不才恰巧在隔壁包房罢了。”
“田尚书就哄我罢。”崔清河淡淡道。
“我只是想知道,陛下那句这首诗要是他哪个儿子写出来的,他就封太子――是哪个传到六皇子耳中的?”
“不知,不知。”
“当时文华殿里仅有几个人,崔尚书不用在下复述了吧?”
“赵学士也在哩。”
“赵学士是那等搬弄口舌的卑鄙之人吗?”
崔清河站定,与田拙越凑越近,突然展颜一笑。
“六殿下纯质――天真直率,计较一二,也不失赤子天性呢。”他的呼吸打在田拙脸上。
田拙猛然后退三步,对着崔清河,一脸“不足与谋”的样子。
他对着崔清河做口型。
这么个看起来一团和气的人,做了个“搅事精”的口型给崔清河,然后一振衣袖,不和崔清河一起走了。
崔清河失笑,摇摇头,看起来还是一副美如英的风流君子模样。
田敏之真幼稚,他想。
.
季i回到客栈后,百思不得其解。
“我和殿下的关系暴露了?”
钱二郎嗤笑一声:“我经手的事儿,这么隐秘,怎么可能暴露。”
“那今日六皇子发哪门子疯?”
“陛下在文华殿里说:‘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这要是朕的哪个儿子写出来的,朕能马上立他为太子,可惜啊。’”钱二郎压低了声线,学得有模有样。
“这都探出来了?”季i边说,边咳嗽了一声。
“还用探?整个京城,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这可是一时佳话啊,”钱二郎调侃道,“本朝文人编集子的时候,或者后世谁写才子传的时候,辑评里这句一出,谁能争得过你呀。”
季i摇摇头:“这是殿下……”
“又关他什么事儿,”钱二郎给炉子里放了一小块儿香料,“我们也不能老住在客栈里,新宅子已经安排好了,不过还得做做样子,明天我去庄宅牙行那里一趟,签了契纸,后天就搬家吧。”
“何地?”
“我们看起来也不像是能出的起大钱的,就在东十字街糕饼铺旁边租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