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白月光朱砂痣
第171章白月光朱砂痣
然后点燃,并盖住通风的盖子。到需要用时,把盖子拔掉,对着火折子轻轻吹,还需要要吹的有技巧才行,不然你一个新手,吹一天都有可能不亮,总之挺麻烦。
但有钱人家的火折子就高级了,是以白(红)薯蔓浸水中泡浓,取出捶扁,再泡加棉花、芦苇缨子再捶,晒干,加硝、硫磺、松香,樟脑等易燃物质和多种香料而制成的。
最后折成长扁筒或拧为绳,晚间燃之似无火放在竹筒里,用时取出一晃即燃,很易燃,适合封建时代的有钱人家和帝王。
阶级不一样,享受的待遇也不一样,这没什么好说的。
火柴也不出意料的火爆,特别是平民百姓,购买力超群。
哪怕利益低,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也是一大笔钱。
火柴虽然能赚不少,可相较于盐和玻璃,还是略胜一筹,毕竟耿宁卖的便宜。
在古代,盐商是最最最挣钱的。
函夏的盐不仅便宜,质量还好。
函夏百姓的盐,基本上每个人都能大大方方的使用。
而出口的耿宁把价格提高了不少,但依然供不应求。
因为古代的盐比较黄,而函夏的盐沙白的跟水晶一样,自然是特别受吹捧。
也是因为和其他三国有合作,让函夏经济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攀升。
也因为这样,水坝和水泥路有一大笔资金投进去,修的很快。
水坝是给各地官员下的死命令,大家也在积极赶工,水泥厂里的水泥更是禁止流通给外部。
哪怕有人重金求购,耿宁也很反对。
毕竟水泥他们自己都不够用,自然不会给别人来造。
而各地官员也看到了领主大人的决绝,而且倪次辅第一次担任一个大任务,也认真勤勤恳恳
特别是以鎏金宫为中心四散开来,更是一副新景祥。
没人能想到不到两年时间,函夏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泥路真的特别好,虽然没有达到现代的工艺,可水泥平整,马车走过,每一个坐着马车的人都明显感受到了这好处。
更何况水泥路,每一次下雨不会把浑身弄得脏兮兮,文人墨客雨幕下撑伞,更是诗意盎然。
水泥路好是好,可也是个大功程,以鎏金宫为单位,走水泥路也没能走几步路。
因为这个,水泥路差点成为网红打卡点,深受公子小姐欢迎。
水泥路的出现,耿宁更是让百里曦底下的学子宣扬函夏的各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