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记仇
不管是舒雨也好,路晁也好,都没有想到,两个实习记者回去,还有后续。一直等到小报登出来,才知道。
这种报纸的销量几乎都在本地,上头充斥着大量的道听途说,各种稀奇古怪的臆测猜想。但问题是,标题惊悚,内容猎奇,又不需要带脑子思考,这种简单的娱乐对于普通人来说,吸引力巨大。
而且善良的老百姓根本不会想到,报纸上登的,也有可能是假的。一看到标题,再一看内容,气得个个骂娘。
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赡养父母祖父母更是应该的事情,你要是没钱还能扯一扯,一个在外企工作的大学生,怎么可能没钱。
也就是现在没有网络,不然舒雨早被人扒了个底朝天。
路英是最早知道消息的,毕竟她手下有一间杂志社,媒体方面的消息比较灵通。而下头的人也多少知道老板儿媳妇身上发生的事,对着报道一看,就知道在说谁。
“这简直是公开的造谣,还有没有王法了。”路英看完报道,气得火冒三丈。拍着桌子一连说了好几句,“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不行,他们必须得道歉。”路英狠狠说道。
杂志社的主编抽抽眉角,他也极欣赏舒雨这姑娘,防骗指南二也好,小雨辣评也好,一直都是杂志社深受欢迎的栏目。
偶尔因为工作关系没法抽出时间,取消一期辣评,就有读者来信问为什么没有。主编只好将辣评办成固定栏目,舒雨写的就叫小雨辣评,要是别人写的就换个某某辣评。
于是杂志社里的写稿编辑轮着写,可读者来信又说了,还是小雨辣评最好看,你们为什么不给小雨转正。主编心想,我倒是想给她转正,问题是我请不起啊。
不过这会儿,他的主要任务是劝老板消气,“这报道里用的是化名,我们去问,他们也不会承认。再说,外人谁知道这是说谁呢?”
主编的意见代表着这个时代的主流想法,本来没啥人知道,过了就过了。非要闹大,反而知道的人多了,问题人家都是看热闹来的,谁管你怎么回事?说不得最后,事情没澄清,反而惹得一身骚。
“就好比是狗咬人一口,人还能咬狗一口。”
“人不能咬狗一口,但可以让狗主子赔。”路英已经从最初的愤怒中平静下来,但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他们主编是谁,我会一会。”路英想的是,自己出面让他们出一个致歉声明。
杂志社主编也觉得这比较可行,“我来约。”
想了想又问道:“您要不要问问许警官有没有空。”
路英摆摆手,“千万不要,他又升了一级,现在是树大招风。不是天大的事,不要随便惊动他。”
“那要不要……”主编的意思,用他来吓唬吓唬人也行啊。
“不要,我们正经做生意的人,动不动打人的旗号算是怎么回事。”路英再次摇头,真遇着纨绔子弟,摆明车马各退一步,起个威慑的作用。但不能什么事都打着人家的旗号,特别是不能让公司的人,以为这是想当然的事。
主编明白了,出去打电话摇人,他很知道老板的性格,今天能办的事,绝对不会等到明天。
路英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其他人,也就导致舒雨根本不知道,因为这种小报,本来也不是公司会订阅的报刊。
“舒总。”夏明从深城到京城,继续当舒雨的秘书。
“有事。”舒雨抬头。
“我刚才出去吃午饭,看到前二天来过的那个记者了,他跟这栋办公楼里,一家公司的职员是同学。”夏明说道。
舒雨点头,示意他继续。夏明肯定不会这么无聊,告诉她这个记者跑来跟同学吃饭的事。
“我本来觉得没什么,就冲他点了个头。没想到,他吓得都不敢看我,饭都没吃完,拉着他同学走了。”
舒雨眉头微蹙,这个反应不对啊。他们可没为难那两个记者,可是好好的将人送走的呢。
夏明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报纸,“我觉得有问题,就回来翻到他们当时留下的单位名称,再下楼买了这份报纸。”
说完双手递给舒雨,“舒总,我先出去了,您有事叫我。”
舒雨点头的同时,接过报纸,心里已经有了准备。不过再有准备,等看完内容后,也是怒极攻心。真是好一支颠倒黑白的笔,好一手移花接木的剧情。
这篇文章恶心的就像黏在鞋底的口香糖,膈应人又甩不掉,去撕吧,这得忍着多大的恶心。关键是,还脏手啊。
按住眉心,狠狠揉了几下,舒雨忍不住咒骂道:“我不想惹事的,但是你们为什么总要来惹我。”
怕被家里人看出情绪,舒雨住回胡同,路晁过来接她下班,“晚上咱们去外头吃吧,我妈有应酬。”
“都是工作一天,我们都累得不想动弹,你说阿姨是怎么能坚持给你做饭呢。”舒雨忽然想到这个问题。
路晁感觉有点危险的样子,总觉得这个问题要是回答不好,可能,可能……
他摸摸后颈,有点发凉。
“因为她是当妈的,再累也得给儿子做饭。”舒雨纯粹是一时想到,有感而发,根本没有别的意思。
“要不然我们回去自己做,我来做饭。”路晁小心翼翼道。
舒雨“噗嗤”一笑,瞧他求生欲满满的样子,心里什么气都消了,什么憋屈都没了。为什么家是港湾,因为无论外头多大的暴风雨,家人的关心,都能让你平静下来。
最后,他们是肩挨着肩,一块钻到厨房里做的饭。
“我妈说这几天找个空,搬到别墅去住。”胡同的地段好,但是老问题,下水管网不改造,肯定越来越住不惯。
一直得到九十年代后半段这个工程才开始,一直持续到很久以后。
其实提一个八卦大家肯定知道。某著名歌手去香江发展,贵为天后,回大陆住男朋友家,就是这种老胡同里的房子,被香江的狗仔拍到,一大早去公共厕所倒夜壶。
这个八卦新闻,当时很是轰动一时,别说香江人扼腕叹息,感动得鼻涕泡直流,估计很多内地人看到一样是又感动又奇怪,特别是不了解胡同的人。
那个年代,商品房已经很盛行了,可以说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只要是住在城市里的,就没几个人需要跑公共厕所。
不过胡同是例外,因为各种原因,工程和审批手续都比别处更加复杂,所以公共厕所就一直用着。
现在才九一年呢,迟迟等不到下水管网改造的路英,也有点不耐烦了,加上家里人人都有车,住在哪儿都行,干脆搬去别墅。
“等能改造的时候,咱们把两个院子打通,统一规划一下,重新盖一套仿古的房子,你说好不好。”路晁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