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改变策略 - 重生一九八二 - 甜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重生一九八二 >

第219章 改变策略

王小红也拿着电影票去换奖券,当然,主要目的不是中奖,而是要观测整个流程。首映式当天出来,上司一句话都没说,她也没心情说话。

不管舒雨怎么胡来,把不相干的事都拼凑在一起,也逃不掉一个事实,不管是时装发布会,还是首映式,都是成功的。

更不提后续报刊杂志的报道,无论是影评,女明星的红毯秀,还是时装秀,以及抽奖,简直如同一场瓜田盛宴,任君采撷。

喜欢追星的,可以品评红毯秀的女明星,哪一个风华绝代,哪一个最有衣品,又是哪一个容貌无敌。

喜欢看电影的,可以看看影评,多半会生出这电影不错,值得一试的想法。

喜欢时尚的,可以看时尚佳人对于时装秀的点评,还可以去莉莉丝买买买,满足自己的购物欲。

喜欢凑热闹的,抽奖简直专门为他们而生,有人拿了奖券回去摆在供桌上,也有人拿了奖券回去用红布包起来。

有人出门就丢了奖券哭天喊地,也有人拿回去被家里人当废纸丢掉,天天都有天南地北的谈资,引爆所有人的热情。

而所有人,都在这场热闹里,知道了莉莉丝,这个品牌一瞬间家喻户晓。趁着热度,时尚佳人杂志还采访了公司的创办人。

两位创办人侃侃而谈,一位出生小镇,拥有裁缝手艺的小姑娘,靠着杂志和一堆书籍自学成才。和一位有海外亲戚,出国留学的少年人,联手创办莉莉丝。从美国开始,一路开到欧洲,最后回到中国。

对于当年的下海热,出国热来说,这个逆向创业的过程,值得反复颂读。一堆出版社来约稿,都想让舒雨出版一本个人传记。

舒雨统统拒绝,她才二十几岁,出什么传记,她可不是被人捧几句,就飘上天的性子。更何况,她自己非常清楚,她从来不比任何人更聪明,只不过是占着重来一次的便利,提前布局罢了。谁要是写书吹捧自己,她第一个受不了。

“我认为,中国人最需要的是自信,我并不觉得中国人比外国人差,无论是智力还是创新能力。我当初之所以将公司开在美国,就是想证明一下,中国人的设计也一样可以征服外国人。国货也好,外国货也好,这个标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商品质量和设计是不是足够好,好到让消费者认可掏钱。”

“当初舒雨告诉我打算这么干的时候,我觉得她是异想天开,根本不可能实现,纯粹是觉得好玩,才掺和了一脚。事实上,公司能有今天,我觉得舒雨占的功劳更大,不不不,没有谦虚,这是事实。”

两位创办人的访谈不断被转载再转载,而莉莉丝的名字也不断被提起,再提起。

F公司的会议上,老总大发雷霆,总之对于宣发非常不满意。

策划部的经理实在忍无可忍,“坚持格调品位这样的广告宣传手段,根本就不可能达到家喻户晓的目的。”

这俩根本就是背道而驰,中国市场有自己的特点,老百姓就是爱凑热闹,对于端着立着的广告文案,不那么感兴趣。甚至于有些广告立牌,虽然非常有品位,但老百姓来来去去天天看,竟然都不知道这广告牌打的广告是一家服装公司。

谁能看得出来,一个金发模特穿着一件普通的T恤和短裤骑行在充满异域风情的西方小镇的街道上,旁边一行广告词“有生活有态度”谁能猜得出来这是干嘛的?

当然,再过个一二十年,这个广告牌一点问题没有。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审美水平也会普遍提高,对于广告商的套路更是烂熟于胸。但现在,这种高冷范儿,高高端着架子的广告,实在很难让人体会精髓。

指望这样的广告宣发,让品牌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更何况F公司并不是真正的奢侈品牌,而是快销品。

老总所指挥的,所谓精准到达目标客户群,更是让人气笑了。

中国市场和外国完全不同,中国没有贫民窟,至少现在有钱人和穷人都混住在一起,你很难从工作,外表和居住区域划分出有钱或是没钱。

策划部经理心灰意冷,他辛辛苦苦提的方案,各种接地气的现场活动,商场走秀,小型演唱会等等,全部都被打回来,一样都没采纳。动辄就说欧洲如何,美国云云,简言之,全部照搬欧美的宣发定位,其他的都叫不上档次,品位不够,格调不高。

如果完全不考虑中国市场的接受方式,那还请他们这些人来干什么呢?

所以说出上头那句话的背后,是他压抑了很久的无奈和愤怒。

“你质疑的品位和格调,是F品牌成功的基石,我们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我们是……”

“来了,来了,又来了。”在座的大部分人,都在心里吐槽,这番话,他们听了无数次,都会背了。

但也有少部分人听的如痴如醉,再听多少遍也不会腻,而且还觉得太有道理了。

老总的话当然是有道理的,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没有错。但他根本没有考虑过中国市场的特点,认为在欧洲和美国可以成功的经验,放在中国也一定可以成功。

这种傲慢和轻视,是很多外资企业败走中国的原罪。另一个原罪,说来可笑,那就是冗长的汇报机制。

能够进入中国市场的,绝大部分都是大公司,大公司会有各种各样的大公司病。而在欧美这种经济高度发达,福利完备,讲究生活而不是奋斗的地方,大公司病只会更重。

比如说,莉莉丝一举拿下市场上大部分的销售份额,办会员卡攒积分,开展积分换购,积分打折,积分送礼,等等活动。

F公司嫌弃不够品位不够格调的活动,被莉莉丝视为接地气,与消费者产生近距离的互动,接触到真实的消费者,是莉莉丝对策划提出的要求。

随着电影票抽奖活动越办声势越浩大,几乎成为社会热点事件时,F品牌中国公司的老总,终于坐不住了。

如果对手做的活动确实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那他们也得尝试一下,但这些活动确实与F公司一直以来的形像不符,必须交给总公司审批。

策划部经理看到方案被送回总公司审批,心里又升起了希望,已经在联系各家活动公司,开始接洽资源,想等着审批方案一回,就立刻着手。已经比人家晚了这么多,再不加紧赶上,只会被拉下更多。

“还没有消息,欧洲总部这段时间休假。”

“主管在休年假。”

“今天是周末。”

“已经接收,但需要开会讨论。”

“不不不,这是逐级往上的事情,必须按规矩来。”

“讨论没有结果,再等等。”

活动公司打电话来催预定,不好意思,现在预定不了。现在不定,下半年可能根本找不到空档。

经理木然的挂掉电话,同事过来,低声劝他,“你知不知道,昨天老总还跑去打高尔夫了,他都不急,你急个什么?”

“我算是弄明白了,程序程序,程序比办事更重要。你也别气,工资照拿,事情照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钱又不少拿一分,你气个什么劲。”

同事劝的有错吗?一点错都没有,一个标准的办公室人,就该有这种好心态。

策划经理缓慢的点点头,吐出一口郁气,“你说的对,是我想太多了。”

舒雨这边接到负责人的电话,顿时哭笑不得,“还有这种事,你处理的不错,嗯,以后就这么处理。”

转头跟舒雅一说,舒雅也是苦笑,“偷票房这种事,真是苦不堪言,你知不知道,陈老师拍的片子,明明又叫好又叫座,偏偏每部只落得个保本,即不亏也不赚,跟算过似的。后来陈老师较了真,搬个小板凳去电影院里坐着对人头写正字,一核对,明明白白少算了他的票房。可是那又怎么样,明目张胆偷了,你能把人家怎么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