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生辰风波 - 佛系女主每天被迫营业 - 映在月光里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6章 生辰风波

崔老太爷生辰,只下帖子请了亲戚与交好的人家上门吃酒。

男女眷分开在前后院花厅里吃酒席,靠近水榭搭了戏台子,妇人们吃完酒席在听戏,小娘子们坐不住,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在暖阁里里喝茶说笑,或玩投壶捶丸,好不热闹。

王老夫人爱听戏,孟夷光与崔氏便也陪在她身边与一群上了年纪的老夫人们,坐在台下听台上咿咿呀呀的唱,虽听不太懂,却仍旧极有耐心坐着。

她身份尴尬,虽然来的人都精明,不会问她的亲事,可也与小娘子们玩不到一起去,还不如坐在这里多陪陪老人。

嬷嬷上前躬身道:“九娘,老太爷小厮来传话,说是他让你过去陪他下棋。”

王老夫人与崔氏互看一眼,她拍了拍孟夷光的手背,温声道:“去吧,老头子是臭棋篓子,没人愿意陪他下棋,你让他几颗子逗逗他开心。”

孟夷光笑着应下,领着郑嬷嬷起身随嬷嬷而去,崔老太爷坐在靠河边的暖阁里,在他的对面,坐着一个身着粗布衣衫的胖老头,他正手持黑子,神情纠结,手动了动,想要落子又收回了手。

崔老太爷烦了,伸手抢过胖老头手上的棋子,啪一下放在棋盘上,“你有完没完,等你落一颗子怕是等到我入土也等不到!”

胖老头急了,忙将棋子捡起来,紧紧握在手里,面红耳赤骂:“这是小心谨慎,你懂个逑!”

靠在栏杆上钓鱼的白衫男子回转身,笑着抱怨:“我的鱼都被你们吓跑了。”

说完他蓦地抬起头,看向走近的孟夷光,脸色淡了淡,旋即又恢复了笑意,朝她颔首斯文一笑,“这位妹妹我倒未曾见过。”

孟夷光欠身施礼,也大大方方打量着他。

男子身形高大,年约二十左右,丰神俊朗,仪态风流,尤其那双狭长深邃的眼睛,让人忍不住看了又看,像是要被卷了进去。

崔老太爷回转头,对她招招手,笑得夸张无比。

“啊,是小九来了,快来快来拜见贺大,他家里富得流油,却抠门得很,总得让他出出血,拿出件像样的见面礼。”

孟夷光愣了下,贺大,莫非是在青州与崔家齐名的贺家老太爷?

她忙上前屈膝施礼,贺大盯着她仔细瞧来瞧去,眼中渐渐尽是满意赞赏,哈哈一笑,随手拿了只碧绿的玉貔貅递过来。

“小娘子生得真好,有福相。万幸万幸,长得不像你外祖父,不然就该哭喽。”

“呸,我年轻时可是青州一枝花,俊俏风流无人不知。”崔老太爷淬了他一口,抢先将玉貔貅拿在手里,摩挲了几下,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哼,还算不错,你个抠门的总算大方了一回。”他对孟夷光眨眨眼,将貔貅递过来,笑眯眯的道:“收下吧,不要白不要。”

孟夷光温婉一笑,又曲膝谢过贺大,双手接过玉貔貅看也未看,随手交给了郑嬷嬷。

“哈哈哈,你有外孙女拿出来炫耀,我也有好孙子,来来来。”

贺大对白衫男子招手,将他推在面前,笑着道:“这是我老大家的小儿子,家里排行第七,贺七贺琮,今秋青州府的新晋举人。”

贺琮叉手施礼,孟夷光也盈盈曲膝还礼,他微微笑道:“原来是京城来的小娘子,怪不得未在青州见过。”

孟夷光想起一大清早,崔氏就被王老夫人叫了过去,两人不知说了些什么,在她去请安时,还一脸神秘。

这时她恍然大悟,两家人的心思昭然若揭,想将两人凑对,只怕贺琮也被蒙在鼓里,所以心下不满。

“小九你别听他胡说,他哪里见过什么小娘子,不然怎会这样老还打着光棍。”

贺大笑笑呵呵的损完贺琮,站起身来招呼着崔老太爷,“你的棋下得太臭,跟你下太没意思。

听说孟老儿将他那把钟大家的紫砂壶送给了你,走走走,用你的壶泡杯茶喝喝,看看能不能喝出银子的味道来。”

崔老太爷也站起来,对孟夷光说道:“我去让贺大开开眼,你们年轻人一起下下棋说说话。”

两人斗嘴笑骂着离去,贺琮笑着伸手招呼她:“手谈一局?”

孟夷光摇摇头,淡笑道:“我下得不好,也就不献丑,外祖母还在等我去听戏,就此别过。”说完曲膝施礼转身欲离去,却被他叫住了。

“哎,别急着走呀。”贺琮若有所思看着她,旋即直接道:“因我的话生气了?对不住,家里长辈一直操心我的亲事,我经常会突然偶遇各种小娘子,所以说见过许多青州小娘子也不算胡说。”

他脸上笑意更甚,双眼闪亮,“尤其是我中举之后,媒人来得太多,贺家门槛都换了几道新的,一次比一次修得高。”

孟夷光莞尔一笑,贺琮这个人还挺有意思。

他握着一黑一白两颗棋子,左右手互相抛来抛去,偏着头看向她道:“京城小娘子都惜字如金?”

孟夷光坦白的道:“我不是小娘子,我是合离归家的妇人,不宜与男子多说话,瓜田李下说不清楚。”

她不欲多说,再次曲膝施礼,转身与郑嬷嬷一起离开。

贺琮斜倚在柱子上,看着她远去的背影,神情难辨。

孟夷光拧着眉头,崔老太爷不是不知道她的心思,崔氏却也应了下来,怕是想让她再嫁,绝了与裴临川在一起的念头。

郑嬷嬷走上前,低声劝道:“九娘,夫人也是担心你,你别跟她生气。”

“没事,我不会放在心上。”孟夷光随意答道,见四下清幽,难得清静,干脆放慢脚步悠闲转悠。

郑嬷嬷心里叹了口气,她与国师之事,无人比自己更清楚,就算在旁边看着,也替两人揪心难过。

九娘却从来不说,不哭不争,懂事得令人心疼。

孟季年曾说过,她最为懂事,其实这样也最吃亏。

兄妹四人,虽然父母不偏心,还会多看顾着她一些,可能分到她身上的关爱,也有限度。

七郎是长子,父母自会多花心思在他身上,六娘性情泼辣,想要什么会哭着吵着问父母伸手。十郎最小,又是老来子,全府上下都宠着他。

只有九娘,夹在兄妹中间,因为身子不好,从小就乖巧懂事,再苦的药也一声不吭喝下,从不让父母操心。

要换了六娘,定会哭喊着要父母给做新衫,买最为时兴的首饰。

郑嬷嬷觑着她的脸色,笑着说道:“还以为能见着六娘,说起来都好几年未见她了,也不知她现在何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