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君临天下 - 烽烟破卷 - 方兴未已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烽烟破卷 >

第53章 君临天下

沈倾比他预计的醒的还要早,天还未亮,一碗热粥下肚,院门外面已经等了一行人。

普通家仆穿的衣服,轿子门帘也是没有装点的布料,沈倾弯腰进去,看了一眼这个深巷里的小院子。

“别吵着他睡觉了。”他吩咐道。

“是。”送客的管事低下头去。

季凌双在他起轿之后才坐上后面王府里来的宽敞马车,听见这话思及,明明是皇兄自己将人放了迷烟一睡不起,还能说的一番体己话。

登基大典在即,清荷拿着刚重新赶制的腰封蹲下身一丝不苟的处理好。

沈倾立在铜镜之前,里面的人冷着一张脸,身姿挺拔,不威自怒。

可是身形却有些单薄,多年不能练武,加上在隐林阁里受的种种药性,体质早跟以往不能相比。

小时候拉弓留在指腹上的薄茧,也早就消失不见,沈倾抬手看向自己的掌心,光滑细腻,一个伤疤都没有。就算还记得如何骑马射箭,不过也都是些表面上的拳脚功夫,花拳绣腿罢了。

“......君上。”清荷抬起头看他,“您是不是,不高兴?”

沈倾顺手抚上系好的腰封,淡笑,“如何不高兴。”

清荷作为他的贴身丫鬟,母后宫中大火,这个只比他大两岁的宫女带着他逃命出了皇城,跟他一同流亡边境,以至于后来落进花楼里,始终忠心耿耿,不离不弃。只是个不会武功的弱女子,却拿了命护主一直为他尽心尽力。

此时已经跟着他回宫成了他宫中的内务管事,沈倾的发冠容貌是她亲手打理的,新君重回朝纲,要大赦天下,形貌上也要气势逼人。

她看着自己整理好衣冠的君主,突然生出来很多陌生,站起身来低下头。

应答的声音失了清脆,出口尽是泛上喉头的酸涩,“登基大典还有半个时辰就开始了,您......您要高兴些才是。”

沈倾轻轻擦了擦她湿润的眼角,“之前跟你提过,想出宫的话,随时都可以,”

清荷摇摇头,“多谢君上怜爱,我不想出宫。”

沈倾从她今日崭新鲜亮的妆容衣裳转眼看向铜镜里的自己,道,“你跟我不一样,你还有得选的。”

“我愿侍奉君上左右。”

清荷跪下身去,哑声道,“我五岁入宫,承先皇后的救命之恩才没被管事姑姑给打死,从此进了先皇后的长寿宫。年纪小,常常出错,先皇后少有责骂,待我恩重如山,我这一辈子,身家性命都是她的。她临死前让我一定要保护好您,我就只管为您做事。君上的意思,我都明白,可眼下宫中行事,如履薄冰,就算是要出宫过安乐日子,也不是现在这个时候。”

过了好一会儿,沈倾才轻轻开口,“我代母后,谢谢你。”

“君上!”清荷急急出口。

“无事。起来吧。”

沈倾声色一如以往温润,语气却冷静平淡。

他转过身,看向门外,长了一截的雪色朝袍拖在地上,衣摆处用金丝银线大片大片的绣满了精致的白虎纹,栩栩如生,交叠的衣领因为他的吩咐压了细长的一道暗红。

.......

燕云峤醒来的时候,躺在床榻上一动也不动,睁开眼睛对着顶上的绸缎出神。

他虽然不知道时辰,醒来的一瞬间也知道过了有多久,至少.....也是两日过去了吧。

手腕和脚腕上无知无觉,轻轻一动,已经没有了锁链碰撞的清脆声音,沈倾将他放了,还是对他太信任,知道他不会跑。

或者是,自己还在不在这,已经不重要了。

沈倾,自己的先生,做君主了。

他心里有种异样的安心,这件事终于成了定局,这断不会是他想看到的,但的的确确实沈倾想要的。

又想到自己错过了看沈倾君临天下的样子,闭上眼想一想也能猜到有多好看。

举起手腕看了看,之前的淤青好像被上了药,已经好了很多,还残留了草药味在上面,清清凉凉的。

“吱呀――”

门被推开了。

燕云峤连转头看的力气也像是没有了。

来人脚步不紧不慢,将什么东西放在了桌上,有些惊讶于他已经醒过来了。

“听说你得到今晚上才能醒,看来这么好的土烧鸡我不能独享了。”

燕云峤皱起眉头,突然转过脸看他,面上很快一片惊讶之色,“方逸?”

“你怎么,你怎么在这?”

说罢又看了看屋子里的摆设,确实就是沈倾给他安置的院子,自己手腕上的淤青也还在提醒着他,这是燎南。

“我当然是来接你回朝啊。”方逸打开一个布包,层层的泥土和最后包裹的树叶都一一打开,顿时房间里香气四溢。

他一边挑挑拣拣头也没抬,“你爹还以为你死了,再没个正经消息就要给你办丧事了,你说说你,连个儿子都没给你爹留下来。皇上也要给你追封了,埋进棺材里还能升官,高不高兴?”

燕云峤被俘的时间不长,只是加上先前在外打仗,已经有些日子了,这时候见了方逸,勾起来的思绪虽然多,反倒没什么急于倾倒的了。

“这么说都盼着我战死沙场了。”他道。

“谁叫你没个信儿呢。”

方逸道,“你不知道,燎南虽然这次打了胜仗,但是却退兵了,要跟天召重新拟订停战合约。加上北边的瘟疫暂时控制住了,重心全都放在打仗上面了,朝中分歧严重,每日早朝上吵得不可开交。

“这回两国都遭了不少的损失,一派跟着陈奉礼,认为如果要硬打,他可以和你们燕门的兵合营,直接整兵全部南下杀进燎南,有他和你爹在,胜算不是没有,能拿下多少地,就拿下多少,一劳永逸。尤其天召和燎南交界的那两个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现在不动手,再有机会,就难了。

“另外一派是文官居多,认为燎南这时候想要重归于好,不止休停战事,还愿意开辟商道,是好事,利大于弊。打仗毕竟是劳命伤财的事情,到最后受苦的还是老百姓,花出去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最后还得靠老百姓赋税,现在北边瘟疫死了不少壮年劳力,庄稼没人种,歉收,去年和今年的收成就算是完了,再往后打仗还要加重赋税,老百姓的日子怕是要不好过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