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追捕篇12
[反抗不公,只能用更不公的手段。]
[你不觉得讽刺吗?]
[讽刺?没有哪一次的变革不是违背当时权威的。]
[你这违背的不是权威,而是底线。]
要说林十二会犯罪,陆小炜一定是不相信的。
但如果说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林十二,陆小炜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指出它们。
两人曾经是大学同学,还是室友。
这一层关系并没有使他们关系变得多密切,但至少算得上了解对方。毕竟不去刻意隐瞒的话,住在一起会暴露很多个人习惯。
就陆小炜知道的,林十二酷爱犯罪心理学,喜欢听日本暗黑风格的纯音乐。每天回到宿舍后就洗澡,然后坐在桌前或者床上看书,从来不打游戏。
同样的,他也相信林十二多少注意到了他。
陆小炜十分热爱自己的专业,他经常在宿舍里说他要给所有的死人伸冤,他的偶像就是宋慈。
也就是说,陆小炜“读法医一定要站在正义的一方”这样的观念林十二也很清楚。
少年郎都曾中二过,他们曾互相约定互为底线:
无论发生什么,对社会失望也好、对自己失望也好,被迫陷入黑暗也好,都不要忘记初衷。如果实在对初衷没什么感觉,那就想想对方,一个活生生的人,如果对方仍在坚持那就不要放弃自己的追求。
可是林十二中途辍学了,或者说是被迫辍学。
故事有些老套,无非是见义勇为被当成多管闲事最后得了个落井下石的下场。他为被猥亵的女生出头,揍了某教授一顿,但女生却否认了被猥亵的事实。当时事情闹得很大,得不到女生的证明林十二就要被开除。
除了他经常去蹭那门课的老师没有人帮林十二说话,不过那老师工龄很长,学校也给了一点面子,档案的内容从开除改成了辍学。
但这对原本意气风发的林十二来讲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他的人生就此断送了。
他每一天都那么努力学习,现在看来简直可笑。
收拾东西准备滚蛋的时候,他把所有关于法医的、有用的都留给了陆小炜,不问自取地拿走了他桌上的拇指沙漏。
沙漏有两个拇指大小,里面装的不是细沙,而是医学生自制的不相容试剂――永远不相容的红色和深蓝色。
陆小炜从M国回来一定会找他,但他和他已经是不同世界的人了。
林十二走得很干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连一根头发他都不想留下,指纹都擦的一干二净。
两个月后,陆小炜结束了交换生的课程,回到学校,林十二的铺位上已经有了新的人。他找遍了所有的人和方法,没有找到任何联系林十二的方式,所有的社交账号也都被废弃了。
他就像是在世界那注销了自己。
找不到人,又弄清了事情原委的陆小炜花了一个月搜集证据,同时像追女朋友那般热情地说服了女生作证,把那个教授的事情曝光到校委那,并且将材料递交给了警察。
他得到了惩罚,可是林十二还是没有出现。
时隔7年的再会,居然是站在对立面上的再会。
陆小炜以为自己能像以前那样找到证据证明林十二的清白,可是他错了,越是调查答案就越明了,所有一切都在说明那个人已经不再是他认识的林十二了。
可令他默然的是对方最终还是没有完全抛弃以前的自己,否则他们也不会在孤儿院找到决定性的证据。
林十二出身孤儿院,从小就想惩恶扬善,报答孤儿院。
因为所有的东西对他来说都来之不易,所以他一直很努力,一天都不曾放纵过。可是呢?自己帮助的人帮助了害她的人,那些清楚他品性的人也都选择了沉默。
他完蛋了。
不敢回孤儿院,因为他一事无成。
来到了新的城市,没有学历处处碰壁,最后在一家普通的企业里实习了一年总算拿到了正式员工的工资,可也就仅此而已了。
没有钱、没有权、没有背景,也没有希望。
就这么过了几年,他的工资还是很微薄。并且,在他去银行汇款的时候,职员告诉他,收款人特意留了消息,说他们的孤儿院已经关门了,不需要资助了。
林十二想打电话回去,但这么多年来连汇款都要匿名的他又有什么脸去问这件事呢?
休息日,他回到了原来的城市,他想去打听一下原因。
地产商看上了那块地,用极低的价格赶走了所有人,期间什么手段都用,威胁、恐吓、殴打、甚至是性蛏扰,院长不得不妥协,把孩子送到了其他的孤儿院。
“呵。”林十二倚在路边的树干上,笑声闷闷地从口罩里传出来。
道理没法讲,那就一起毁灭吧。
每一个人,每一个仗着财权行使不公的人,他都会连本带息地让他付出代价。
他很感慨,当年学的东西都派上了用场。
怎么致人于死地以及如何反侦查,对他来说就像喝水一样简单。
但事情再完美也不可能永远不被发现,世界上聪明的人还有很多,任何一点蛛丝马迹都有可能变成致命一击。总有那么一天,有人会联想到他身上,然后将他抓捕归案。
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有这种能力的人,现在就在他面前。
他曾经的朋友,有过交点,然后在分岔路口走向两个极端。
陆小炜不开口,那么他来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