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趁虚而入 - 余生尽温柔 - 檀尽欢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余生尽温柔 >

第21章 趁虚而入

回去时已经不早了。

吃过晚饭后,便是慕容冲该入睡的时辰,待他回了房间,柳颂又开始收拾行李,一番折腾下来,还有许多资料需要提前整理好,不觉已是深夜,疲劳时面对密密麻麻的文字,就极容易犯困。

不知何时,竟趴在书桌上沉沉睡去。

又过了许久,慕容冲的房门又打开了,他穿着软底的拖鞋走出来时,几乎没什么声音。

揉了揉眼,抬手欲拍醒沉睡之人时,顿了顿,静静站了一会儿,将笔从她手里抽出去,俯身弯腰将人抱起,送回她自己房间去。

房间壁灯是暖黄色的,慕容冲伸手将亮度调低些,不至于刺眼,然后在床沿坐下,静静看着沉睡的人,眸底有眷念和不舍。

他就这样静静地坐着,直到很久,很久。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随着正式迈入盛夏,清晨的阳光也开始有些刺眼,可依旧没打扰到柳颂的睡眠,直到闹铃刺耳尖锐地嘶喊着,才将沉睡中的柳颂唤醒。

痛苦地哼唧几声,闭着眼,伸手去摸索手机,却意外摸到一张脸......!

蓦然睁眼,发现自己枕着一只手臂......

“啊――!慕容冲!!!”

于是,慕容冲便在这惨绝人寰的尖叫声中醒来,迷迷糊糊地还未睁开眼,就被一脚踹在胸口,一个翻身滚到床下。

柳颂之所以这么炸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完全想不起昨晚什么时候睡过去的,一般人们在面对自己所不能确定的事情时,心态尤其不稳定,她始终想不通,慕容冲怎么会睡到她的床上?!

自己还睡在他怀里!这么久以来,即便是同居一个屋檐下,他们关系也是泾渭分明,完全在她控制内,所以对于这样的意外,柳颂是很难以接受的。

“君子不能趁虚而入,克己复礼,非礼勿视懂不懂!”

被这一踹,慕容冲自然是醒了,他素来醒的早,但昨晚柳颂收拾行李叮叮咚咚整到半夜,他哪里睡得着,差不多也是深夜才在她身边合衣睡下。

不过依着生物钟的惯性,早晨五点多倒是醒过来了,但看着怀里正睡得香甜的睡颜,却没起身,闭眼假寐,也不知何时,真的睡了过去。

他爬起来时,微微皱着眉,有些恼火,却在看见柳颂眼底的慌乱神色,又泄了气,只淡淡道:“我并非君子,况且,你也并无不可视之处。”

柳颂低头看去,自己穿戴整齐,还是昨日白天那身衣服,连睡衣都没换,显然昨晚并未发生什么逾越之事,但还是,好气啊!

“你...你......”

“你快迟到了。”好意提点一句,慕容冲有些懒洋洋的舒展了一下微微泛酸的手臂,眸中很是庸散,连带着声音也是懒懒散散的。

“你昨夜睡太晚,所以我将你设置的闹铃延后了半小时,让你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闻言看了时间,又是一阵无语,shit!

柳颂恨不能再长一双手出来捣腾,赶紧拿了换洗的衣服去浴室洗漱。

“你......!回来再跟你算账!”

在柳颂风风火火收拾好,摔门出去后,慕容冲才懒洋洋地去洗漱,又将柳颂换下来不及清洗的衣物放进洗衣机,神情自然,丝毫不觉有何不妥。

临城刘宅村

当考古队几大车人和设备到来时,情形倒是无比的热闹,颇有几分鬼子进村的诙谐。

其实,从考古项目的申请到政策的补偿,以及民工工资的谈判、工作人员的后勤保障,整个过程并不是说发现了就能立马干的事,这个过程很磨人,好在这次的发觉地确实足够偏僻,项目很快申请下来了,也因着这地儿实在过于偏僻,导致连盗墓贼可能都未曾光顾。

这一点,倒是让大家颇为欣慰,如今盗墓景象愈发猖狂,以往还是只挑古墓下手,近些年,还挖的能盗的所剩无几后,连晚期近代墓也不放过了。

前几年,东阳市南马镇,有一群清代墓葬被盗,有墓碑仆于地,曰“陆公之墓,康熙十年季冬吉立”。墓地之上,盗洞遍布,一片狼藉,令人痛心疾首。

其实很多人总将考古和盗墓相提并论,说考古队是官方盗墓。

其实不然,墓葬学考古仅仅是考古学一部分而已。

并且,考古重视的是文化,给予文物出土后最大程度的保护;而盗墓是以敛财为主,绝大部分是在予以破坏,盗墓是看中了墓穴中值钱的文物,考古是为了了解墓穴的文化,进而了解自己的历史。

其中,古墓葬是工作中最常见的文物类型,考古常说的“上班就是上坟”貌似调侃,其实对考古工作者而言,也算客观描述。

前期的筹备工作自然不需要柳颂参与,有了上次的初步勘察,这回基本目标明确,朝着主墓室而去,待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以及做好相对应开启墓门后一系列可能发生的状况对应措施后,相关工作人员便在万众瞩目中,借助设备开启了那道被封死的墓门。

随后,竟惊讶的发现,这种构造并非常见的墓穴,而是一座崖洞墓。

并非山体移位或坍塌因素导致墓室被山体压制,而是,这座墓室本就建在崖洞内。

那么之前的推断基本就有偏差了,因地方因素,他们推论魏晋十六国时期可能在此开凿墓穴的政权,但如今发掘是崖洞墓之后,之前推论的五燕政权就不符合了。

沈旭东沉思着,英挺的剑眉好看的皱起。

“崖洞墓是西汉诸侯王普遍采用的一种墓制,西汉以后这种墓葬也很快消失,东汉诸侯王墓的考古发掘也未见过这种墓葬形制,因此可以说,崖洞墓基本是西汉诸侯或王后墓的独有形制。那么,和我们之前的推论,就有很大的偏差了。”

“当时仅凭石柱壁画来看,更贴切魏晋时期,可崖洞墓的形制的确更像西汉。”

柳颂对此并无异议,就事论事的话的确如此。崖洞墓凿制在山崖中,四壁都是崖石,材料上已非木结构,从布局来看,也非椁墓而是室墓。

并且崖洞墓的规模是相当大的,这样开凿山石,若无过硬的技术,是难以完成的,柳颂对此心中更是困惑,那个时期,西燕这种仓促的政权是绝对做不到的,她不过是先入为主的思想,认为此处与慕容冲有关,但也很有可能,他的穿越不过是碰巧在这里,所以她应该摒弃固有思维,从实证中去做分辨。

沿着狭长的墓道,这是一个漆黑的世界,阴冷潮湿,墓顶的水珠落在地上,“滴答滴答”在空旷的墓室中回荡着,门口持剑的武士守护着这个阴森的世界,戴着小尖帽的男子踏歌起舞,服饰却不像中原风格。

一般来说,崖洞墓的构造完全模仿生人的居住场所,这种墓室是为了满足人们“事死如生”的愿望而建制的。

在西汉时期的诸侯大墓的考古发掘中,清楚的感觉到了人们对肉体不朽的渴望,说明人们对鬼的态度的逃避,作为灵栖息之处,以石为建筑材料,就含有永生之意。

但奇怪的是,这种墓葬形制迄今为止发现的都是南方地区,地质构造与黄土覆盖的大中原地区不同,多为丘陵山地。

而临城位处北方,为何会有这种墓葬形制尚且是个谜,但这个发现足以然考古队欣喜万分了,即便还不知墓主人是谁,光说崖洞墓就是一个足够特殊的存在,它的出现是一种突变,墓葬是考古学中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特色的物质遗存,这个时期民族文化信仰得到了展现,而类型学在遇见突变时是很难分析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转向对人们思维信仰的考察。

生人在某种层面上是不能永恒的,比如其居住的房屋,古时的建筑大多为土木结构,不易保存,而死者若采用这种很难达到长久不朽的效果,而石质墓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不足,崖洞墓的出现明显受到肉身不朽这一观念的影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