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宋浅浅进入了启示之境。
启示之境,烈日当空。
宋浅浅化作清风悠游于启示之境,一望无际,都是碧蓝清澈的大海。
宋浅浅控制着如同风一样轻盈飘忽的意识游荡着,看到了大海上航行的一条船。
宋浅浅的意识在看到那艘船之后,就跟了上去,总觉得有些眼熟。
宋浅浅想了想,恍然大悟,这不是之前启示中看到的贩奴船吗?
这艘空空的帆船一路驶向陆地,斗转星移间,宋浅浅的意识一晃神,船就靠岸了。
宋浅浅看见船上的船员用器皿和一些绸缎衣饰与各个部落的首领换来奴隶,每个部落都有从其他部落抓的俘虏,用这些俘虏来换珍奇的器皿,部落首领们都觉得很划算。
宋浅浅看见部落之间为了得到更多的俘虏开战,看见那些海员想要彻底拥有这片大陆,就把用来交换的器皿先让生病的人接触,再拿去交易俘虏。
最终不属于这片大陆的疾病蔓延开来,横行无阻。
活下来的人再也无法与迅速强大起来的海员进行抗衡,不需要什么部落之间的俘虏战争,海员为猎人,所有部落为猎物。
一艘艘贩奴船装满沙丁鱼一样运送着满员的奴隶。
启示之境和宋浅浅之前看到的启示串在了一起,那艘载着北非奴隶的贩奴船朝着北面的方向驶去。这次没有狂暴的风浪将船掀翻,帆船顺利地到达了陆地。
感谢印第安人鲜明的传统服饰,看见头上插着羽毛载歌载舞似乎在过节的土著居民,宋浅浅仅有的一点儿地理知识猜测出启示之境中这艘船到达的大陆或许就是北美洲。
大航海时代,发现美洲新大陆,是世界航海史和人类历史的荣光,可这荣光之下却是无数血腥与尸骨。
当地的居民不想成为奴隶,他们生活得好好的,怎能忍受被外来者掠夺家园、剥夺生命呢?反抗,唯有拿起武器反抗。
不忍心看下去,宋浅浅知道结果。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启示之境中的印第安人此时仍然处于氏族公社的社会阶段,西部是父权制组成的氏族,东部是母权制组成的氏族,而他们的敌人却是进入了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各大帝国,这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也可以看作是生产力先进社会对生产力落后社会的吊打。
再之后,北美洲的土著居民被杀得十不存一,一艘艘贩奴船从北非运来温驯的奴隶,让他们在资源丰富的北美重新安家。
宋浅浅想到了酒馆里那些人说的可以被奴役的黑色魔兽,还有见之即杀的棕色魔兽,原来这也是一处副本世界的隐喻,对应着侵略战争中投降的奴隶与反抗者。
再之后,宋浅浅看见时光荏苒,十七世纪初,启蒙运动兴起,思想者举起“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旗帜,废奴运动兴起了。然而,资本家只担心没有足够的利润,道德与法律是不在他们眼中的,奴隶贸易最后直到十七世纪末才结束。
长达四百多年的奴隶贸易终结了,带着血与泪的工厂一座座兴起。
相似的场景,侵略者,奴隶,反抗者。
工厂门前,资本家,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