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李善是在深夜离开墨水…… - 宝扇记 - 小春贤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宝扇记 >

第174章 李善是在深夜离开墨水……

李善直到深夜方才离开墨水堂,他回到住处,歇息了两个时辰便又醒了,天刚微微亮,刘吉伺候他更衣,说道,“太后打发人送来一碟葱油煎饼,是用庄子里新采摘的小葱做的,太后说尝着滋味不错,请殿下也尝尝。”

李善停下扣衣扣的动作,他道,“怎么这么早就醒了?”

刘吉不愧是伺候李善多年的老人儿,他回道,“奴才问过啦,殿下昨夜刚走不久,太后就醒了。”

李善深知谢宝扇失眠少觉,她这一醒,必定再也睡不着,于是说道,“打发人去问问太后今日精气神儿可好?”

刘吉早知摄政王要带太后去逛紫云观,他笑嘻嘻的答道,“殿下,奴才也问过啦,太后已经退了热,墨水堂那边稍后就会传御医来请平安脉,想来不耽误到观里祈福。”

李善整好衣衫,提上靴子,漫不经心的问道,“刘吉,你说说看,要如何才能万无一失的抽到上上签?”

刘吉陪笑说道,“这可把奴才难住了,抽签这事,可不就是全凭运气么。”

李善斜睨刘吉一眼,“些许小事都办不好,要你何用?”

眼看摄政王满脸不悦,刘吉慌忙说道,“奴才愚钝,求殿下指点。”

李善轻哼,他朝着刘吉勾了勾手指,刘吉凑上前,只听李善说道,“你叫人把那签筒里的签,全部都换成上上签不就成了?”

刘吉心领神会,他一跌声的回道,“哎,殿下说得是,奴才这就去办。”

刘吉小跑着出去了,那李善洗漱过后,先到院子里打了一套拳,出了一身热汗,复又重新更衣,便有内侍送上早膳。

早膳倒也简单,一碟葱油煎饼,一碗米粥,并几碟酱菜,葱油煎饼因是太后一早差人送来的,内侍们一直温在锅里,端上来时尚有余温,葱油的香味引人食指大动,李善将一碟饼吃得干干净净,这时,那刘吉已经回来,他笑嘻嘻的对李善禀道,“殿下,您交待的差事都已办妥。”

李善点了两下头,接着吩咐,“去问问墨水堂那边可都打点好了。”

刘吉称是,一溜烟儿的又跑出去了。

且说李善用完早膳,待到出门时,天光已经大亮,有内侍们来回话,说是小皇帝李恪在墨水堂陪同谢宝扇用早膳,李善询问出行的事宜,底下人皆已安置妥当,那李善便带着人去了墨水堂。

彼时谢宝扇和李恪已用完早膳,谢宝扇听闻李善来了,她抬头望去,李善正巧进门,李恪和李善彼此问安,他又问谢宝扇,“今日身子可还好?”

谢宝扇回道,“歇了一夜,今日已是大好,庄子上到底比宫里凉爽多了,昨夜睡得也好。”

“要是你喜欢,就多住些日子。”

叙了两句话,外面的太监来回禀,说是各处已准备齐全,谢宝扇换了衣裳,一行人便要出庄子,小皇帝李恪放了一日假,自然也要跟着去。

紫云观距离皇庄不远,骑马过去也就一盏茶的工夫,只因挨着皇庄,每年庄子里都有布施,道观不大,常年住着十几个道人,这里离京城远,平日少有人过来敬香,那道观昨日夜里接到传话,说是皇上,皇太后,并摄政王要来观里敬香,慌得连夜打扫收拾。

谢宝扇等人到了紫云观,观里的玉安真人领着十几位弟子等在门口接驾,那玉安真人年过古稀,生得鹤发童颜,他带着弟子们向谢宝扇等人行礼,随后引着他们进观参拜。

进了观门,便是正殿,殿门上方悬着一块黑色匾额,刻有四个金色大字,却是‘云外清都’,进到殿内,里面供的是三清画像。

不一时,有小道童端上水,谢宝扇,李恪和李善三人净手敬香,直待拜完,宫女扶起谢宝扇,玉安真人说道,“太后,本观里的签最灵,太后可曾要求取一支?”

此前,刘吉特意奉命,吩咐紫云观里只在签筒里留了上签,这些谢宝扇自是不知情,谢宝扇笑了笑,说道,“那哀家便求一支。”

她本不大信这些签语,不过玉安真人既然特意说了一场,谢宝扇接过签筒摇了几下,一支竹签落地,谢宝扇笑着说身旁的李善说道,“也不知得一支什么好签?”

说话时,早有服侍的宫人拾起竹签,玉安真人亲自去换了签纸,这时,就连李恪也不免好奇起来,他笑着说道,“让朕来读。”

玉安真人恭敬的把签纸交给李恪,李恪展开一看,上面画着曹国舅成仙图,底下配着两句签语,他轻声读道,“金乌西坠兔东升,日夜循环至古今;僧道上悉无倒楣,士农工商各从心。”

谢宝扇听得似懂非懂,问道,“这却是何意?”

李善摇着折扇,一派安然自若,他道,“真人既是在这里,何不请他解签。”

那玉安真人慈眉善目,先说起这签语的典故,又道,“太后抽得此签,今后定能平安顺遂,一生无虞。”

谢宝扇笑盈盈的回道,“借真人吉言。”

银环好生收起纸签,准备回去制成平安符挂在床头,保佑谢宝扇能趋灾避难。

谢宝扇求了好签,又对李善说道,“殿下也求一支?”

“只要你能应了这签上的话,我也就别无他求。”

谢宝扇耳根微热,默默不语,接着就见李善扭头和玉安真人说话,“本王听闻观里长着一颗树,如今已有五百余岁,不如真人引我们去看看。”

玉安真人称是,带着他们一行人绕过正殿,到了后院,只见院里长着一棵梧桐树,需得四五人方才能环抱住,那树盖茂盛,几乎能遮住整个院落,树身上系着一根粗大的红绳,树荫底下凉爽舒适,谢宝扇笑着说道,“这倒是个好地方。”

李善说道,“庄子上也有几棵梧桐树,只是不如这棵高大。”

玉安真人见他二人说起这棵梧桐树,凑趣儿说道,“贫道小时候住在观里,听师父们说,那皇庄的梧桐树是从咱们观里分出去的,这也算是一脉传承。”

众人聚在树下说话,玉安真人见谢宝扇喜欢,打发观里的弟子们安置桌椅,又重新奉上茶水,说道,“都是些粗茶淡水,请皇上太后和摄政王殿下不要嫌弃。”

谢宝扇笑道,“真人客气了。”

几人围坐下,听那玉安真人谈论经书典籍,他为人风趣幽默,说起经书来通俗易懂,就连李恪也认真听解经书。

不一会子,便到了中午,李善见谢宝扇许久不像今日这般有兴致,索性留在紫云观里用了斋饭再回,午后,在观里歇息半日,直待暑气渐消,李善这才带着谢宝扇和李恪离了紫云观。

回去的路上,马车行得很慢,李善带着李恪骑着他那匹枣红色的蒙古马,不时打马跑上一段路程,谢宝扇听到李恪的笑声,打起帘子往外张望。

银环见此,便卷起帘子,她也往外看了几眼,只见摄政王骑马带着皇上,后面有侍卫和宫人追在后面,银环只恐李恪中了暑气,说道,“皇上在外面待了这大半日,可要请回马车上?”

谢宝扇摇着扇子,她看着远处一群人打马奔驰在原野上,笑道,“哪里就这么娇贵,日头又不大,晒不坏的。”

银环只得作罢。

从紫云观到皇庄,这短短的路程,他们一行人走了个把时辰,直到日头快栽西,李善送李恪回到马车,谢宝扇见他热得满头大汗,接过宫女递来的手帕,为他试去汗水,又问,“皇上顽得可高兴?”

李恪点头,他一双眼睛亮晶晶的,欢喜的说道,“在这里玩得尽兴,宫里的教场太小,跑两圈就到头了。”

李善笑了笑,他道,“这才多大的地方?皇上日后去西北看看,那才叫辽阔呢,千军万马跑起来也不尽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