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送上门找打的人 -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 意元宝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64章 送上门找打的人

李初并不清楚武轮已经为她说服李末,并且让李末成为她的助力。

被关在府里,出不去也见不到任何的人,李初坦然接受这份待遇,每天练练字,写写文章,已经好些年没有这样放松惬意,李初自然要把握机会。

武媚娘知道李初如此也是莫可奈何。一个人沉稳到李初这种地步无人可比。

不过朝廷还没有接受李初忽然被赶出政事堂,所有的官职都被撤除的事情,武承嗣再呼自己成为太子,武媚娘看起来也是十分的意动,这可不是好事,表示反对的人不断的进言。

偏偏在这个时候武敏之竟然也冒头,有意争太子之位。

这样冒头出来的武敏之,让本来那些就觉得不安的大臣们更是傻眼了。

一个无才无能,无德无品的武承嗣够让他们费尽心思的对付,毕竟这身后给人撑腰的分明就武媚娘,谁都明白这个道理。

武敏之年轻时肆意轻狂,名声不好,可是有一句话说得好,浪子回头金不换,很显然,武敏之这些年,不仅立下战功,在朝政颇有建树,更不要说现在的武敏之能够成为政治堂的宰相,都是凭自己的本事。

所以如果想就无能一事反对武敏之成为太子,行不通啊!

如果说武承嗣的冒头让人之前拍下去,如今就算武承嗣再冒头,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武敏之这样一出头,从来不争的人这个时候想争,而且透露出一股势在必得,意义也就完全不一样,至少忠于李唐的人都不敢再轻视。

尤其在此之前武媚娘更将李家的中流砥柱李初无缘无故的罢官,更是不许李初再出府邸一步。

一连串的消息总是让人心生不安,武媚娘不会真想把天下江山都传给姓武的吧?

在这个时候,不是没有人想到要去寻李初讨一个主意,很多人已经看的很清楚,李初就是庇护李氏宗亲,保证武媚娘将来的帝王之位传回给李家的重要人物。

否则的话,武媚娘也不会一开始就朝李初下手。

然而他们想去找李初,李初的公主府却被武媚娘派来的人团团包围,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也就是说李初没办法出来,他们这些人想进去看望李初也绝不可能的。

武媚娘防备他们至此,更令他们心生不好的预感。

对于这件事,武媚娘特意召朝中的几位宰相入宫商议,为首的人自然就是狄仁杰。

狄仁杰那可是忠于李唐的人,这么多年来,和武媚娘虽然也有君臣之谊。但是在狄仁杰的心里,武媚娘只不过是代为掌管江山而已,迟早有一天,这个江山总是会传回给李家的人的。

“狄爱卿,你怎么看。”想当年,武媚娘之所以会知道李初的心思,就是因为狄仁杰。

如今的武媚娘召狄仁杰进来问话,也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李家的事。

狄仁杰心中的警钟大响,武媚娘这一问一时让狄仁杰不知如何接话才是。

“陛下之意,臣不能明了。”狄仁杰竟然一时之间无法猜透武媚娘此问的意思,也就直接的告诉武媚娘,希望武媚娘能够多给一些提示。

“朕意思自然就是要立太子了。你认为谁更合适。”太子一事忽然闹得沸沸扬扬,就是因为武媚娘在背后推动。

狄仁杰小心翼翼的抬起头看向武媚娘,“陛下当真要将太子之位给魏王或是韩王?”

武媚娘笑得意味不明的道:“武承嗣也就罢了,武敏之这个人,你们同殿为臣那么多年,他虽然年少轻狂做出许多让人不喜的事情来,但是如今也是知错能改,这些年来为国尽忠,最重要的是,他是有本事的人。”

“可是陛下,他们毕竟只是您的侄子,侄子供奉姑母,陛下可曾想过百年之后的事情?”狄仁杰没有想到,这个时候的武媚娘最看重的人竟然是一直没有动静的武敏之。

武敏之的能力和本事,还有那份自制,狄仁杰都看在眼里,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武敏之并没有作为所有人攻击目标的原因,着实是有本事的人再想攻击,像狄仁杰这样的大臣也绝对不会轻易构陷于人。

在是对姓武的人有所不满,那都是因为他们过于嚣张跋扈,而且不把李氏宗亲放在眼里,更意图夺取李氏江山。

可是如果一个人没有犯错,或者是没有做任何越轨的事情,他们也绝对不会出手构陷于人。

“狄爱卿以为朕会不会担心百年之后的事情。人死如灯灭,所谓的供奉不过如是。”这一句话还是李初告诉武媚娘,毕竟按李初的意思,将来的有一天,她一个没有子嗣的人,必然会将江山传承给侄儿们。武媚娘何尝不是担心,如果李初真的成为皇帝,百年之后无人供奉又该如何是好?

可是李初根本就不在意,人活着一辈子,活着管好活着的事,死去之后的事情,何必想的太多。

活在当下,活的肆意,活的没有任何遗憾,比什么事情都重要。

也就是这份豁达,让武媚娘自叹不如。武媚娘是在意身后之事的,她也怕在自己死了之后会留下千古的骂名。

而且武媚娘更希望将来有人供奉,哪怕这个世上不知道有没有神仙,武媚娘却是希望能够有的。但在狄仁杰的面前,武媚娘毫不犹豫的借用李初的话,只为看清朝臣们的心思。

“陛下。”武媚娘这样的回答恰恰是狄仁杰万万没有想到的,如果一个人不在意身后之名,不想是不是会有后人供奉,那么她就会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

武媚娘扬起手,提醒狄仁杰道:“想必狄爱卿也该知道朕的这几个儿子里面没有一个比得上武敏之。”

这一点更是让狄仁杰没有办法否认的,狄仁杰半响说不出话来。怔怔的看向武媚娘,可是最终,狄仁杰道:“那么安定公主呢?”

武媚娘在听到安定公主这四个字时脸上露出了笑意,却是一闪而过,狄仁杰根本没有察觉。

“狄爱卿,安定公主可是女郎。”武媚娘仅是平静的陈述这个事实,一个他们都无法否定的事实,“况且,安定公主无嗣,她虽然姓李,在你们看来可以作为一个让你们接受的继承人,但对朕来说,她的问题比任何人都要多。”

武媚娘板着一张脸挑出李初的毛病来,显然并不满意狄仁杰的这个提议。

狄仁杰急切往前一步,朝武媚娘道:“陛下,公主无嗣是好事或是坏事,仁都见仁,智者见智。于臣看来却是好事,将来,她定然只能从诸王的子嗣中择嗣以承江山。”

“方才狄爱犯提醒的朕,侄儿可是不会供奉姑母的。”拿出狄仁杰说过的话来堵狄仁杰,武媚娘也不是反应慢的人。

因而狄仁杰一时卡住了,武媚娘道:“比起武家的人来,你们宁愿让安定公主继位吗?这是狄爱卿自己的意思,还是天下人都这么想?朕也不年轻了,现在只想太太平平的过日子,无意多起争端。”

一句话显露出武媚娘想要安定的心思,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武媚娘并不希望再起风云。但,武媚娘眼中闪过的精光,此话的真假有待商榷。

不过纵然再起风云,武媚娘也会将一切牢牢的掌握,否则的话,武媚娘宁愿什么都不做。

“陛下。太子之位,毕竟关系江山传承,如果陛下真的不在意侄儿继位,将来无人供奉。那么臣希望陛下可以考虑安定公主。论文论武,安定公主都是万里挑一,而且深得民心。又未陛下创立大周天下,立下汗马功劳。陛下心中难道对安定公主没有半点的情谊?”就狄仁杰来说,这么多年来,李初处处提醒武媚娘,没少和武媚娘对着干,但是这都是站在利国利民的立场。

李初的所作所为,不管是作为臣子,还是作为女儿,都该是让人挑不出刺来的,狄仁杰不断的想为李初说好话,谁让能和武敏之比的人就只有一个李初?

武媚娘的目光与狄仁杰相对视,“狄爱卿,你我算是年龄相仿,很多事情你应该懂得朕的心思。没错,安定公主确实能力出众,聪慧果定,但是她对我的恨,难道狄爱卿不知道?”

就算从一开始狄仁杰未必明白李初对武媚娘态度的转变,可是这么多年下来,只是为了国事李初才会对武媚娘犯上进言,但那其中透露出来的恨,狄仁杰就一无所觉?

提到这一点,狄仁杰忽然无话可说,武媚娘以为自己大获全胜,可是狄仁杰忽然又开口,“陛下,既然说到安定公主对陛下的恨意,那么,魏王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