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分而击之 -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 意元宝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70章 分而击之

李初和契丹使臣谈的时间并不久,只是被李初用了催眠之后的契丹使臣醒来的第一时间死盯着李初问,“安定公主殿下究竟对我做了什么?”

“阁下不愿意和我说实话,我只是用了一些手段让阁下必须和我说实话罢了。”李初没有丝毫用手段的不好意思。

契丹使臣一下子明白了,从一开始他的直觉就是正确的,李初就是冲着他来的。

可是契丹使臣怎么都想不到,堂堂一国公主竟然会懂得这样的手段。控制一个人的心性,让一个人把所有藏在心里的话全都说出来。从前的时候,契丹使臣听说过太多李初的传说,昨天他已经见识到李初的本事,没想今天再次让他意外。

李初这样的手段非同常人,契丹使臣自问是个心志坚定的人,不管怎么样的酷刑,他都可以坚持下来,没想到连李初的手段都没有看清,他竟然把契丹所有的计划都说出来了。

“我现在已经知道你们的计划,接下来你们打算怎么办?”李初纯属好奇地询问,契丹使臣惊恐万状地道:“你会让我们回去?”

“会,为什么不会?不是说了吗?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更别说你们是来朝拜称臣的。杀了你们,岂不是让人认为我们大周不能容人。放心,一定会让你们平平安安的离开大周的,国与国之间的事,杀死你一个人也解决不了所有事情,何必急于一时。”李初眉开眼笑的回答,温和如同春风。

但是言语之间所藏着的含义。契丹使臣明白,如果契丹再想和李初做对,那么李初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出手。

不,现在李初就已经出手了,明明他们没有露出半点端倪来,为什么眼前的人却察觉他们有意合作?

“你还是想想怎么和东突厥与吐蕃解释。他们会不会相信你说的,我能控制你的心神,让你说出这一切。而不是,你为了保存契丹,所以将他们出卖?”李初就是有意的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一点,因为接下来她会针对这一点动手脚,让他们三国之间的联盟不复存在。

契丹使臣才明白,从一开始李初就想好了怎么对付他们,一步一步要将他们三国弄得分崩离析。

“合作,虽然听起来你们三国合作对大周的压力很大,可是,你们难道就没有压力?想当年,天下大乱,各国称王,天下六国合纵以攻秦,却被大秦一一攻破。合作的事情人心不一,总能让人挑出错来。你们三国虽然有心瓜分大周,但是肯定也会有人暗藏心思,那就足够我出手对付你们。其实在这个时候你们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我很感谢你们。”

以李初现在的处境被武媚娘困在宫中,虽然李初坐的住,也不在乎被武媚娘困多久。只是如果能够不被困当然会最好。

恰好三国出手,他们各个兵强马壮,如今这天下有能力调兵遣将应对三国一道出兵的人并不多。

武媚娘输不起这一仗,能够信任的人也不多,天下兵马可是武媚娘立足的根本。皇帝只有握着兵权,才能保证江山的稳固。

所以,如果要出兵应对三国连手的人,武媚娘绝对会在第一时间选择李初。

李初完全可以借以机会以震慑天下。

“安定公主,我们也可以合作的,我们可以作为你的外援。”这个时候,契丹使臣心如死灰,却还挣扎的不放过最后一丝可能。

“我知道李氏宗亲包括安定公主,你都想夺回这个天下,因为这是李唐的天下,你们不会愿意一直握在武家的手里。如今陛下年事已高,如果我们联手,可以帮你夺取江山。都已经有了一位女皇帝,安定公主的本事了得,不如当仁不让。”契丹正使很会说服人的。把李初最迫切的也最可能动心的事情说出来。

李初一笑,回头道:“我会和任何人同意交易这件事情,独独不会是你们。而且这个天下是李唐的天下,如今落在我母亲的手里,仅仅不过是代掌,你怎么就觉得这个天下会是姓武的了?况且,就你现在的情况,如果我们真的合作,只怕一个转头,你就会把我卖给陛下。”

一双洞察人心的眼睛盯着契丹使臣,李初怎么会不懂这样的缓兵之计?落入人的彀中。

“想算计我,或者是和我比算计,你差的远了,往后好好学。”李初以为事到如今该说的说完,要探听的消息也探听完毕,接下来就是拿出证据证明自己从眼前的契丹使臣嘴里问出来的话,真实的。

因此,李初马不停蹄的赶回宫中,离开驿站的时候碰到几个探头的人,东突厥的人,吐蕃的人,李初没忘记回头朝契丹使臣们道个谢,“多谢阁下,来日天下安定,我一定请陛下好好的嘉奖于你。”

本来叫李初气的不轻的契丹使臣,在看到李初一番姿态自是明白李初就是做戏给人看的,看的人无非就是东突厥与吐蕃。

有心想上去为自己辩解一句,李初扬头道:“不必相送,你身体不好,早些回去休息。”

随后半点不曾迟疑的离开,就算契丹使臣再快也快不过李初。

没想到呀,没想到他们诸多算计,以为大周一无所觉,万万没有想到大周有李初这样一个洞察若明的人。

事至于此,再想算计没那么容易,大周一定会有所防备的。现在还是想想怎么样保存自己,否则的话……

契丹使臣回过头同人吩咐道:“立刻给大王送信。”

先前契丹所有的兵马部署必须马上变动,不能给李初一丁点机会。

只是他再快也快不过李初。李初利落的回到皇宫把自己探听得出来的各方消息告诉武媚娘,也立刻让武媚娘下令八百里加急送往各边境,查明这些兵马是否当真部署在此。

最后各边境探听得来的消息皆如李初所言,虽然三国的使臣依然留在洛阳,可是,政事堂的诸位宰相都明白,这些使臣分明来者不善,想要探听大周的具体情况。

应付照样派人应付,他们想留,大周也绝对不会赶人。

按照李初的说法是让他们留下,弄出一些假象,对于将来打仗更有利。

“虽然三国确实结成盟约,但是公主殿下几次出手离间他们,想必他们的联盟也是不牢靠的,此时出兵先下手为强是否不宜?”虽然兵马都探听清楚,确实如同李初所言,周边各国都不老实。

可是如果再起战事,对于天下来说并不是好事,很多人都不希望这场仗打起来。

“这场仗他们一定会打的,如果我们洞察他们三国联盟却不动手,只会让他们以为我们畏惧他们的联盟。到那个时候,他们绝对会拼死一战。三个国家的战力和我们一国相比,如果个个视死如归,对于我们来说将是灭顶之灾。与其把主动权交给别人,不如握在手里各个击破,看他们还能怎么联盟。”李初可不是坐以待毙的人这些人既然敢动手,李初就要把他们一次性解决。

武媚娘知道李初说的不是危言耸听,“调令三军这场仗你亲自去。”

大周这么多年来,能够太太平平,只有小战事,而无大战事,就是因为李初之前对东突厥与吐蕃的震慑。

可是再多的震慑,随着李初这么多年不理战事,让人以为李初年纪大了,不管事了。

那么就让他们看看大唐的安定公主,大周的安定公主,依然一如从前。

“是。”从一开始李初就想去打这场仗,也必须要打这场仗,打赢了这场仗,不仅震慑各国,何尝不是震慑朝廷。

三军兵马尽握于李初之手,正好让李初可以安插更多合适的人。

“臣请军校的学生随臣一道出战。”军校建立,军校中的学生有些入李初眼的人,李初就想带着他们一到上战场。

大好的机会可以让他们一展所学,也让他们能够学到更多,李初怎么会放过。

“你确定?”武媚娘倒是知道军校对于她们母女的意义意味着什么。不过李初现在就准备出手,让这些人提前走入人前,是不是太急?

“请陛下相信我。”李初既然敢提出来,自然保证能够安排好这些事情。

能被李初选定和她一起上战场的人,绝对都有能力。

武媚娘沉吟半响终是答道:“好,天下兵马都由你来调动,更别说你想带什么人上战场。正好你这军校建立了不少日子,大家都在观望你的军校究竟有什么用,就让他们看看你教出来的人都是怎么样的。”

“是。”武媚娘总会选择最利于自己的局面,现在李初在前面顶着,有什么事情李初都会自行解决,凡事拿不到武媚娘的面前,就由着李初按自己的心意去做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