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三十九朵 - 八十七朵/达尔文与玫瑰 - 南郭梓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9章 第三十九朵

对心中有爱的人而言,分离、等待的每一天,都是煎熬的。

晚上,远处的东屏山升起祈福的烟花,那是周正觉提前安排乐行的工作人员,送给她的生日礼物。

今天是元月一日,阳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董陈的生日。

祝福她的同事和朋友很多,狄楠把所有的借款还给她,还给她发了小宝宝的照片,粉雕玉琢的女孩子非常可爱。

吴西观、向彤特意请花店送来玫瑰,凌小豪在微信里给她发了一连串520的转账红包,就连华媛和刘仕达也“冰释前嫌”,发来了客套的表情包。

深夜,白B宁的电话,打了进来。

视频里的小白医生似乎刚换班,找到了一个偏僻的角落,摘下了面罩和口罩。

他大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额头上全是汗水,脸上也是深深的口罩勒痕。

“元元,生日快乐!”

即使看上去有些狼狈,他眼里的星星仍旧亮得惊人。

“你不在Z市吗?隔离期刚结束,怎么又跑出去了!”

“嗯,我现在在密城,支援下辖县市的防疫工作。对不起,生日我不能陪你,等我回去给你带礼物。”

“我不需要礼物。白B宁,应该有很多人跟你说过,只要你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重要。”

白B宁沉默了,他没有告诉董陈,隔离期结束的第二天,他就和蔺晓雅去民政局,办理了正式的离婚手续。

如今的他,恢复了真正的单身。

他有资格重新追求她,重新爱她、照顾她,用来弥补过去四年的错过。

但是现在还不行。

他现在是医生,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必须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看着视频里的笑颜,他更加认定自己的职责。

是的,没有什么比被他守护着的亲人、爱人的健康和安全,更有意义。

挂断电话,董陈空落落地点开新闻。

元旦第一天,新闻头条依然是各种疫情相关。

晚上八点,科学院通过官媒对外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分离出来多个毒株,并成功找到免疫靶点,提取了抗体疫苗。

疫苗在动物实验中效果显著,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这意味着,疫苗距离成功不远了。

消息一出,立即攀上热搜第一。

董陈知道,这些成就里也有周正觉的贡献。

她由衷为他们点赞,甚至激动得无法入眠。

董陈又打开了那本《物种起源》。

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心存芥蒂,从家里出来时,她只带了这一本书。

每当想他想得睡不着,她就会逼自己去读这些枯燥的文字,感受他曾走过的时光。

终于读到最后一章,董陈翻到尾页。突然,里面掉出了一个泛黄的牛皮纸信封。

信封上的收件人居然是【陈健平先生】,而落款时间和落款人,是十三年前的周正觉。

董陈非常震惊,那时候的周正觉应该只有十八、九岁,他怎么会认识她的父亲,甚至还给他写过信?

董陈打开了信封。

这是一封用钢笔书写的,修改了无数遍的感谢信。

周正觉的字迹一如既往干净有力,即使信纸褪色。她还是读懂了他。

原来,周正觉在中学时代,是密城下属的贫困山区里的一名学生。陈健平曾无差别地资助了这片山区的所有学校。

十三年前,周正觉破天荒地考入帝都大学生物系,成为整个山区的骄傲。

他在这封信中,平静地告诉资助人陈健平先生,自己取得了“一点成绩”。

除了表达感谢,他还希望从初三到高三这长达四年的资助,能就此终止。因为,他有信心有能力,在帝都勤工俭学,自行承担所有的花销。

董陈感受着他字里行间的礼貌和拘谨。

把考上帝都大学这种惊天喜报称为“一点成绩”,而且主动放弃大学资助……还真是周正觉的性格。

但是董陈很清楚,这是一封无法寄出的信。

陈健平出资做慈善那几年,董爱玲就耳提面命过,绝不许他接收受助学生、家长的回馈礼物,感谢信也不行。

原因很简单,做慈善不是做交易,出资人博得了外界给他的“大善人”的美誉,就不该再让受助人背着“感恩戴德”的压力前行。

所以,陈健平的资助款一直是让财务直接打给学校,能连续四年用到周正觉身上,除了机缘巧合,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很争气。

这封信的尾声,周正觉工工整整地写道――

【陈先生,再次感谢您,并祝您和家人,以及∞小姐,平安,健康。】

董陈在那两个格格不入的圆圈上面盯了好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