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凿水井 “妙啊!这水车省时省力,真是…… - 县令夫人不好当 - 皮丘卡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第34章 凿水井 “妙啊!这水车省时省力,真是……

“赵叔,小河水也快断流了,离秋收还早,我打算在锦水川凿井。”这是沈瑜早就有的打算。

之所以拖到现在还是心存侥幸希望老天下雨。毕竟凿一眼深水井价格不菲,她的银子满打满算也就剩下五百两,秋收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花一两少一两。

如今看来是躲不过去了,锦水川是她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她在这个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绝对不能有闪失,这银子不花也得花。

赵作林叹了口气:“也好,老天不开眼,你早做准备也是好的,那我就不多说了。”说完村长背着手心情沉重地往小河村走去。

村长与大川他们的行为,沈瑜是感激的。毕竟这事说起来和他们没有关系,而且是得罪人的事,赵作林没有躲开,来给她撑腰,这个情沈瑜默默地在心里记下。

还有大川他们几人,凡事帮过她沈瑜的人,她将来有能力必定偿还。

等人都走了,黄源担心地问沈瑜:“你说凿井?一两口水井也不够干啥的,而且打一口井不少钱呢。”

他知道沈瑜应该有点银子,但之前花去了那么多应该也不剩多少,否则一家人也不会还住在这,恐怕也指着锦水川翻身呢。

“所以我想一次凿十到二十口水井,具体数量还得找师傅来实地看完才能决定。”专业的事还得让专业的人决定。

二十口井?黄源一惊,这得多少钱啊?小河村至今也就一口井,全村人都吃这口井的水。不是担水不麻烦,而是凿井太费钱。

下定决心,沈瑜没有耽搁,驾上鹿丸直奔县城。

“十几口深水井?”凿井师傅听沈瑜说要一次凿这么多水井,很高兴。他干了几十年这个行当,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大的主顾,甚至都没听说过有人一次凿这么多井。

高兴之余,师傅有些担心:“姑娘,咱们之前有过合作,我就实话实说。”

“深水井不比家里的水井,费力的很。银钱是要翻倍的。如果按照你的要求,圆口六尺的大井,一口起码得二十两银子。这个数你承担的起?”

沈瑜家他上次凿井的时候去过,低矮的茅草房,比村里一般人家都不如,几百两可不是小数目。

沈瑜沉思片刻,“可以,只要能保证出水,钱没问题。”

见沈瑜答应的爽快,师傅也放了心。“你先回去吧,我去找人,下午就过去。再家等着就成。”老师傅在这一行干了几十年,在锦江县有口碑,徒弟自然少不了。

沈瑜告别了老师傅,没停留直接往家里赶。沈瑜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小河村找了老木匠。

陈木匠和沈瑜打过几次交道,沈瑜的木板车、家里的桌椅板凳都是陈木匠给做的。陈木匠对这个姑娘有几分欣赏。

凭借一己之力,把受苦的娘和姐妹拉出苦海,又置办了一分家业,比一般家的小子强多了。

“沈瑜,这个是?”陈木匠拿着一张图纸,没太看明白,不解地。

“陈叔,这个叫水车,是用在水井上面车水的物件。用这个东西可以从水井里往外舀水,不需要用人转轱辘往上提水,省力的很。凿井的人下午来,我想让您先做出来一个试试,如果行的话,可能要做十几个吧。”

上辈子世道还没乱的时候沈瑜生活在水乡之地,从小就穿梭在大大小小的水车中玩耍,架在水井上的水车,她自然不陌生。

但毕竟也只是看的不陌生,这设计图也是她花了好久才画出来的。

为了避免出错,沈瑜把凿大口圆井,用水车车水的想法讲了一遍,让陈木匠给把把关。

陈木匠再次低头认认真真地看沈瑜拿过来图纸。半晌,他一拍大腿,“妙啊!用这水车不用费很大力气就能把水从地下弄出来,省时省力,真是太妙了!”

陈木匠对水车大为赞赏,“只是这个地方……”

不愧是老木匠,哪里不合理哪里需要改动,一看便知。他看出图纸有不合理的地方,两人又商量了许久,把错的地方改过来,又商定凿井时,陈木匠实地测量观看一番。

办好两件大事的沈瑜终于舒了口气,至于水车的动力――牛,等水井和水车都到位再买。

沈瑜大概算了一下,一辆水车三两,一口井二十两,一头牛差不多也得十两左右,等她把这些都置办齐全,她手上的银子够不够都两说。

沈瑜有一丝丝后悔,如果当初听齐康的意见锦水川买下一半就好了,手上的银子也不至于这么紧吧。秋收还得有两个月的时间。要怎么度过?

算了,沈瑜甩甩头,想这些有的没的一点用没有,还不如把眼前的事情办好。

下午左等右等就是没等到凿井师傅,沈瑜纳闷,还想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直到太阳快下山的时候,锦水川那边走来了六个人。为首的正是凿井的老师傅。

原来沈瑜说要在锦水川凿井,所以老师傅就领着徒弟们从县城就沿着锦水川一路勘察过来。

沈瑜不禁对老师傅的负责心生佩服。

“姑娘,锦水川都是你的?”一位打井师傅不禁咂舌,怪不得要凿那么多大井,原来是锦水川啊。

县城早有关于锦水川的传说,都说是个姑娘一个人弄的,许多人都是不信的,如今人就在眼前,哪还有假。

沈瑜大方地肯定回答了众人,“各位师傅辛苦了,到家里歇会儿吧。”

外面热的很,这些人从县城一路走过来,还背着找水源的工具,已经是满头大汗。

一行人来到小院,老师傅知道沈瑜家没有男子,便让几人在院里阴凉的地方歇息喝了口凉水。

“我一路走来,按照五百亩一口井计算,最少也得凿十五口井。锦水川百年前是菏泽,地下或许还有水脉,出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老师傅既然这么说,八九不离十,沈瑜高兴,别她心辛辛苦苦花了全部家当凿了井买了牛,没用几天水干了,她哭都没地方哭去。

约定好,从明天开始凿井,沈瑜让大川赶着鹿丸把几人送回县城。

第二天天还没亮,老师傅就驾着牛车拉着凿井的钻具来到靠近小河村的地头。沈瑜昨天有跟他说过,第一口井从小河村这边开始,以便实验第一驾水车的效果。

几位师傅脱了衣服光着膀子,再用牛配合。本以为可能得挖个十几丈才能出水。没想到第一口井只挖了一丈深就咕咕的往外冒水,时间居然还没到中午,这可乐坏了众人,尤其是沈瑜。

“沈姑娘,好命啊,第一口就挖正了,以后就沿着这条线凿,保证你有用不完的水。”一位脸色黝黑的师傅擦擦汗笑着说。

“是几位师傅技术好,一找一个准儿,剩下的就有劳师傅们了。”

中午白米饭加炖肉,几位师傅吃的心满意足,一下午把水井用石头砌好,因为水源较浅,所以井口比预定的要大上一圈,六尺水井变成了八尺大井。

第二天、第三天依旧很顺利,一天一口井的速度让沈瑜乐开了花,提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