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骗子潜质(往事9)
第24章骗子潜质(往事9)
十一月份一到,北华气温转变剧烈,俨然一副入冬的景象。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樊景遥人还在课上,黄蓉冷不防开了后门就把人揪出来,同时还眼疾手快没收了陈敏的手机,讲台上的科任老师看着这一幕,缓了半天才接上思路。
黄蓉那个办公桌杂乱无比,不知道被学年领导点名批评多少次。起初还算收敛着整理一下,如今一升入高三,她也是彻底放飞了,脸皮厚得无人能及。气得年级主任指着她的鼻子,说她这样的老师怎么能以身作则教书育人。
可不管谁怎么说,她依旧是我行我素。
黄蓉从办公桌底下掏出来凳子往旁边一放,樊景遥就势坐在上头,一套流程熟悉得很。
“我跟你说,你那个晚上的那个工作,能不能辞?”
便利店和网咖都算是晚上的工作,樊景遥没明白她说的是哪个。
“还几个月高考了,这会儿时间太紧张。别的小孩儿争分夺秒,你这竟然还打两份工,赶紧挑一个辞了。”
她边说边在桌面那堆乱糟糟的东西里来回翻,终于是把那皱皱巴巴的成绩条翻出来放到樊景遥面前。
“我们理性分析下,从分数上来看,不算是下降。但这个阶段,你仔细看看班里的学生,但凡是智商正常的哪个不是比以前用功百倍。别人都在往前走,你跟不上,那就是往后退……”
说到这儿,她忽然停下,想起了谁。
“陈敏除外。”
樊景遥眨了眨眼睛,将视线落在那张纸上。
要是真能拼尽全力的话,应该是远不止这个分数。
但问题的关键或许就在于,他压根儿无法不管不顾,像其他人一样只考虑这件事。
所有追求的一切都有个基点,在于活着。他首先得生活,其次才能再奢望别的。
“我想想。”
黄蓉推了下眼镜,很显然不赞成樊景遥的答复。
她抓了抓头发,胳膊肘支在桌面上,用手掌撑着脑袋,看面前坐着的人。
蓝白色的校服成套穿在身上,头发的长短也很符合学校规定,没有半点出格的地方,但偏偏就是一脸的不.良少年。
好在啊,这孩子能听懂人话。叛逆多少是有点,但脑子还算拎得清。
“你和其他学生不一样,无选择性的题海战术你没有时间,只能在效率上下功夫。这样,你现在日常生活的花销也不多吧,你把周五周六晚上熬大夜的活儿给我辞了,然后周六上午过来上答疑课。”
黄蓉瞧他不说话,就明白他在想什么。
“你的情况上大学再不济也是可以免息贷款的,高考结束或是到时候勤工俭学都可以赚学费,也没必要急在这一时。况且你现在再努力又能存多少呢,最后万一连个像样的学都上不了,那不就是舍本逐末,全都白忙活了?实在不行,我找校领导商量下匿名捐款。”
“不用。”
樊景遥飞快地拒绝这一提议,冷硬且带着不可商量的固执。
黄蓉叹了口气:“行吧,那你好好想想。”
尽管升入高三以来,各门各科测试小考如同家常便饭,考得人浑浑噩噩几乎麻木。但一学期里,期中、期末两次大考无论学校还是学生及家长,都较为重视,牵动人心。
六中是普高,升学压力却比对面省重点的实验一中还大。
以前对面是个荒废的职业学院,那会儿六中的校领导还有心情拿对面做反例。后来实验一中旧校址要改建,突然就落户到对面了。虽然说只是暂时,但这一下子给校领导搞得压力山大。
毕竟对面再怎么样,下限也是固定的,差不到哪儿去。但六中就不一样,上限很牢固,但想要突破下限那可是轻而易举,稍微看管不住就能来个史上新低。
所以期中考成绩一出,学校顿感压力,连夜出了个丧心病狂的整改。午休结束后直至晚自习下课期间不再开放校门,晚饭时间压缩至三十分钟内。
六中地理位置不差,虽然身处老城区,占地面积不大,甚至相比于其他高中院校,显得很是局促。但这地方交通便利,公交线路众多,地铁线也能够得上,所以学生群体里走读的占比更大些,学校也不是半封闭式管理。
以前中午或是晚上校门大开,离得近能赶得及的学生选择回家吃。远一点的也可以在校食堂和周边餐馆,甚至路边摊解决,总之可选择的机会多得很。
现在好了,晚饭期间校门一关,没有选择只能吃食堂。
非要对比的话,樊景遥他们学校食堂还算良心。
校领导虽然一拍屁.股想出了这么个下策,出发点倒还真是为了学生成绩,并非为了食堂盈利。
他们学校食堂物价是对面实验一中的一半,每日都有卫生抽检,基本还算可以。
唯一令人闹心的是,校区面积本就不大,食堂面积只能更小。
没调整之前都可以说得上是人满为患,更别提现在,人进去都快被挤炸了。
如此无法,只能连带着把低学年的用餐时间也给改了。错峰吃饭,战况勉强能不那么激烈。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冒险一搏。
对面实验一中后头有个小吃街,不是什么正规摊位,城管一来就四散逃跑的流动经营。
有些学生家长有时间,能来学校送饭。有的学生家里没人送,又不愿意挤食堂,就会从学校边墙跳出去,跑到对面买完吃的再回来。
延迟知道消息的教导主任当天下午就站在墙根底下抓人去了,连着堵了几个人回去后,堵到了翻墙“逃课”的樊景遥。
真要说的话,这事李晏还要负大半责任。
本来樊景遥对于这类事很有经验,双臂一撑就上了墙,偏巧往下一看,和立在墙边推着自行车的李晏对上了视线。
他光顾着惊讶,完全忘了检查四周规避风险,飞速地跨过墙头落地,问:“你在这儿干什么?”
李晏的眼睛睁得有些大,还保持着看见他时的呆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