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 一些人和事
胜利之后一夜庆典,进行的欢笑与酣醉。
但放纵也只能一夜,第二日,大军便拔营南下。
悬而未决的麻烦,仍旧存在,没有时间去懒散悠闲着度日。
只是回程的路上,灼华莫名觉着,好像也没什么解决不了的。
姜濯川看着娇妻意气风发的侧颜,突然觉着,她跟以前有点不一样了。
具体是什么地方不一样,他也说不上来。
反正就是更可爱了。
姜濯川原本是没什么兴趣当皇帝的,之所以不撂挑子走人,纯粹出于责任感。
直到遇见了灼华,就找到了兴趣,与她共享人世繁华的兴趣。
这一点,最早意识到的是赵回,第二个是如今病入膏肓的老皇帝。
第三个是灼华。
她一直能感受出一点,不过偶尔旁敲侧击的提起,姜濯川从来不承认,还是老皇帝弥留之际,叫了儿子儿媳去病床前时点破的。
然后,他如愿以偿的看到儿子窘迫的表情,含笑闭上了眼。
――――
多年后,天下太平到了文臣武官,都觉着十分无聊的程度。
北疆战乱平息之后,将领们并未撤回,反而开始训练当地的百姓,让他们随时可以在异族来犯时,有能力披挂上阵,守卫家国。没有可趁之机,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消停了,甚至主动求和,希望能从此互不侵犯,甚至开放通商,互通有无。
而南边么……小国之间战乱不休,少不得也会波及大邺的疆土,但那些地方都已经是昭王姜慕白在管了,就让他跟他的王妃自己头疼去罢。
至于姜慕白将他的封地治理的如何,金陵城几乎无人关心,同时也没人担心――
他都这么焦头烂额了,也该知道谋天下容易,可守天下简直难死了好么!
放着富贵闲人不当,非要去夺权,那就是脑子不太好,给自己找麻烦!
外患没了,再看国境之内,也算消停。
泰王旧部之前挑拨异族来犯,已经是强弩之末的最后手段。
之后北疆战事平定,大军回撤之后,敲掉了几个占山为王的土匪窝,顺藤摸瓜的找到了暗中支持他们造反闹事的幕后黑手。
这些名义上要匡扶正统,实际上不过是为了私欲去造反几乎被诛杀殆尽,偶尔还会蹦出几个刺客,或者妖言惑众搞些乌烟瘴气的事,以此来质疑帝后的人,都扬不起几滴水花。
跳梁小丑一般。
对新帝而言,唯一略值得担心的,就是那姜和玉本人。
他以国师身份游历大江南北,指不定除了这些跟他互相利用的叛党之外,还结交了什么能人异士,藏了什么底牌。
否则,也不至于在泰王旧部几乎被灭干净了之后,始终找不到姜和玉的下落。
朝廷为了稳定军心,直说姜和玉已经死透了。
少数人知道,其实是生死未卜,根本就没露过面。
灼华劝姜濯川,既然姜和玉直到最后他都没出面振臂一呼,痛诉先帝对泰王全族的坑害,那只能说明一件事,他已经走了,不跟那帮疯球了的部下一起玩命了。
“他肯定是觉着那些人比自己还疯,脑子又跟不上,带不动,所以干脆远避海外,过逍遥日子去了。”
这正是平行世界里,姜和玉跟那位穿书姑娘的heppyend。
如今身边虽然没姑娘了,总归没落得个原书中死无全尸的结局,也算可喜可贺。
孤零零的远避海外,一叶扁舟,踽踽独行?
根本不可能。
灼华再清楚不过,姜和玉又没把家底也都交出去,他有钱着呢!
搞不好比姜濯川花起钱来都自由,至少没有言官冷眼看着,随后上书逼逼皇室铺张奢靡。
哎,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让姜濯川退位,当个潇洒闲散的太上皇,一起去游山玩水呢?
――――
关于生死不明的泰王世子,哪怕灼华根本不在乎,但姜濯川还是不能放心。
毕竟姜和玉那小子,差一点就劫走了他的皇后,还是两次!
最终他想出的办法是:好啊,你不是可能远遁海外么,我也可以派人去海外暗中追查!
当然,真不至于赶尽杀绝,但至少要找到这人在哪落脚,确定他还会不会回来碍眼。
至于这去海外追查的人选,倒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这时,灼华给姜濯川举荐了一个人。
很有能力,但忠心程度十分有限,不能全然信任,又能因为利益合作的,闫道蕴!
此时此刻,帝后都在烦恼于,如何广开言路,拓宽官员的选拔范围。
不光是男子,女性,太监,贱籍奴籍,以及身体有残缺之人,都没道理被排除在外。
这当然不容易,姜濯川跟朝臣们每天拉锯,但始终没有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