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闷闷不乐 - 皇上,你可以不行 - 潆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9章 闷闷不乐

大梁的臣子们慢慢注意到,太极殿多了一个很重要的物件,陛下和他们议事的时候,目光偶尔总会飘落其上面。

那是一盏很……奇特的夜明珠灯。

原谅他们词穷,只能想到奇特一词来形容。

怎么说呢,说它普通吧,那上面可是挂了足足六颗夜明珠。说它贵重吧,它的主体不过是根枯树枝。

陛下对此物似乎很重视,有次一个大臣没注意,差点撞倒了它,被皇上罚了二十大板。也正是这一罚,让大家都留意到了,这是盏不一般的夜明珠灯。

挨打的那个大臣是翰林院的柳学士,他瘸着腿走出太极宫后,逢人就倾诉他受罚是因为不小心差点撞到了陛下的夜明珠灯,提醒大家以后注意些。

传了几波人之后,就变成了,陛下极珍视一盏夜明珠灯,柳学士不过是碰了一下,就被打到屁股开花。

于是,那些原本没留意到这盏‘平平无奇’树杈夜明珠灯的人,在听了柳学士的惨痛经历后,进到太极殿第一件事,便是下意识去寻找这盏夜明珠灯。

看着看着,也渐渐觉得这盏灯还真是有些特别。华丽中透露着朴实,朴实中渗透着高雅。

有臣子终于忍不住,拉着李内侍打听,陛下这盏夜明珠灯是哪里买的。

李内侍给了他一个鄙视的小眼神,道:“这盏灯,可是皇后殿下亲手所制,送予皇上的中秋节礼物,有钱都买不到。”

不得了,此灯竟然是皇后所制。那还不得赶紧广而传之。

不出两天长安城权贵圈都知道了皇后殿下中秋那日亲手制作了一盏夜明珠灯送陛下,并为之津津乐道。

刚回长安没两天的意王听到这些,不免笑了。

没想到他那个性情暴躁的侄子皇帝,竟然能和自己的皇后相处如此和谐。有趣,有趣。

然而令意王更没想到的事,其实还在后面。

吴尚书谨记着皇上的叮嘱,那一片田地的稻谷收割后,除了留下十担左右做明年的种子,其余的全都运进宫。存放妥当后,恭敬把粮仓的钥匙交给皇后。

周舒侗看着那满满半仓粮食,心里满足的不行。若不是怕有损形象,可真想扬天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谁能先到,她有一天竟然能有这么多粮食。

果真是日子一旦好起来,只会越来越好。

阿翠看着嘴角时刻上扬的皇后,心里虽然不解殿下为何这般高兴,明明什么都不缺,陛下赏赐奇珍异宝都没见殿下这么高兴。但殿下高兴,自己也觉得很高兴。

别说阿翠不懂,就连沈嘉远也不懂,宫里又不缺吃穿,收一仓只能吃不能用的稻谷都高兴成这样,真不愧是满脑子想着吃的皇后。

周舒侗也看出大家虽然都跟着高兴,但是似乎不大明白她为何这般高兴。

唉唉唉,这种幸福,也许只有同喜欢烘焙的人才懂吧。

若是有人送给一个喜欢烘焙的人用之不尽的原材料,便也就懂她此时的这份快乐了。

意王回长安,自然是要进宫见见皇上的。

于是,在回长安的第四日,他进宫了,却在太极殿扑了个空,被要求等着。因为皇上陪皇后去收粮了。

意王听后觉得甚是惊奇,便和太极殿的内侍官细聊了下。听后惊讶不已,他这个侄子皇帝可真是……开始变得有趣了,第一次听到皇帝赏赐皇后一粮仓稻谷的。

沈嘉远回来,见到意王在等他。原本微微上扬的嘴角立刻拉了下来,面对这个前世差点颠覆了大梁的人,心情是阴霾到极点。

倒也不是惊讶他这时候会回来,在封地的亲王能回长安,是要得帝皇批准的。年初他便接到了意王请回的奏章,思想向后,上个月批准了,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到了。

在他请安后,沈嘉远冷冷开口问:“皇叔何时回来的?”

意王脸上一直挂着温和的笑容,丝毫不介意被自己侄子冷着脸对待,答道:“前两日刚到,修整了两日,才敢进宫面圣。”

“皇叔有三年没回了,在新洲可还安好?”

“谢陛下关心,臣在新洲一切安好。”顿了顿,笑着问:“陛下在长安,可一切安好?”

若不是有前世那段经历,此刻听到这话,沈嘉远定只是当成,一个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尽管这世一些事还没发生,但那段惨痛的经历在脑海里依旧记忆鲜明,故而这话在他听来,难免有挑衅的味道。

他冷笑了声,凉凉道:“也就这样。”

面对沈嘉远冷冰冰的态度,意王不以为意,依旧笑吟吟和他唠嗑着家常。先是指着太极殿那盏夜明珠灯称赞特别,绕了一圈,又说到皇上送皇后一粮仓稻谷的事。

末了摸了摸鼻子笑道:“皇上大婚,臣没能回来,不过臣心里始终惦记着这事,也为此准备了一份大礼,希望陛下和皇后能喜欢。”

说完,从袖口掏出一精致的木匣子,恭敬递给李内侍。

李内侍接过,眼神询问沈嘉远,见他点了点头后,方才打开匣子。

看道里面装着的东西,李内侍这个见惯了奇珍异宝,自问再看到什么也难再在心里掀起波澜的人,都忍不住小小吃了一惊。

这竟是两颗粉红色的夜明珠,还真是前所未见。

沈嘉远也很诧异,这世间竟然有这样的珠子?

意王笑着解释:“这是臣偶然所得的南海夜明珠,世间应该难再有第三颗。”

沈嘉远听后,默默看了眼挂在树枝上的那六颗色泽光润的夜明珠,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这样一对比,他送皇后的这些夜明珠,倒显得平平无奇了。

看出沈嘉远似乎对着粉红珠子不怎么感兴趣,意王便也没再多说。话题转到大梁的一个传统,秋猎上。

无非就是说,皇上登基九年了,大梁的秋猎也九年没再举行过。今年皇上大婚,应该喜上加喜,恢复这一年一度的秋猎。

沈嘉远沉着脸不语,前世,也是这时候,意王也说过一模一样的话。但那时,他头疾越来越严重,根本没心情,故而想也没想,拒绝了。第二年,大梁大旱,意王谋反。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大梁经此一战也元气大伤,至他驾崩都没能缓过气来。

重生后,他一直把和意王有关的事想了又想,才明白,当年意王极力提出的那场秋猎,只怕是有所谋的。如果前世他同意了,是否就没有后来那场谋反?又或者能及早发觉到意王的蛛丝马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