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景教依旧有人在 - 最强赘婿 - 夜更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最强赘婿 >

第一百三十九章景教依旧有人在

听到身后的动静,许会耀回过头来,一看是王仲,倒也没有多少惊讶的样子,口中说道。“你看这条小河,不管是水大水小,它任何事情都不用管,只管向前流,等到流到大河里面以后,总是会不用选择方向,而直接奔向大海。人怎么就不能这样,活了这一世,不知道要做多少选择才行。一旦选择错误,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即便是选择正确了,还要面对昔日那些选择错误的旧日兄弟,难道说,就不能有个对于大家的想法,都合适的道路么?”

听到许会耀没有回答自己的询问,到是说出这么一番莫名其妙的话语,让王仲觉得有些古怪不说,还有些伤感。

“你这是怎么了?说是过来看看仓库的,居然不进去不说,还在这里发呆。难道这条河流也能看出是谁会来打劫么?”

“不一定是打劫,只要搅了这一次的售卖,他们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他们的目的不过是让陛下难看而已。”

“和陛下有关?能不能说的仔细一些?你也知道的,这是我和韩胤负责的,如果出了岔子,到时候陛下怪罪,我们可也吃罪不起。”

“不用,陛下已经知道了,应该不会怪你们的,只要你负责的地方不出岔子,护卫那里有我呢。”

“你倒是说的轻巧,我们是主导,拱卫司还是只有一个銮仪卫,还没有多少人,你想过没有?一旦在请来的人中出现了伤亡,会是个什么情况?”

“那就不要让他出现就是了。我过来不过是和你说一声而已。知道该怎么做,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了。我走了,你小心一些就是了。”

“哎,别走啊。和我还有关系?不会是有人要在我和韩胤身上打主意吧?”

看着已经上马离开的许会耀,王仲的大喊,也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

摇摇头离开河边以后,王仲也骑马回了城,一路上左思右想,觉得还是去告知韩胤一声,顺便也在大伯韩天威打听一下,究竟会有什么人居然要在京师和陛下作对。

“和陛下作对?还是在京师这里?“

当王仲和韩胤一起,找到如今已经是燕王王傅的韩天威的时候,刚刚询问,就被韩天威所打断,随后,韩天威要求他把许会耀所有的话语以及当时的表情一一说个明白。

幸好的是,王仲记性不错,加上原本一向冷酷的许会耀的表情话语确实古怪,他才学着说了个八九不离十。韩天威听完之后,沉思一会儿,及其肯定的说道。

“不用说了,我知道会是那些人会过来给陛下难看了。”

“是谁?难道他们就不怕京师的这么多的兵马?大军合围,谁能逃掉?”

“他们就是笃定陛下不会用大军合围,才会这么做的。”

“为什么?难道陛下对于这些有着亏欠?”

“亏欠到没有,只不过陛下答应的东西没有完全兑现而已,那些人已经不能用常人来看待了。他们都是过去一个宗教的信徒而已。”

这下,王仲似乎有些明白了。他原本就听说,大景天子的发家和基础,就是出于某个宗教,而且大景王朝的国号,就是那个宗教的名称。不过这样看来,陛下似乎没有做错,国号啊,可不是别的东西,能够用宗教名称作为国号,还想怎么样呢?

“具体的东西谁都不清楚,只有当时参与其中的人知道,我和你的岳父都属于后来者,所以,只知道一些皮毛。太过详细的并不知道太多,不过,也告诉你们,好加以防备。免得被人有机可乘。”

紧接着,韩天威开始说起那个宗教。

前朝也不知道是哪个时候开始,有极西之地的一个大国的国教中的一个叫做聂斯脱里的主教,由于和原本的教中诸人不合,被视为异端,被绝罚出教会。一部分追随者逃至波斯,得到波斯国王保护,成立独立教派,与摩尼教、祆教共同形成波斯当时的三大宗教,流行中亚。华地景教的名称为教徒自己所取。

吐火罗人伊斯出资于长安义宁坊大秦寺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内有"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数语,可能是取光明辉煌的含义。

景教的寺院不仅建于长安,地方府州也有。西北地区建立寺院极多,信奉者不仅是来华的西域人,也有华国人,并有翻译的经典。

景教盛极一时。此后,景教被传到中亚等地,盛行于突厥、康居等等。

到了华族之地的时候,儒释道三教鼎立,景教传入中国后为了适应和生存,便极力顺应,进行本色化的努力。受到本就在这里诞生盛行的佛教和道门的影响,景教逐渐本地化,他们的教中圣贤,均改以"法王"称呼:玛窦是明泰法王、路加是卢珈法王、马尔谷是摩距辞法王、若望唤成瑜翰法王;教堂叫作"寺";大主教叫"大法王";教士自然叫作"僧"。

经文也按照儒家经典《中庸》的格式撰写,渗入"无为"、"清净"等中国哲学概念,经文曰:"无动无欲,则不求不为。无求无为,则能清能净。能净能净,则能晤能正。能晤能证,则遍照遍境。遍照遍境,是安乐缘。"

不但附会道家之言,更借助于当时极为兴盛的佛教的术语:妙有、慈航、世尊、僧、大德、法王、慈恩、功德、大施主、救度无边、普救度等。景教典籍也多模仿佛经形式,后来就连他们的传教之地,也建成了佛寺的模样。

后来,摩尼教先于祆教、景教被禁,摩尼教再不能在社会公开传教,转而在民间秘密流传,并渐与其他宗教结合,历数朝代仍不衰。自此与下层的斗争结合起来,成为各种势力起事的号召旗帜之一。妄图借助一个朝代,恢复他们在极西之地的国教地位。

到了前朝之时,乱世之中,本就群雄并起,而当时的许多义军都是借助各种宗教来聚集人群,最终成为相当大的势力的。

“当时的陛下投向的义军首领,故皇后的父亲,就是景教中人,还是一方首脑。才能有着偌大的势力。而老首领死后,陛下和别的势力一起奉之为主的那个小王爷也是教中教主的儿子。”

“除此以外,好多人都知道的,陛下做过乞丐,也做过和尚,好多人怀疑,那个他做和尚的寺院就是一座景教寺院,不过已经经过多年的演变,和佛寺几乎没有区别了,这恐怕也是老首领看重陛下,招他为婿的主要原因。”

“但是,谁都知道的,可以以教起事,怎么可以以教治国?所以,到了陛下的后期,就已经有意无意的摆脱景教的影响。但是,景教本就是起事的诸多义军的基础和中坚,怎么能够拿彻底摆脱呢?所以,也就成了互相纠缠,却怎么也说不清楚的关系。陛下对于过去的一些教友还有一些熟人朋友,既不能下杀手,来清除他们,也奴相让他们来影响朝局,就这么走下来了这么多年,估计这是景教又在暗中聚集了不少力量,才又重新出现,来找陛下的麻烦来了。“

“他们来找麻烦不要紧,可我和韩胤怎么办?不但他们有可能威胁到我们两个的安危,就是岳父的南州也急需这次售卖的银子,用来重建

南州故城呢,否则的话,下一次乌蛮进犯,用什么来抵御?这一次歼灭了不少的乌蛮的兽军和驯兽师,乌蛮记仇至极,下一次再来,恐怕比这一次的人数还要多,还要凶猛啊。”

“这可不好办啊,只能增加人手护卫,在一个就是注意那些可能会盛行景教的地方,提前加以防范就是,除此以外,还能有什么办法?”

韩天威有些无奈的说道。

倒也是,大景初立,对于兵马控制极严,就是韩天德在京师,也不过是有些自己的护卫而已,大队人马想都别想。

知道这个的王仲也是无奈,不过还好,大致知道来的是景教中人,不是别的,也就算是知道些内幕,毕竟一个宗教总是会有他们独特些的地方的,加以严格关注,不一定看不出某些破绽。

至于说护卫,当初他和韩胤来的时候,带的那些人还没有回去,加上宫中拨过来的驸马府的禁卫,人数也有不少。

考虑过后,觉得大致够用,只是最为主要的是找出景教中人的落脚地和想要做什么,才是正经的。

王仲考虑到自己的手中,还有着王三一群京师的街痞子,这下倒是可以用上了。

于是,一回到驸马府,就找来了王三,和带过来的韩胤一起,要交代王三一些找人的范围和方法。

就在等候王三到来的时候,韩胤开口问道。

“姐夫,就是找到他们,我们怎么办呢?”

“我也不知道,走着看吧,总不能直接杀过去吧?谁知道里面都有什么人?会不会有着陛下的好友和熟人?谁敢贸然动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