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v章
黎华强有些拿不定主意,干脆把自己家里的事和介绍人徐凤英说了,没想到妹妹的观点得到了徐风英的肯定,说起家里的破事,徐风英也是一把辛酸泪,谁叫现在家家兄弟姐妹一大群,家里能出个有出息的孩子,拉扯条件不好的兄妹是躲都躲不掉的责任?
但当哥哥的是尽到责任了,当嫂子的的日子就憋屈了,男人看到的是自己原来的一大家,认为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是至亲,就该有一口馍馍也要大家分着吃,而女人看到的是自己新成立的小家,她眼里最重要的是自己儿女和丈夫。丈夫的那些至亲,其实对她来说,也就是丈夫的亲人,和她能有多少关系?
而黎华强嘴里的有出息的弟弟,让有多年生活经验的徐凤英嗅到了不祥的气味,那就是个明着欺负老实人的糖稀公鸡啊。黎华强是他们夫妻介绍给周敏的,如果周敏以后日子难熬,他们这对介绍人在老领导跟前就不好做人了。
徐风英根本连周敏都没去商量,直接做了恶人,和黎华强说,要是黎华刚没老婆的话,她愿意把妹子嫁到黎家,这样的男人真是太好了,有钱揣在自己口袋里,两口子只管去吃父母兄弟的。有像黎华刚这样的能津贴高的哥哥,再有周敏这样拿工资的嫂子,黎华刚两口子以后啥也不用干,小日子也能过的美滋滋。
黎华强被徐凤英的话说的脸如火烧,原来在别人眼里,他引以为傲的弟弟是这个样子的?“不是,嫂子你误会了,等华刚现在是没毕业呢,等他毕业了……”
徐凤英微微一笑,“毕业了分配了工作,有工资拿了,就不会再让哥哥接济了,但哥哥家挣的还是比他多,以后有事,还可以理直气壮的让大哥帮忙嘛,给父母养老这种事,就算是分给小儿子了,大哥难道就不是妈生爹养的?不往家里拿钱他脸搁得住?”
想到自家的几个小叔子,徐凤英触动了情肠,声音里不自觉的带上了愤然,“我要是有闺女,绝不嫁家里的老大,”她突然想起一件事,“我听周敏说,你有个妹子学习很好,为了能上高中,还给你打欠条借钱了?”
“啧啧啧,华强同志我真是要批评你了,这都啥年月了,你家还搞重男轻女这一套?”
这农村出来的,谁家不重男轻女啊,就算城里,只怕也得生个儿子才甘心,黎华强不觉得重视儿子有啥错,而且他觉得家里也很疼黎苗的,起码在他眼里,这个妹妹要比黎华刚那个弟弟可爱的多,“没有没有,我家对几个孩子都一样的,真的。”
徐凤英才不信呢,“其实你家的事我不该多说啥,我就是担心啊,给你家当媳妇,要是一边几胎生不出儿子,那日子可怎么过啊?”
难道周敏是担心这个?黎华强有些傻眼了,几胎都生不出儿子的,他在村里也见过,媳妇的日子确实过的苦,但他怎么会那么对周敏?“不会的,闺女小子一个样的,”他声气低了下来,徐凤英的表情明显是不相信。
该说的徐凤英都说了,剩下的就靠黎华强自己领悟了,如果黎华强还是这么不开窍,周敏也不是找不到市里有工作的小伙子,“我也就这么一说,毕竟你家能供你上高中,也能供你弟上高中上中专,却让最疼爱的妹子借钱上学,呵呵,有点儿意思。”
黎华强真的有些懵了,他被徐凤英来回都有理的话给弄糊涂了,供弟弟上学是不对的,因为弟弟会占老大的便宜,但不供妹妹上学也是不对的,那样就是重男轻女,这到底是什么道理?他要怎么做才是正确答案?
好在黎华强也没完全糊涂,这事不能直接问周敏,他干脆又给黎苗写了封信,详细的把自己的处境和迷茫和妹妹说了。
黎苗对这个从未谋面的大哥真的是无话可说,她都开始同情周敏了,那么好的嫂子,真要嫁给这么个大哥?她回复的话也很简单,只让黎华强想象一下如果他是黎华刚现在的情况,是会安心的接受大哥的供养,还是选择和大哥借钱读书。
至于她自己,她坚信自己有能力还上读书的钱,也不愿意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她的钱一定会还的。而黎华强和周敏,她不了解周敏,给不了更多的建议了。但希望他能尊重女方的心意,强扭的瓜不甜,而且周家也不是他能强扭得了的。
……
现在看周敏给苗兰花寄来了毛线,想来是黎华强把对象给哄回来了,至于怎么说服的周敏,黎苗就懒得管了,她也就帮黎华强到这儿了,黎华强自己非要贡献燃烧,她也不能硬拦着不是?
黎进忠把黎华强的信仔细看了,抬眼问黎苗和黎华刚,“你们都给你哥写信了?都说啥了?”
想到黎华强给自己的回信,黎华刚一脸不满,他写信跟黎华强哭穷,说了学校生活的困难,尤其是他这种从农村出来的学生,最容易被城里的看不起,尤其是邮电系统的子弟,都是用鼻孔看人的,所以他希望黎华强能给他寄点钱,让他改善一下在学校的生活条件。
却没想到被黎华强给拒绝了,他不但拒绝了他,还长篇大论的和他讲什么要保持农民子弟淳朴的本色,要讲艰苦朴素,不要光想着攀比,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黎华刚是想听这些的么?他就想悄悄的问黎华强要钱,他太了解自己大哥的性子了,他张嘴要,他肯定会给,而且还不会告诉家里。可没想到黎华强拒绝了!
“我能写啥?我就是和他说了说学校的情况,可没想到他居然一点儿兄弟情都不讲,还和我说我欠他钱的事,你听听他说的是人话吗?钱钱钱,我们是亲兄弟。”
黎苗对黎华刚的无耻又有了新一重认识,“大哥怎么能这样,你把大哥给你的信拿出来给爸看看,让爸写信教训他,快啊,去拿出来。”
黎华刚腾了一下站起来,“你啥意思?不信我?”
黎苗没再看黎华刚,转头向黎进忠道,“我写信告诉我大哥,我不用他供我上学,我自己的学费自己赚,现在的钱是我借他的,也希望他和我未来的嫂子说清楚,别让嫂子误会我们一家子都不争气,就指着大哥的那点儿津贴过日子。”
黎苗冲黎进忠灿然一笑,“爸,你说我信上说的对不对?”
其实从黎华强的信里,黎进忠大概就能猜到两个孩子和大儿子说了什么,毕竟黎华强和他说,让他好好掌握黎华刚的思想变化,不要被省城的繁华迷晕了眼,错失大好的学习机会。而说起黎苗,黎华强却是满满的歉疚,希望黎进忠好好劝劝黎苗,她年纪还小,供她读书是家里人的责任,黎家不是重男轻女的家庭,黎华刚有的,黎苗同样也会有。
被黎苗灼灼的目光看着,黎进忠既心虚又恼火,这小丫头年纪不大,却把她妈和老大都拉到她那边儿,“哼,你有不对的时候吗?这个家你最对!”
黎苗肯定的点点头,“那是爸您教的好。”
苗兰花见这对父女能要吵起来了,有些头疼,她叉腰瞪着黎进忠,“你这个人真是越老越不通气了,闺女一回来你就找麻烦,她到底哪里惹你的眼了?你十里八乡看看去,还能不能找比苗苗更好的闺女了?”
黎进忠被老婆骂的脸更黑了,这才是他最生气的地方,他养出了十里八乡甚至整个宝山县最出色的闺女,这原本成为他最得意的事情,毕竟这半年他只要去公社,过来和他攀谈的人比以前多了不知道多少,大家都有意无意的在打听他那个上了县一中的闺女,还拐着弯提起自己家,或者亲戚家的小伙子,这结亲的意思都快写到脸上了。
但黎进忠却只能装作听不懂,因为他心里清楚,他这个出色的闺女,眼里就没有他这个爸!
世上还有比这个更让人气愤的事吗?偏他还不能和人说,他黎进忠生了个不孝女!
黎进忠不说话只闷头抽烟,黎苗耸耸肩,拎著书包回自己屋去了,苗兰花放好东西出来,冲黎苗屋道,“我忘跟你说了,牛棚里来客人了,说是顾老师的孙子来了。”
黎苗哗啦一声推开窗,“顾老师的孙子?”她不记得话本子里有这么一号人啊。
苗兰花赶紧把黎苗的窗外从外头推上,“你这闺女,这么冷的天乱开啥窗啊,”她算着黎苗今天回来,中午特意从灶台里埋了几块木炭,做完饭之后,把那炭放在了黎苗的屋里。
现在被黎苗这么一开窗,暖和气都跑了。
黎苗把窗户关上,拎着包从屋里出来,“我去看看。”
“你这闺女,吃完晚饭不能去?这会儿人家恐怕也要吃饭了,你去不是给人添麻烦吗?”
……
顾为民这会儿确实在招待客人,他也没想到他的外孙谢敬昭会突然过来。
和外孙聊了一会儿大家分开后各自的情况,顾为民便张罗着给外孙做饭,谢敬昭也跟到了厨房去打下手,看着手脚麻利的外孙,顾为民心里酸酸的,“你以前哪会这些啊。”
谢敬昭不以为然的笑笑,“这都是我当知青的时候学的,别说我了,就是我妈这些年,也是啥都会做了。”
顾为民被下放之后,他的女儿顾思行也因为他的关系被从首都的医院下放到下头一家县医院里去了,而外孙谢敬昭,也很快去了千里之外当了知青。
没想到自己要成为第一批回去的人了,顾为民心里高兴之余,也很舍不得在牛棚里相处几年的老伙计们,“你来的时候听说了没有?国家到底是啥政策?”
谢敬昭摇摇头,他哪敢胡乱打听啊,能回城已经是意外之喜了,“我觉得应该是好事,我爸妈也都由到调令了,回原单位上班。”
谢敬昭的父亲才觉得这可能是要给岳父平反的节奏,才让回家没多久的儿子悄悄来宝山一趟,“上头找我妈谈话了,说是要成立什么专家组,有意请您出山,所以我就先来看看您,”让他外公有个心理准备。
专家组?他是学经济的,顾为民放下手里的菜刀,深思道,“这是真的要变天了?”
谢敬昭声音更低了,“外公,你也这么觉得?”
顾为民沉默的点点头,把常笛来看方之秋的事和谢敬昭说了,“我们当时就有这种预感了,只是没想到是我这边先有消息,”他以为上头会先想到方之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