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v章 - 在女配重生文里当炮灰 - 锦晃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63章 v章

宋晚玉铁青着脸,她从宋时中那里收到张潜请战的消息就去了赵家,只可惜没进去,但张大娘出来见了她,直言告诉她家里对张潜的决定都十分的支持,而张潜现在已经回到原部队了,就等调令下来。

宋晚玉没办法和张潜联系,便想到了黎苗。她知道儿子对黎苗的感情,也相信他们有联系方法,可没想到黎苗也是这么个回答,这儿的人都怎么了?“你有没有考虑过张潜去了会有什么样的危险?他可能会死,也可能会残,建功立业的方法有很多,他也是立过战功的人了,没必要再拿命去拼。”

真的是夏虫不可以语冰,她竟然也是革命家庭里长大的?

宋晚玉看懂了黎苗的眼神,神情黯然,“我知道你瞧不起我,觉得我不懂大义,对,我不想去想这些,我的父母,死在监狱里,把我养大的伯母也是牺牲的,我不想再看到有亲人牺牲,有错吗?”

宋晚玉却像打开了话匣子,“别人家是不是有子女上战场我不管,张潜已经去过了,凭什么让他再去?就因为他是赵家的孙子?”

黎苗没什么大道理可和宋晚玉讲的,“张潜也是二十多岁的人了,去或不去他可以自己做决定,而且,你为什么不跑到赵爷爷那里说他一把年纪了还要出征呢?当年那些能征惯战的老将军健在的不止他一个?”

宋晚玉没想到黎苗会问她这个问题,愣了一下,“他的事……”

“他的事你做不了主,你只是前儿媳,根本没这个立场,但你觉得你可以对张潜的决定置喙,谁叫他是你生的呢?哪怕你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只要打着‘为你好’的幌子,你就可以四处奔走,想尽办法阻拦他。”

宋晚玉想说自己没有,却开不了口,黎苗又道,“我要是你,现在就老实的呆在学校,保重身体不让他担心,好好带学生,努力成为他的骄傲,而不是像个怨妇一样让人都知道张潜有个不着调的妈。”

宋晚玉哆嗦着嘴唇,“怎么说我也是你的长辈,你怎么可以这么和我说话?”

“你除了年纪大一些,又生了张潜,真的没有什么值得让我尊敬的地方,”黎苗的回答依然毫不留情,“所以也请你不要在我面前摆长辈的谱,我是村里出来的,就认个死理,不懂那么些个规矩。”

“我看你是根本不关心张潜,是啊,张潜要是立了功回来,你跟着风光,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凭你的长相和学历,不愁再攀个高枝……”

“你是张潜的母亲,看在他的面子上我不想和你动粗,在我把你扔出去之前,赶紧滚,”黎苗看着妆容精致的宋晚玉,这就是个绣花枕头,里头真的是一包糠啊。

……

去把给黎华强写的信寄走,黎苗又去了趟赵家,赵旗人不在,黎苗便和张大娘把宋晚玉找她的事说了,“我觉得还是不要叫她这么到处走动的好。”这不是给张潜拖后腿嘛。

张大娘已经气的只拍桌子了,“以前就觉得她叫家里养的娇气了些,女学生嘛,吃不了苦也是正常的,后来张潜他爸不在了,她想出国留学,家里也觉得让她出去散散心比闷在家强,就想办法让她出了国,可没想到她居然变成了这样。”

张潜要上战场张大娘当然也心疼,但她知道这事她是绝不能拦着的,“你别理她那么多,这人在国外呆的时间久了,糊涂了。”宋晚玉毕竟生了张潜,张大娘也只能用“糊涂”来形容她了,以前全家抗战那是常事,宋晚玉这思想觉悟让张大娘都不好意思说认识她。

但她也怕黎苗心为张潜担心,“你也要想开些,有些事咱们真的不能拦。”

黎苗笑着握住张大娘的手,“大娘放心吧,这人家都欺负到咱们家门口了,他这个当兵的不站出来,难道让妇孺们冲到前头去?我信他能平安回来。”

现在张大娘最喜欢听的就是“平安”二字了,“嗯,那边弹丸之地,经不住咱们教训的,没准儿咱们的人一去,就怕他们吓跑了呢。”

出征到底不是个轻松的话题,张大娘又宽慰了黎苗两句,便把话题拐到房子上了,“张潜走前说你自己先去看看那房子,你去了没?”

黎苗点头,“我去看过了,挺好的,就是听那里面的人说,怕是一时半会儿清查办解散不了呢。”

张大娘对那房子也是很满意的,“反正你离毕业还有两年多呢,咱们大不了等上一年,关键是房子新,地段儿也好,就是那边这价钱一直扳的挺死的。”

她是不信黎苗会真的把黎进忠给接到首都来的,而且村里也没有有儿子的父母住闺女家的规矩,那地方虽然不大,将来也尽够小两口住了,就算是再添上两个孩子也不会显得挤,但张嘴八万简直是在抢钱,“要不我再打听打听别的地方,又不是皇帝老子住过的,哪值那么多了?就是在坑人呢。”

价钱一直没谈拢?黎苗没想到那边在国外还把价钱喊那么高,“他是不是不了解国内的情况啊,大娘,您能找到那边房主的联系方式吗?咱们亲自和他们谈谈?”

“我也是这么想的,正叫人打听呢,以前能住在大柳树胡同的,都是有名有姓的人家,只要打听到是谁家的,顾老不是认识好多去外头的人嘛,咱们托他问问。”张大娘看出黎苗是真心喜欢那房子,但她可以在单位这边使劲,人家房东那边她就够不着了。

黎苗道,“当初这个价钱是谁和你说的?”国内运动才结束一年多,远在海外的房东就回来要房子,那应该对国内的情况也是有一定了解的,甚至还是国内的亲人给那边出了主意,不然这个托管政策可不是普通百姓知道的。

张大娘迟疑了一下,是侨办的人和我说的,她走到窗边的电话机旁翻着本子上记的号码,“我得再问问。”

黎苗见时间不早了站起身,“这事不急,人家要价这么高咱也不能上赶着当傻子,真不行不买就是了,我将来还不知道会不会留在首都呢。”

未来的事真的谁也说不准,张大娘放下手里的电话本,“那行,等这两天不忙我去跑一趟,”张潜就交代她这么一件事,她就算不办成,也得把来龙去脉搞清楚了。

……

从赵家出来,黎苗骑车去了大柳树胡同,老远她就看见胡同口的茶水摊子,再看到摊子前那个高大的身影,心里满意,没想到程大力还真听话。

程大力老远就看到黎苗了,手里的壶都没放下就迎了过去,“姐你来了,快坐,我给你倒杯茶喝。”

黎苗皱眉,“你应该比我还大着几岁呢,叫我名字就行了,吃啥姐呀?”

程大力嘿嘿直笑,一指旁边乍着手看她的老太太道,“这是我奶奶。”

黎苗看着有些局促的老太太,走过去打招呼,“程奶奶好,我叫黎苗。”

程奶奶身上的衣裳虽然打着补丁,但洗的干干净净,她看见黎苗过来,立马从一旁里炉子上的蒸锅里拿出一只白面馒头来,“我这儿也没啥好东西,馒头正好熟了,姑娘你过来吃一个,这还有我腌的酱豆子呢。”

程大力给黎苗解释,“我奶奶看这儿好多人都是吃自己带的干粮,卖茶水的时候就捎带蒸两锅窝头,白面馒头吃的人少,每锅就蒸几个。”

程奶奶看着长长的队伍,“大老远跑到这儿的,都是遭过大罪的,唉,”其实他们这个摊子的生意是不能和公园电影院门口比的,毕竟这些外地人到了首都,都是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但开水他们还是需要的,热腾腾的窝头和玉米面饼子也比自带的干粮更好下咽。

所以他们的收入倒比糊纸盒要强很多。

尤其是有了这个摊子,程大力再也不出去胡混了,这一点是最让程奶奶满意的地方。

黎苗当然不会接程奶奶递过来的馒头,“奶奶我不饿,我有点儿事正好路过,顺便瞧瞧程大力同志有没有把摊子支起来。”

程大力已经从摆小摊子里尝到甜头了,怎么说这也是个可以昂首挺胸的正经营生,“你的话肯定会听的,这儿人多,我一天都能卖好几担水呢!”

“你从家里往这儿挑水啊?够辛苦的,”孙清莲都有干得了的生意,程大力一个大男人要是再撑不起来,那就真的是个废材了。

程大力得意的冲胡同里面努努嘴,“不是,那里头咱有熟人,我都直接进去接水的。”

“熟人?你说戴昌存?”黎苗道。

“昂,悖你不知道,那家伙头一次看到我脸都青了,跟避猫鼠一样,”程大力想起戴昌存见到他时的样子,哈哈大笑,“我说你怕啥?进派出所的是我,又不是你。”

常进派出所有什么可得意的?黎苗给了程大力一个白眼,“你以为谁都像你一样?那件事人家戴同志也是无辜的。”

“戴哥人还不错,这不,我和他说清楚了,他还让我进去打水了呢,”程大力虽不聪明,但也分的出好坏人,见黎苗不吃镘头,他麻利的洗了个茶缸,给黎苗倒了缸子水,又加了勺红糖,“姐你喝这个。”

黎苗摇头,“我不渴,你现在可是做生意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