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之前赤壁赋 “桂棹兮兰桨,击空……
陈晓芸生平第一次在赤壁前泛舟,此乃黄州的赤壁矶,与三国的赤壁之战不是同一个地方。不过,不用太过于在乎细节。
此处实在景色平平,连草木都未多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倒是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陈晓芸在舟上漂了一会儿,成功晕船了。
万万没想到,神奇的心境没学到,晕船的技能倒是被触发了。
幸好,轻微晕船罢了。
陈晓芸看着苏轼饮酒饮得痛快,开始大声歌唱:“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真的有人吹箫而和之。
此情此景,陈晓芸一下子精神了起来,生怕自己错过任何一秒。
哪怕这只是一个存档时空,并不真实存在,陈晓芸也觉得这一切过于奇妙。
她何德何能,唯一能做的是将眼前的所有人与风景都铭记于心。
他们继续谈论了许多人生的哲理。
陈晓芸便只是在一旁不发一言地倾听,受益无穷,心境似乎一下子开阔了不少。
她看着他们一直喝酒,接着一个个倒在船上了,互相枕着对方睡着了。
与他们有时差的陈晓芸和撑杆的船夫大眼瞪小眼。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
陈晓芸的小脸蛋还被蚊子咬了几口,所幸衣服是长袖。
天泛白之时,有人来接他们回去。来接苏轼的是一个看起来年纪不大的男童。
苏轼宿醉未醒,看那男童吃力扛住他,走路倒也稳当。
陈晓芸默默跟在了苏轼的身后,与他一同归家。
这时的苏轼处于被贬谪黄州期间,他为黄州团练副使,但完全没有实权,相当于放逐。
他的家看起来就很清贫,生活颇为拮据。
陈晓芸后悔没带多点金银财宝来了。
不曾发声的陈晓芸在苏家其他人眼里,似乎不存在一样。
他们确实也是注意不到她的。
陈晓芸感慨万千,隐形人的生活竟然是这样的。倒是挺便捷,做小偷就不怕被发现了。
她不敢贸然地和苏轼家的人说话,自己来路不明,难以解释。她与这个时空唯一的联系人就是苏轼。
我们的苏轼先生,现在在床上还没有睡醒呢。
她胆子不大,不敢随意出去,怕自己出去就回不来了。回来的一路上,她已见识到黄州着实荒凉的很,“穷乡僻壤”基本上是可以很好概括。
她原本还想着去夜市逛一逛什么的,现在知道自己是在白想了。
陈晓芸乖巧地蹲在苏轼的房门口,啃起了面包。
饿的时候,原先不怎么喜欢的面包都美味得不得了。
下次是不是考虑拉个行李箱?
陈晓芸默默地想着,在他的房门口托腮打瞌睡。
真的太困了,一整晚就看他们诗兴大发,饮酒,唱歌,弹奏。
直到下午,他的房门才被打开。
陈晓芸这个打了半天瞌睡的小可怜终于被苏轼先生发现了。
苏轼看到这个小姑娘竟然就这么坐在了他房门口,似乎还坐了很久,惊讶到不得了,有了些微愧疚。
毕竟是仙人托梦让他指导一番的,他却差点忘记她了。
他虽修的是佛禅宗,但仙人托梦还是有点意思的。
苏轼唤了家童和自家夫人过来,让他们招待一下客人。
他们很惊讶家里竟然大变活人了,很快接受了。
这位姑娘看起来就不是什么正常人。
苏轼的家人们见自家夫君带回奇怪的人,也未过问太多。毕竟自家老爷也不是什么循规蹈矩之人。
不是正常人的陈晓芸可不知道这些,只觉得他的家人们待她都很和气。
苏轼已告知家里人,陈晓芸将会家中暂住几天。
他的家不大,却给她腾出了一个小房间。陈晓芸感动极了,有点想落泪。
苏轼将一本线装书递给了她,自然和以前一样,梦中偶然得。
陈晓芸已经对流程很熟练了。
【开眼任务tips:
一、全文背诵《前赤壁赋》,并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