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弘益 - 医好病弱小叔以后 - 小胖柑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55章 弘益

西麓书院的李山长从里面匆匆走出来,时代在变,但是有一些却是丝毫没有变。当前教的永远是最差的,已经离开地永远是最好的。

西麓书院从前朝设立之后,一直是京城世家那些想要走科举之路的世家子弟,梦寐以求的书院。西麓书院童生这个阶段还算宽松,只要交得起学费就可以读,一旦到了秀才这个阶段,每年院试不是京城地区前一百名是没有办法留在西麓的。

优质的生源和不差钱的家庭,加上厉害的老师,组成来了西麓书院,作为北方最牛书院的存在,放在大津也只有南方两家书院可以与之一提。。

原本自家书院的谢弘显莫名的变成了江苏的考生陈熹,小小年纪了就中了江苏的乡试第七,眼看着就要金榜题名,却跟自家书院没有半毛钱关系了,山长心里疼。

李山长见那个小小的谢弘显,如今已经长成了一个小伙子,想想当初他病休在家,自己亲自去安南侯府看望,那个孩子眼睛里的绝望和现在的脸上带着微笑完全不同,一时间都不敢认了。

陈熹过去弯腰:“山长!”

“如今我是不是该叫你一声陈二郎?”李山长忙扶起陈熹。

“山长说的是!”陈熹弯腰,拍了拍身边的宣儿道:“这是淮南王世子!”

“认得,之前还世子来过。”

宣儿弯腰:“见过李山长!”

“世子万万不可。”

“父王说天下读书人皆可为我师,我时常听陈二哥说起您,很是仰慕您!”宣儿的这一番话,很是熨帖山长的心。

陈熹转头介绍杨明德给李山长:“这位是我的同乡,与我一起中举的杨明德,杨兄!”

“学生杨明德见过李山长。”杨明德弯腰给李山长行礼。

“听说了,去年江苏的第十二。走!一起进去!”李山长说道。

“等等,我给山长拿了样东西,山长看看是不是有用!”陈熹从车上拿下一块小黑板,还有一个袋子,里面装了两盒粉笔。

“这是?”

“进去之后,我给您看,我觉得对书院来说,这是好东西。”陈熹笑着说道:“淮州周边的书院已经开始用这个东西了。”

西麓书院在京郊的西山脚下,京郊的西山风景秀丽优美,西麓出去的学生能人太多,一年一年捐助下来,西麓书院就把后头的整片山头给包圆了。后山可跑马,可辩论。

“看起来,你的身体已经完全康复了!”李山长带着陈熹一边进去,一边问他的情况,边上往来几个学生,见到李山长行礼。

当初皇子选伴读,谢弘显被选做伴读,在世家子弟中可算是引起了一阵子话题。而后来他身体不好,又被传说是被乡间农人调包。

捧得有多高,摔地就有多惨。对于一个心性未定的孩子来说,那样的打击是灭顶之灾。

这个经历了灭顶之灾的孩子成为了少年,笑着说:“是,身体已经好了。”

李山长其实对于孩子十四五岁的时候,那一段轻不得重不得的日子,即便是做了一辈子的先生,还是觉得这个时段最难,但是这个时段对于孩子来说又是最为重要的时间段。一旦错过了,很可能就错过很多。

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遭遇,能让从侯府世子变成农家子弟,并且身患绝症的陈熹振作起来。他把问题,问出来。

“那不是没办法吗?阿爹和大哥横死,大姐步履维艰,母亲已经六神无主,我还身患重病,一切的重担压在我家嫂子身上,嫂子自己未成年,她要护住这个家,护住我,护住大姐和母亲。总想着帮她一把,让她能喘口气。后来嫂子一心扑在治病救人上,一个姑娘家尚且有这样大的志向。我一个男儿,自然不能落后。当时就定下了志愿。”陈熹说道。

进入山长书房,陈熹和杨秀才一起打开了黑板,陈熹拿出粉笔在上面写字,又用棉布擦去,山长一直做教书育人的,一下子就看出这个东西的好来。

“陈二郎,这个是什么东西?”

“我嫂子在自家药场要教新招的伙计读书,就想出了这几个东西。教起来可以让很多人看到,而且特别方便,便宜。您想一张纸多少钱,但是这么一盒子粉笔,就没几个钱。”陈熹给李山长介绍。

“你家这位嫂子,怎么会想到让伙计识字的?”

杨明德点头:“若非庄娘子相助,我这辈子可能就和科举无缘了,庄娘子还给伙计们指定了激励的策略……”

听到杨明德这般说,李山长越听越有趣了,走出门去:“去叫钟先生和董先生过来。”

不一会儿两位先生过来,那位个子不高矮敦敦的先生看向陈熹:“是!”

“董先生,如今我叫陈熹!”

“对!对!你叫陈熹!”董先生拍了一把他的肩膀:“听说把举人都给考了?这次是上京赶考的吧?”

“我打算过三年再大比,这次我的这位杨大哥会参考。”陈熹说道。

“为什么不考啊?你的名次,金榜题名也是极有可能的。若是能高中,这个年纪,以后可就前途无限啊!”董先生说道。

陈熹笑了笑说:“不行,我得等三年,而且要提前一年来西麓,还要在西麓学上一年,不管怎么样,我也是西麓出去的人。”

李山长知道他是半开玩笑,不过他有这个心,他心里已经是很高兴了:“你们来看这个黑板,还有这个粉笔!”

两位先生过来听陈熹解释,都说好东西。陈熹从怀里拿出一张黑板的制作方法,给李山长:“山长,黑板的制作办法,给您了,您可以让木匠给您做。粉笔,因为用在石头上和木板上软硬不一样,还有灰尘的多少,遂县那里做这个的匠人也摸索了很久,您就让他们赚个钱。您要是要,京城已经拿了一批过了来,可以去买。不贵二十个铜钱一盒一百支,按照淮州几个书院的看法,一盒可以用十来天。”

“这个可够便宜的。”董先生说道:“自己花时间做也不上算啊!”

“这个只要你告诉我们去哪里买就好了。咱们还是聊聊,你们那个药场是怎么教那些孩子的。”李山长侧过头看向杨明德说:“跟你们介绍,这个就是江苏的第十二名的杨明德。他之前在药场教那些伙计。”

三人听完,李山长又听陈熹说:“我嫂子如今正在积攒本钱,想要开一所学院,培养郎中。我家嫂子认为除了官员需要经过考试,作为郎中更要通过考试。所以她的想法是收一些落地的举子,去学医。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吗!”

“陈二郎,你嫂子既然在京,不知道我是否有缘与这般奇女子见上一面?”李山长问道。

“若是有时间,我可以与嫂子再来拜访您!”陈熹说道:“对了,山长,谢弘益如今在书院读书吗?”

“在!”李山长说道:“怎么,你要见见他?”

“是啊!是我娘让我们捎点东西给他。”

董先生叫了小厮过来,让他去课堂里把谢弘益找来,等了一会儿,那小厮过来回道:“先生,谢世子的同窗说,谢世子已经两天没有来上课了。”

“不可能,昨天我还遇见安南侯府的人,说世子常住书院了,怎么会没有人?”陈熹站起来问。

李山长这才惊觉,让人去找了陈焘的老师过来,那老师一进来,李山长就问:“谢弘益两天没来上学,你不知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