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第307章
签证政策一向是外交问题,外交问题涉及的问题就相当多了。
旅游局的同志们自然是希望外国人,特别是有消费能力的外国人多多的过来,到现在为止,只有一部分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和在政治上关系不错的国家拥有有条件的免签。
“自从奥运会之后,来中国的游客比原来已经多了不少,不过,肯定不能跟免签的效果比。不过现在已经在考虑对一些国家的游客进行简化手续,但要看风险和收益。”
要是跑进来的人都跟cnn和bbc记者似的,满世界乱拍,再掐头去尾,断章取义,最后加个阴间滤镜,那也太惨了。
路菲菲想了想:“其实,我觉得应该不会。因为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媒体,常年爱说中国坏话,欧洲的媒体不怎么爱提中国。所以,如果是正常的个人,或者是网络上的自媒体运营者,想要争取流量,继续说中国不好,是没有意义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都已经落后了,起码得是狗一脚踩在扳机上,打死了虐待它的主人,那才能有人看。”
“哈哈哈,你说的没错。”旅游局的领导笑起来,“你说的我们也注意到了,不过,你说的这是一个理论概念。”
“我觉得”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做为政策依据的,如果想要有做为参考依据的资格,那就必须有肉眼可见的数据。
数据就得有人过来旅游,然后再统计这些人在国外互联网上都说了些什么,以及还要筛选出这些人的身份,确定在网上说一些中国现实状况的人是游客,而不是中国人自己发的,那样根本看不出来效果。
“说句实在话,每个国家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都经不住存心挑刺的人怼着拍,我们也不敢冒险。”
谁提出主意,谁承担风险。
路菲菲认为这事可以做,如果能做成,能对平台的引流起到不错的成果。
安排人搜集到了足够的数据后,路菲菲亲自参与了这个项目的策划工作。
“根据对二十个国家的在线调查和街头访谈显示,有50%的人对中国毫无印象,有15%的人对中国的印象来自于电影,所有人都会武术,住得很破败,10%的人家里有人在中国工作生活,或者是身边有中国留学生,这些人的理解比较正常,还有10%对中国的印象来自于媒体报道,这些人对中国的印象都不怎么样。剩下的对中国的印象很杂,有来自《马可波罗游记》的,也有来自《一千零一夜》的,在这些人的印象里,中国还过着古代人的生活。”
最后她得出结论:“对平民阶层的宣传还不够,因为平民只看本国的电视节目和本地的报纸,与其关心国际局势,不如关心明天哪条地铁要罢工。他们更不可能主动来中文互联网,就算来,也不会看官方宣传网站。”
路菲菲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安排松散的跟团性质的旅游,也就是办的是团签,必须团进团出,但是在境内可以在指定的城市里自由活动。
“根据现有的签证政策,团签可以简化程序,虽然不是免签,不过也能吸引一部分人过来,类似埃及对我国的旅游签证政策。”
旅游局的对接人提出疑问:“为什么不直接安排他们参加旅行团?”
路菲菲摇头:“旅行团的话,那就跟去朝鲜旅游一样了,路线固定,能看到的东西都是刻意展示的,这样只能加深刻板印象,不会让他们觉得中国是包容开放的。
何况,每个人喜欢看的东西和关注的点不一样,拍到的东西也不一样,跟团一路拍出来的东西过于雷同,展示效果也不好。”
“那你要怎么保证,这些人一定会在网络上写中国的好话?至少不是坏话。”
路菲菲笑着吐出两个字:“引导。”
路菲菲安排的计划是以她的视频平台的名义,举办#chinatravel#为主题的创作挑战活动。
最终将选出十个优秀视频,并给予奖励。
同时还会安排最多评论奖、最快粉丝增长奖、最多被分享奖等等小奖。
加在一起,有五十个up主可以获奖,最小的奖项能拿到一百美元,中奖能报销在中国旅行的所有费用,大奖不仅能报销费用,还额外给奖励。
“会看视频的人,或者是为了看美好的东西,要么是看猎奇,拍的不好看,或者内容跟官方媒体一样,那还有什么好看的。想要参加创作挑战的人,都想要得到好处,就算拿不到奖品,至少也得拿到流量。不然努力做了半天的视频,最后观看人次只t有几十个,那多没意思。”
“再说,现在已经有这么多外国人在中国了,还有那些官方媒体的记者,就算这群人里出了那么几个说坏话的,也不多他一个。”
好处显而易见,坏处无伤大雅。
有人有些担心:“这会不会让国外媒体抓住把柄,说我们花钱买好话?”
路菲菲笑道:“这已经不算花钱买好话了,很多国外公司吹某种新提取成分是怎么怎么好的时候,都会拿学者教授发的论文说事,去查那个论文的赞助人,保准是售卖这个新成分的公司。再说,我的视频平台是离岸注册的,说花钱买好话,出钱的也不是中国。”
经过一番讨论后,旅游局认为此事可行。
后续的计划由国家旅游局牵头,路菲菲的公司负责统筹和自媒体平台的活动安排。
航空公司和酒店也跟着动起来,买机票的同时订酒店,可以给予一定的折扣,还有预订全套机酒,报销签证的费用,送机场接送等等。
那四十五个国家都是人均gdp排名靠前的,他们的工资拿到中国来花,就感觉自己生活在天堂。
一个自信的韩国博主刚开始觉得自己可以在北京入境,然后住在北京,每天开车去上海或者广州吃个早饭。开始准备境内交通的时候,他才悲伤的宣布梦想破灭了。
一个来自日本的up主落地后第一件事就满世界寻找1.5元人民币一个的麻团,想对比一下跟98日元的有什么不同。
第一批游客到达中国三天之后,标题里带上参加中国旅游挑战的视频就开始出现了。
视频平台的运营挑出其中几个质量优秀的放在首页推荐。
刚开始十分顺利,都是好话,没有什么问题。
有一天运营通知路菲菲,说有一个视频请她马上来看一下,要不要限流处理。
“什么内容啊,这么严重?”路菲菲马上去看。
标题是《我到了中国,这里的人很粗鲁》,up主是个加拿大人。
路菲菲皱眉头:“他不会跑去挤早高峰的公交了吧?”
人多的地方,难免推推搡搡,特别是早晚高峰上下公共交通的时候,那真就是大力出奇迹,看谁有勇气,司机都会喊:“再上一步,再上一步。”然后就会感到身后被人猛地一推。
又或者是去了什么排长队的地方,被人插队了?
结果,完全没有这些内容。
而是语言上的问题,视频里有一个背着书包,穿着校服的男孩子冲着他高呼一声:“what’sup”,他的脸色立马变得很僵硬,勉强对着男孩子笑笑,然后,他对着镜头嘀咕:“真不敢想象,竟然有陌生人这么对我说话。”
负责运营的同事问路菲菲:“这是骂人的话吗?”
路菲菲摇摇头:“不是,不过一般是特别熟的人之间,特别是年轻人打招呼的,一般说这话的人给人的观感是牛仔裤掉到屁股下面的人爱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