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第232章
从埃及回来之后,路菲菲的主要精力都投在视频平台上。
很多人都笃信眼见为实,用一句后世的笑话来说,就是:“视频是不能p的,所以视频一定是真的。”
多少谣言、多少包藏祸心的价值输出,都通过一个个看似无害的视频传输到人们的脑子里。
早上,路菲菲看到了一个视频,说一家本地的连锁超市马上要倒闭。
配的资料内容是那个超市里一片混乱,好多人在里面根本就不挑东西了,能拿就拿。
那动静,像日本鬼子进村前的逃荒,又像各种末日小说开头的超市大扫货。
这个超市是本市一家国营企业下属的产业,全市大大小小有近千家超市,它家的消费卡也是各大企事业单位最喜欢发的员工福利。
它的优点是网点多,不管是老小区还是新楼盘旁边必须有一个,如果哪个楼盘旁边没有,就说明这个楼盘有问题。
缺点是价格贵,一般人除了急等的东西,很少有人愿意在这里买……除非单位发了购物卡。
平时除了逢年过节,超市里都没什么人。
只有生鲜部门的日子好过一点,因为年轻人都下班晚,下班的时候,菜场都关门了,超市的净菜是买菜人唯一的选择。
所以,这家超市就卡在一个“它好像倒不了,但是倒了也在可以理解范围之内”的状态。
除了视频平台,各种“相亲相爱一家人”“家和万事兴”、本地生活群,以及各个微博平台上都在传播此事。
就连路菲菲的妈妈,都在忙着跟亲戚通报消息,说快买吧,超市要倒闭啦,倒闭了购物卡就用不了啦!
有人一直节俭,手里囤着几千块的卡,忽然听说几千块要作废,本来不想买的人也冲去,闭着眼睛瞎买一通。
路菲菲觉得很奇怪,她记得二十年后这家超市还活着呐,毕竟是国营单位的下属企业,而且,虽然后面不允许发超市卡了,可是,银行专门对本地开了“专户”,说起来,是发在银行里的,但是,本质还是只能点对点在这家超市使用。
既然还有利益捆绑,哪能就这么倒了?
路菲菲对此事非常好奇,那这视频是什么情况?
拍了一个超市的门头,然后又挑了一个清仓大甩卖的超市场景?
这种造谣手法倒是很常见。
路菲菲公司的楼下正好就有一家,她对那家店的现状没有任何印象,如果也发生了“清仓大甩卖”,围了一圈人,她怎么着也得多看两眼。
她忍不住好奇下楼看一眼,万一是已经清仓大甩卖结束,直接关门了呢?
超市的门开着,平平静静,无事发生。
路菲菲好奇地问道:“听说你们店要关了?”
店员摇头:“没有没有,哎,就只有那一家店,租期到了不租了,换个地方开店,结果给传成这样。”
路菲菲打听了在视频里的那家超市地址,亲自去了一趟。
果然,门口写着大大的“到期不续约,多件商品优惠”,还摆着一溜小花车,上面放着一块钱一件、五块钱一件的各种小商品。
店里已经快被搬空了。
就这么一家店要搬迁,传成了整个连锁店要倒闭。
也就是这家超市命好,是国营企业,又是实体经济,只要店还开着,就能缓过来,反正店里也没损失。
如果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这就是挤兑的开始了。
传说中,美国1929年的大萧条,就起源于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在银行里没有取到钱,于是,他向自己周围的人宣传银行取不出钱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也确实处于人人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一个谣言就如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引发燎原大火。
路菲菲在自己的家族群里发了辟谣的内容,告诉家里人没有要倒闭,只是那一家连锁店不开了而已。
各位七大姑八大姨们的反应很一致:“万一是真的呢,还是花掉吧。”
这种“万一呢”的心态,是造成后世越来越卷,大家越来越焦虑,以及谣言四起的原因。
类似于:这人活到一百三!因为他每天早上劈个叉!
专家分析:劈叉有利于韧带和肌肉群,所谓筋拉一寸,寿长十年。
进一步深度解析:哦,原来他除了劈个叉,还要跟邻居吵架。
专家分析:吵架有利于活跃思维、锻炼口齿、增强听力。
终极分析:他每天都吃xx牌综合营养素。
专家分析:人工合成的不好,他吃的都是从天然食材里获取的。
——然后,就是xx牌综合营养素卖得飞起,连带着平替也一并销量起飞……
再过上几年,出一个辟谣up主,说这个人活到一百八的真实原因是户籍混乱,以及生活环境不好,人比正常人衰老快。给他上户口t的时候,他说自己已经一百一了,其实当时他才四十,为了骗高龄补贴才这么说的。
这种类似的套路,永远有人相信。
路菲菲与策划部门讨论,也许可以捧一个辟谣up主出来,大家都觉得这很是没有必要。
“我跟我家里人说过多少次,该上的当,他们是一个都没跑!”
“我家也是,他们还说我不懂事。”
“说你不懂事还算好的了,我家人是一边嘴上答应着,一边继续去上当,真是绝了,迟早给他们气死。”
“我妈以前说我外公迷信保健品,连报纸中缝里的保健品广告都用放大镜扒着看,现在她也开始了,什么鬼话都信,什么羊初乳奶粉喝下去能渗透到心脏你敢信?她信!我跟她说科学原理,她跟我说她没信,只是觉得肯定有益处,总比不喝的好,我的天,一万块钱就那么一点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