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第224章
整套流程下来,路菲菲一会儿当大公,一会儿又要停下来改流程。
段风对此的唯一想法是:“古代礼部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现在不也一样嘛,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是最有实权的,行政部就是一堆杂事,还看不出工作成果的。”
被请来的“亲友们”确实玩得很开心,看热闹、拿礼物,赵老师对宫廷御猫恋恋不舍,很想把它带回家。
路菲菲对此事的评价:“渣男。”
段风则提醒赵老师:“你知道上一个从别的国家把不该带的带回了自己后宫的人怎么样了吗?”
赵老师的脑中闪过成吉思汗、术赤等等故事,他想了想:“带着孩子回到前夫家?”
段风:“这是欧洲,再想想……”
路菲菲提醒赵老师:“后来,那个人中了病毒。”
“病毒?”本来觉得自己好像有点眉目的赵老师又被弄迷糊了。
路菲菲郑重点头:“对,中了木马病毒。”
“……嗐,那你这剧情不对啊,我又没有评价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段风:“你再好好想想?上个月,卡池……”
赵老师愣了愣,上个月有个游戏要决定已经定好的几个角色,谁先进卡池,他确实是评选之一。
“靠,这也算!你也参加了。”
“我又没有对别人的猫动坏心思。”段风理直气壮,抱走新生的小猫怎么能算是坏心思。
两天的现场彩排,又用了几天对迎宾细节进行调整。
路菲菲把方案提交给汉斯大公之后,以为他好歹要给国会或是别的什么地方审一审,审上三四五六个月都在可以理解的范围。
汉斯大公不愧是乾纲独断,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实权君主,他直接把方案给了内阁,又同时给了国会。
那个意思,就是“我是通知你们有这么件事要办了,不是问你们要不要同意。”
办事效率真是一流,没多久,财务官员就核算好了所有需要的费用,最后算下来,差不多人民币四十多万一天,两天也不到一百万。
不到一百万,能在一个真正的国家当两天君主,t这样的“好梦一日游”,对于那些随便进一趟夜店就要干掉四五万的有钱人来说,可真是太便宜了。
路菲菲向汉斯大公提出自己可以代理亚洲和美洲的预约申请。
好好的预约,为什么要有中间商环节?
路菲菲细数自己这个中间商能帮他们省多少事:首先判断这个人是不是好人。
毕竟没有官方的犯罪记录不能说明什么,也许他是凭本事把犯罪记录给抹了,也许他干的事不到犯罪的程度,但是恶心人,比如喜欢喝个烂醉,躺在大马路上。
还是要好好细细打听这个人的人品怎么样。
反正都要做背调,何不让我接这个活。
对于路菲菲的这个请求,汉斯大公觉得颇有道理,于是,便同意了。
王工的svip至尊手机俱乐部成立了,至尊手机俱乐部也分不同等级,最普通的“创业者俱乐部”也得是创业三年以上,每年盈利过一千万的公司创始人才能加入。
还有更高一级的“亿元俱乐部”,就是盈利过亿元。
再往上还有“秘境黑钻俱乐部”,这是邀请制,成员都是平时经常在财经新闻上出现的公司的老总,钱对他们来说,就是个数字,以及撬动更大权力的杠杆。
不同等级的俱乐部成员享有不同的会员待遇。
唯一的相同点是:都可以预约国土租赁业务。
宣传的时候,除了普通的广告,还有正经的新闻:列支敦士登整租国土。
广告与新闻同时发,有效降低目标客户怀疑这个项目是诈骗,而带来的解释沟通成本。
同时社会舆论也对此进行讨论,有人认为这是有钱人钱多烧得慌才会干这种事:“有这钱为什么不捐给贫困地区?”
另一些人则认为人家有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犯不上拿贫困地区当道德绑架:“你捐了多少?整天像道德警察似的。”
吵的人越多,这个项目就传播得越广,连为了买便宜鸡蛋坐二十站免费公交的退休老人都知道了。
这边还在吵,在几天之内路菲菲这边的至尊俱乐部就已经有一百多人预约整租国土,一人两天,一年的时间就这么被干掉了三分之二。
他们甚至还想租更多天……这些有钱人整租国土并不是仅仅想cosplay一把,带着亲友团一起乐一乐,有不少人是想借机深入了解一下列支敦士登的避税法律法规、金融政策,还有想借机与汉斯大公、瑞士银行家以及等等各位社会名流拍合照,将来可以做为公司实力的宣传材料。
“我们老板是列支敦士登大公的座上宾,我们公司的注册地就在那里。”听起来就感觉这个公司应该是央企级别的,超厉害的那种。
路菲菲想起了某美国总统卸任后,也成为了微商们最爱的拍照背景板,以及那个把巴菲特午餐玩成了自己个人秀的孙宇晨……
不是“他们都这么有钱了,还这么努力营销自己”,而是因为他们心里就有营销自己这根弦,才能变得有钱。
不少买高端手机的人,就是为了加入俱乐部,或者直接说,就是为了得到整租国土的机会,对于他们来说,五万块钱的手机,不过是个手续费,可以与八十多万的国家租金合并计算。
对待手机的态度,就跟对待上个月的水电费发票一样,带回家之后,也就搁在一边了,并不使用。
偶尔看一眼,哦,坏啦,啥,还要送修?算了,没空,搁抽屉里待着呗。
这些事情,路菲菲都心知肚明,不过她没跟王工说,怕伤了他的心,只是告诉他手机业务想要做得久,还是得不断提高性能,这些外表华丽的昂贵高端机不会成为主流,拿着从高端机上赚到的钱,投入研发,干点正经事。
王工的团队也分成两个不同的想法,一方觉得自主研发压力实在太大了:“折腾半天,刚有一点眉目,苹果的新品就出来了。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不如直接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