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第161章
上回给路菲菲拍文物短片的编剧手上有活,他热情介绍了自己还没毕业的师妹于凤来干。
师妹是正经的科班出身,拉片做了许多,分析过许多知名影视剧。
不过她自己不是特别自信,她没有完全独立的写过一个故事,然后推到无数人面前,供人评头论足。
有些几十集的剧,就算是署名编剧,也不止一个人。
署名编剧下还有一堆人流水作业,有人管人设、有人管大纲,集数多了,大家分着写。
没有人知道观众说好、说不好,到底是因为什么。
同一个人设,不同编剧理解的都不一样。
于是,观众有时候就会很懵:前几集好好的,怎么后面几集质量急转直下,主角配角的脑子都像有病一样,过几集,他们的脑子又治好了。
越来越多的“熬过了x集就好看”的邪门电视剧,或多或少跟这种流水线操作模式有关系。
其后果就是,有功抢着揽,被骂互相推。
自己都不一定知道自己写的那部分到底是给屎里加了金,还是往粥里加了屎。
于凤熟悉各种商业剧的写作套路,什么几大打动人的方式,几大叙诡方式,几大情绪推进手法等等……
就是不确定自己的想法在真正写出来之后,会不会看起来很尴尬。
路菲菲又找上了莫小意,她是在网上连载小说的,剧情拉的好不好,可以得到实时的反馈。
“真的找我写剧本啊~”莫小意很开心。
电视剧剧本跟网络小说的结构和写法,还有要考虑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她有心多学习学习,就是总也没有机会。
影视行业的编剧就是这样,普通人根本进不了行,得有人带,连署名权都没有,可能写了十几部剧,圈内人只知道“哦,你是xx的助手吧”,圈外人“啊?你谁?”
路菲菲事先告诉莫小意:“这个剧组穷得很,给你的稿费可能还没有你写网络小说赚得多。”
莫小意:“啊?不会吧,我觉得至少得有两千块一集?”
路菲菲:“咳……两集,就八百。”
莫小意愣住了,她从来没想过会这么穷,她现在在网络小说上的名声已经出去了,一天的稿费都有四五百,而且还不用翻来覆t去的改稿。
电视剧的写作,她也有所耳闻,定完大纲定细纲,定完细纲就开始写剧本,剧本要改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遍……一个剧本写半年都是正常的。
只不过游戏文案的名字见不得光,电视剧编剧是可以堂堂正正署名的,这也是莫小意想要试试当电视剧编剧的原因。
但是……四百块钱一集,这也太少了啊,她认识的一个给大编剧捉刀的小编剧,一集还有八千块呢。
路菲菲开始给她画大饼……或者说,是万一成功后的另一种可能。
路菲菲对她说:“那是给大编剧捉刀的嘛,那你知道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给那种口袋本言情小说作者捉刀有多少钱嘛?一个学期能赚二十万,我认识一个家里欠钱的妹子,就干这个的。”
“八千块不是因为你写的好,是因为你是给大编剧捉刀,就像在大公司里上班,同样的岗位,肯定收入比小公司高。”
“再说,现在没钱,万一剧红了,后续不就有钱了吗?”
“要是一直不开始,那就一直没有机会出头,你不可能辞职再去读一遍中戏北影吧?就算是中戏北影的编剧专业,那还不是得从给行业大佬擦皮鞋开始。”
“只要有一个剧先面世了,后面肯定会有人找你的,不管你写成什么鬼样子。”
路菲菲说得是实话,有一个导演,几乎出品的都是烂剧,马甲还特别多,拍一部剧,换一个名字。
不过每部烂剧,都带有那么一点他的个人风格在里面。
有好事者把几个剧的导演历史一扒拉,发现那些都是他。
外人不知道,资方肯定知道,随便一搜评分,全是三点几分,那又怎么样,人家一点都不缺工作,照样赚得盆满钵满。
莫小意看着路菲菲画出的大饼,提出一个终极疑问:“不红的概率才比较大吧。”
一个只有六个人的贫困草台班子。
唯一的一个专业人士,还是在读的大学生。
路菲菲继续诱惑:“不红就不红呗,至少将来我再向别人推荐你的时候,可以有作品拿得出手啊,不然我凭空用嘴说你写的好,人家说想看看作品,你要现写吗?”
“再说,你将来跳槽的时候,简历上也至少能多一行不是?”
“你不是说,你进公司的时候,拿出的作品集就是你在网上写的东西吗?那个时候你不都是免费写的吗,写的时候想过它们能赚钱吗?”
“机会是属于准备好的人的,你得先准备起来。”
莫小意犹豫再三,到底还是没有抵住大饼的诱惑。
决定加入了。
故事的设定是西南联大时期,男主角进了八路军的军工厂,女主角是日伪政府的机要秘书,还有美国关系,女主角偷摸弄美式军械给男主当样品,男主负责逆向工程,倒推出土制枪和炮。
中间再加点地下党、日共、只关心赚钱的两面派、觉得国府内部全是虫豸的想跳槽去延安的人……
当初想做这个剧,是因为这六个同学有两大遗憾。
第一个是施陶芬伯格计划的“瓦尔基里行动”,就因为装着炸//弹的手提包被移开了一点点,就没把希特勒给炸死,二战又硬拖了一年。
第二个是解放隆化中学的战斗,董存瑞舍身炸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