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百一十二章
听闻这话,泰安帝一挥手,豪迈无比,“盘去!难得蹭一回传说啊!”
贾珍积极响应,蹦跳着去推叶素问的轮椅,“走走走。”
贾代善面无表情的看着泰安帝。
贾赦见状,一把薅住最最最积极的贾珍,压低了声音,“崽啊,冷静!冷静的让你叔祖父想想御膳房到底有几个灶台。”
虽然贾赦声音压得低,但到底一个屋内,泰安帝也听闻了,难得呆愣了一下。眼眸带着困惑看了眼贾代善,往后退了一步,不确信的问道:“不是朕不信你。这内御膳房,你若猜错了,影响的不过朕一个人。可外御膳房一封,所有当值大臣都得骂死你。而且后宫大大小小的内膳房也不少。”
贾代善沉默无言。
瞧着终于回过神来的帝王,贾赦压低了声音给两江湖人士科普,“皇宫分为前朝后宫,跟普通的地方衙门结构差不多,前朝办公务,后宫家务事。御膳房确切说是有内外两个的。指内御膳房,又叫养心殿御膳房,是皇上专用的。”
外御膳房相当于后世的公司餐,专为阁老以及六部值班的大臣备膳。国宴基本上也是出自外御膳房。
就组织架构而言,内外御膳房是一模一样的。
“御膳房内又细分了【荤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饭局】,每个局又有各自专门的灶台。所以,灶台的数量往小了说,都有三四百个呢。”
“就一顿饭而已,饭量也就这么点而已。”叶素问说这话的时候,目光扫了眼泰安帝的肚子,道:“你们贾家厨房不也挺大的,也有个专门的院落啊。”
说着,叶素问意味深长,挤眉弄眼着,“让你爹邀请皇帝去贾家吃不就成了?皇帝要担心舆论,让你爹轻松一飞,送餐进宫。或者让秦楚涵送餐,还能培养一下父子感情不是。”
“嘘。”贾珍后知后觉回过神来,神色带着些凝重,开口:“皇上的饮食那可是慎之又慎的。不能乱说。不是一顿饭的事情,这里牵扯到内务府,很麻烦的,还有什么油水腐败之类的呢。我们家也有这个问题哦。先前我不是外出嘛,媳妇儿就发现我在与不在,厨房报上的耗损都一个样的。甚至还有仆从欺她孕妇,说连孩子的量都算上呢。是我爹亲自收拾,才消停了。”
“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贾珍还肃穆无比的做了个总结。
“连你都这么慎重啊?”叶素问看了眼贾珍,眉头一挑,压低了声音,“那我们不要进宫了,砸御膳房,以为就砸一个呢。砸一个还有时间看热闹,砸那么多个,我有这个功夫,还不如研究新药去。”
“嘘。”贾珍偷偷往前瞄了一眼,压低声音凑在叶素问耳畔,“你不是喜欢玉泉水泡的茶嘛。趁现在,我们求皇上多赐两桶,先用快马送到沿途的驿站封存。等我们到达的时候,你就可以喝了。这些每家每户都是有定例的。而且哦,御膳房的汤其实很好喝的,还有很多难得的食材,我们偷偷去捡漏做药膳。”
虽然一开始叶素问很讨厌,仗着医术,样样都得比照着神医伯伯要最好的。可谁叫神医伯伯宠着,现在又一家人了。
作为家主,他也自然要多替人着想了。
反正今日卖卖惨,哭哭穷,皇上应该会很大方的。
虽然听不太清贾珍叨叨咕咕说什么,但看人那小眼神,泰安帝觉得自己看中的未来弟妹也是个败家的货。
不对,这……辈分……辈分……
泰安帝剐了眼贾代善,狠狠深呼吸了两口气,自我宽慰―得亏朕是皇帝,是皇帝!没人敢跟朕论辈分!
贾代善视线从泰安帝身上,横扫了一圈,最后停留在打算“哭穷”的贾珍身上。瞧着贾珍和叶素问窃窃私语,乐得像已经屯到了食物的小仓鼠,浑身上下写着满载而归的欢乐气息。
缓缓吁了一口气,贾代善缓缓道:“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大神,被人亲切的尊为灶君。”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眨眨眼,齐齐看向了贾代善,颇为不解。
“在夏朝就已成为民间百姓尊重的神灵。到先秦之期,位列“五祀”之一。”贾代善沉声,“虽然我当初年少并不知道老潘的来历。但是他却给我讲过一个传说。”
年少轻狂,极爱把老人的话语当做耳畔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现今猝不及防被提及被点醒,人很重要。
都快过去了三十年了,原以为自己都忘记了,把那段往事,那一段过往都整整齐齐的封锁在箱子里,还带上锁的那种。毕竟,报仇后,所有的案卷都被他设了绝密,后人非位高权重,未经帝王允许,都阅不得。
可偏偏一被提及,往事他能够清清楚楚的回忆起来,能够记得住所有人的音容相貌,喊得出名字,说得出最终的梦想。
揉揉额头,贾代善勉强遮住自己外泄的伤感,笑着道:“很多遍。”
看着贾代善身上萦绕的苦涩之情,贾赦扫了眼贾珍示意人乖乖闭嘴,自己上前倒了杯茶,递过去,“爹,您眼下这般出息,师公看到也会开心的。”
贾代善看了眼贾赦,沉默的抬手接过茶盏。再也不像从前,带着叛逆着开口:“老潘,你痴心妄想什么呢?我才不要当厨子拿菜刀呢。太丑了。”
润过嗓子,贾代善看了眼都乖乖排排坐的一群人,娓娓道来自己曾经听闻过很多遍,并不上心的故事。
传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哥哥是泥水匠,拿手的绝活是盘灶台,手艺很出名,价格也公道,家家户户都爱找人前来。积年累月的,方圆百里都尊其为“张灶王”,久而久之张家也成为富裕之祖。且其为人热心肠,好公义。街坊四邻,谁家出了事,找人来评说,人都能从中说和,让两方满意。张灶王勤勤恳恳一辈子,子孙满堂,七十高寿而去。
而弟弟呢,是一个读书人,擅长画画,是靠着哥哥的手艺养活的,对于哥哥也很尊重,但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几乎完全不管家中庶务,视钱财如粪土。
这个张家啊,平日显得和睦友善,可随着顶梁柱一出事,张家便乱了套。
子嗣忙着分家产,虽弟弟在世,却无威望管理家务,甚至还被自己亲生的子女嫌弃。一日三餐都不曾饱腹。
但忽有一日,弟弟却忽然开了窍,把全家老小从祠堂引到了厨房,指着在烛火中若隐若现的张灶王开口,道了自己晚上做的梦。
道张灶王成了仙,被玉帝封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专负责监察家务事,处包藏祸心之辈,将降天雷。
众人闻言心生胆怯,忙磕头求情,而后便勤勤恳恳重新劳动致富。
“好像听过这个版本,但是不太一样?”泰安帝瞧着小辈们希冀的目光,喝着人亲手倒得茶水,沉吟了半晌,开口问道:“这个故事,与盘灶头有什么联系吗?能不能说得清楚一些?”
“这弟弟其实没有做梦。他只是想明白了仓禀足而知荣辱。”贾代善回想往昔,一字一顿的重复:“狗屁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三百六十五行,行行能出状元。”
“咳咳……”泰安帝深呼吸两口气,“这贱业废除的事情,你知道的太、祖爷那一代就已经在逐步改善了,朕也琢磨着废除。但你不能借机这么怼文化的作用吧?”
“又不是我怼,我就这么一复述。能不能等我说完。”贾代善难得语调烦躁了一些,“注重细节成不成?线索都在回忆中,我不提,你们当我傻逼去砸灶台。”
贾赦赶紧抬手给人拍拍后背顺气,“爹,我知道你是为照顾我们。”
贾政手忙脚乱的给人倒茶。
贾珍直接坐地上,两手娴熟无比抱着泰安帝大腿,“皇上,不气不气。”抱紧了,想走都走不了!
叶素问扭头看了一眼,觉得自己不表示表示好像都有些不太融入这个温馨的熊孩子气死家长的大家庭中。
孙忘忧拉了拉人衣袖,示意他们保持沉默就好。
泰安帝静静的看了一眼有条不紊忙碌的小辈,目光死死的看向贾代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