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听到这个答案,太…… - 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 - 紫生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第91章 听到这个答案,太……

听到这个答案,太宗皇帝只是肃着一张脸,倒是大理寺卿先心中颤抖了一下;虽然大理寺本就是审皇室宗亲要案、大案的地方,但是知道这等皇室密辛真不是什么好事。

当然,大理寺卿也控制住了面部表情,继续审案。

这一牵扯就多了,从二皇子妃突然退了北静王府的亲开始,就一桩桩一件件的问,一日不够就审两日,两日不够就审三日。顺着水澜的口供,正好将这些年的大事都捋一捋。

就水澜设计和二皇子嫡次子退亲这件事,就让太宗皇帝心里老大不痛快,你不过是一个臣女,能得县主封号也是皇家给的体面,凤子龙孙也有让你挑三拣四的?

至于后来的事,一件比一件触目惊心。

小钟妃只是将水澜做个情报供应机器,很多事水澜是不知道的。但是太宗皇帝和大理寺卿掌握的信息量完全不同,根据水澜的口供,联系这些年朝中大事,就会发现很多事过于巧合。

比如水澜的梦里,太子在铁网山要坏事那年,确实有九皇子的亲信侍卫冲撞了太宗皇帝,不过当时那个叫钟盛的侍卫只是护驾心切,虽然对太宗皇帝有冲撞,确然是保护皇上的动作,所以革职之后并未重罚。

现在得知水澜梦里,当年太子身边的亲信侍卫确然行刺了皇上,而且却是钟盛护驾有功,就不得不让太宗皇帝多想了啊。

然后,太宗皇帝就将太子也传来问话。当然,问太子的时候,水澜就被押下去了,一个丫头片子,就算机缘巧合做了些离奇的梦,也不值当让她知道太多皇室的事。

太子听父皇突然问起这个,斟酌一下就说了:“儿臣觉得前往铁网山围猎,刀剑无眼,须得做到万无一失才好,除了交代龙禁尉仔细挑随行之人,千万注意安全外,还将儿臣打算带去铁网山的人里里外外全查了一遍。这一查就发现自小跟着儿臣的侍卫钟辛和九弟贴身侍卫钟盛来往过密。

后来,儿臣费了不少手段撬开了钟辛的口,钟辛竟欲在铁网山刺杀父皇,让钟盛救驾。儿臣便将计就计,带上钟辛前往铁网山,到了约定时辰,却另派侍卫前往原本钟辛伏击父皇的地方,用镜子反射日光发出信号,却并不放箭,钟盛果然按约定救驾,冲撞了父皇。”

“那为何这么多年,你不曾告诉朕真相?”太宗皇帝寒着一张脸问。

太子道:“儿臣原本是想让九弟露出狐狸尾巴之后就揭发他的,谁知那日九弟的侍卫冲撞了父皇,儿臣再回营地的时候,钟辛死了。儿臣没了人证,只好暂忍。”

当着亲儿子,太宗皇帝就不用绷着了,怒道:“你们一个个的将朕做什么?一个狼子野心,谋害兄长;一个就是查明真相,也不肯告诉朕,是不信朕能为你主持公道吗?”

太子当场就跪下了:“父皇息怒,儿臣不敢。”不敢是真的,不信任太宗皇帝能主持公道也是真的。五年前,小钟妃还是为了家族入宫,一心帮衬太子的深明大义的娘娘;九皇子还是和太子最亲厚的皇子,在钟辛死无对证的情况下,太子还真没把握一举拿下长康宫。

再说,太子知道长康宫要陷害自己的情况下,不是主动告诉太宗皇帝,而是自己想办法解决。结果人证还死了,到时候长康宫倒打一耙,说东宫蓄意陷害都有可能啊。这种没有绝对胜算的扯皮官司,东宫和长康宫打,不是鹬蚌相争么?

太宗皇帝虽然生气,但是自己就经历过夺嫡,也知道里头的凶险,就是和太子易地而处,太宗皇帝也会选择自己解决,再说,水澜的梦里,自己确然也没给太子做主,而是将其圈禁。

所以太宗皇帝也没纠结这个了,而是问太子为何突然连自小跟在身边的亲信都信不过。

太子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首先,当年林家出了背主奴才的事闹到了官府,现在许多人也知道,就是太子不说,太宗皇帝未必就联想不到;其次,太宗皇帝刚发了怒,太子也不想继续落个不信任父皇的名声。就直说林家的事给了自己启发,一查之下,果然查出了钟辛心怀不轨。

这里头还有一个疑点,在水澜的梦里长康宫陷害太子得逞的关键一点是钟辛被人赃并获,换句话说,不管成功与否,钟辛都必死无疑。跟了太子足有二十年的亲信刺杀皇上,太子怎么喊冤,太宗皇帝也不会信啊。但是现在,已经确认这一切都是长康宫策划的前提下,再回过头也想此事的动机,就牵扯出另一件让太宗皇帝十分震怒的事。

钟辛是钟家的养子,自小跟小钟妃一块儿长大。古人将伦常看得重,就算是养子,钟辛和小钟妃也是兄妹,一般情况下,没人会多想。但是如果钟辛为了助小钟妃达成野望,宁愿牺牲自己陷害太子,这里头有什么事,真是叫太宗皇帝不得不多想。

太子没敢跟他亲爹提这件事,其他人,除了大理寺卿之外也没人知道水澜做这么个梦,所以没其他人知道。但是君临天下者,岂能忍受这样的事,且不管钟辛和小钟妃到底有没有逾越伦常的事,在太宗皇帝眼里,小钟妃都是个死人了。

长康宫五年前就设计陷害储君未遂,现在又操纵舆论,妄图用神权左右君权,再加上钟辛这一档子令人恶心的事,太宗皇帝再没心软了,案子还没审结,小钟妃就被打入了冷宫,九皇子被圈禁。审结之后,对长康宫的惩罚只会更重。

这中间,周贵妃还适时的补了一刀。周贵妃不知案子的详细,但是长康宫失势她是看得出来的。周贵妃就是跟太宗皇帝说了一下三皇子的腿疾,阴雨天还是会疼,太医院的太医瞧了之后也不中用,偏偏治外伤最拿手的胡太医不明不白的死了。

太宗皇帝刚知道小钟妃也太子都敢陷害,难道就不敢除掉自己别的儿子?当年的三皇子也是自己子嗣中最出色的之一了,现在落得身患残疾,深居简出。

周贵妃这一提醒,这桩旧案的真相也会浮出水面。

林家自然也密切关注着这件案子,这次相当于东宫和长康宫的正面决战了,关系东宫的胜败,也关系林家的存亡。

司徒卓更是一有什么消息就往林家传递,这日司徒卓终于没忍住自己来了。黛玉这次连男女大防都没讲,直接将司徒卓带入自己的书房,让春山、雪雁在外守着。自然还有司徒卓的随从内侍也都远远守着。

“小王爷,你我的信命都捏在了他人手上。”黛玉神色平静,但是和往日的平静中带着淡然不同,这一回平静中带着严肃。

司徒卓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水澜被拿去大理寺那一日,就注定你我的秘密会被皇祖父知道。林姑娘是怎么穿越来的,想穿回去么?趁皇祖父顾不上我们,可以一试。”

穿回去黛玉自然是想过的,不过一来,她五年前在老宅住了数日,无事发生,就算回老宅去,也不见得能穿越回去。二来,若是不能得知林家安好,就是穿回现代,黛玉也不能心安。

自己若真的是穿越者,若是回到现代,自然什么都不用管了,《红楼梦》不过是一本书而已,书中人的生死不过是作者一句话的事。但是自己是真实的林黛玉,机缘巧合在后世生活过几年,也无法改变自己是林家女儿的事实。父母幼弟,还有两位义姐是黛玉生命中实实在在的亲人,她不是司徒卓,司徒卓穿回去,是真的回去;自己这个时候穿去现代,是抛弃家人。

于是黛玉缓缓了摇了摇头,道:“我还有许多事没做,若是小王爷有法子穿回去,便去试试吧。”

司徒卓就淡淡的笑了一下道:“算了,我也不知道这法子有没有用;若是失败了,反而背上畏罪潜逃的名声,更是无处容身了。”现在是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穿不回去的风险,司徒卓也好,黛玉也好,都承受不起。

至于大理寺那边,也注意到了虽然许多天灾人祸都和水澜梦里一样,但是朝堂政局的发展,却从林家救起原本会死的独子林佑开始发生改变。然后捋下来,就发现林家和水澜梦里大不相同。

再一问水澜,水澜也照实说了,依旧是林黛玉在自己梦里病弱不堪,寄人篱下,病死在荣国府,现实中的林黛玉和自己梦里大不相同的话,同时也说了司徒卓是多出来的人。另外,水澜附上了司徒卓和林黛玉有可能是妖孽上身的猜测。

太宗皇帝倒没心思求证司徒卓和林黛玉是人是妖,而是开始秘密彻查这两个人对政局的影响。为君者,若是遇到能力非凡的人,首先想的是能不能为我所用,其次是会不会威胁皇权。

显然,司徒卓和林黛玉的身份想要他们平庸也不可能。

随着审小钟妃、九皇子案的越发深入,太宗皇帝又知道了些别的真相。比如当初东宫确实得了林家提醒才开始彻查身边亲信,揪出了钟辛,但是当时东宫那么容易查到钟辛,也是因为太子收到了好几张字条的提醒。当时太子并不知道提醒自己的是谁,但是现在分析下来,极有可能是司徒卓。

至于林家进京之后,司徒卓和林家走得尤其亲厚什么的,以前太宗皇帝也以为司徒卓只是向林如海请教学问,现在也不得不考虑是否有其他隐情了。甚至太宗皇帝都忍不住自问:难道司徒卓和林黛玉当真是什么神瑛侍者、绛珠仙子么?但是也不对啊,现在已经证实茫茫大士、渺渺真人都是天大骗局了,那这神棍编派的话也信不得。但是为什么林黛玉和司徒卓成了水澜梦里最大的变数呢?

因为关系到太多皇室密辛,甚至还有水澜那个无法解释的梦,整个审问水澜的过程,除了太宗皇帝自己就只有大理寺卿参与,连刑部、都察院都没人知道内情,其他皇室成员更是什么都不知道。

为了谨防这等密事传出去,太宗皇帝不得不命三司加紧查案。这一次,太宗皇帝一改以前的仁慈作风,对于长康宫和九皇子府的人,处以极刑的极多。

长康宫母子知道了此等秘密,自然是留不得了,两人身边的亲信也一律问斩。至于水澜,亦是逼着她吐完了所有梦境之后,赐了一杯毒酒。

水澜心思不深,她的话还是可信的,据水澜所言,这等密事只告诉了小钟妃一个。还好水澜对家人还算嘴严,太宗皇帝命人严查北静王府,也查到些其他罪名,足够判北静王死刑了。但是到底只斩了北静王夫妇,水溶被判流刑,到底留了一条命在。

看到太宗皇帝这次雷厉风行,杀人如麻的判案风格,黛玉就知道这是在灭口了,但凡有可能知道水澜梦中那些秘密的,几乎无人幸免。那么接下来,自己和司徒卓的命运几何?

林如海也从太宗皇帝在长康宫案上的快刀斩乱麻的判案风格上嗅出了不一样的气息,这一次,林如海没和家人商议,而是日日都在外面跑,昨日才拜访了文丞相府,今日就去拜访宁国府,每每回来,都是深夜。

黛玉本来早就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哪怕她需要劳心的事有许多,黛玉也从不熬夜。黛玉向来觉得,只有睡眠充足了,才能有足够清醒的头脑应对复杂的局势。

但是这日黛玉却一直不曾入眠,专程等着林如海回来。

见闺女没睡,林如海瞬间就明白了。凭女儿的玲珑心思,岂能瞧不破眼前困局的呢?

黛玉依旧没有慌乱,先问了林如海是否要吃些东西暖暖胃,命侍女端上药膳,林如海喝了几口,父女两个才入书房坐了。黛玉开门见山的道:“父亲不必为我如此劳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