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问樵先生
RR感觉到双颊发烫,旋即意识到要反驳这农妇惟有澄清事实,遂把昨日晕倒至夜晚苏醒时所见情形一一告之,连带着房中家具、器物形制及鸡汤面片蜡梅花茶都细细描述一番。
那农妇听了似有两分相信,却又道:“这附近没有你所说的屋舍和公子,倒是山间常有精灵作祟,花鸟走兽,甚至山石泥土都可吸收天地灵气幻化为人形。去年我邻居家的四姑娘七夕那天在山下买了个泥做的摩诃罗,是个戴着金镯子的男娃,看上去白胖可爱。四姑娘很喜欢,晚间睡觉便把这摩诃罗搁在床头。结果那天夜里,就有一位公子来敲她的门,说仰慕她已久,想与她相见。四姑娘从窗边窥去,见那公子生得十分俊俏,就开了门……”
RR听得入神,见农妇在此停顿,立即追问:“然后呢?”
农妇抛了个白眼:“然后?你就当他们盖着被子聊了一宿吧。”
RR才觉出此中有不便细述之处,双手捂住微红的脸颊无声地笑了笑。
“那公子天没亮就走了,走之前送了四姑娘一个金镯子。第二天,四姑娘取出金镯子一看,你猜怎么着?”农妇绘声绘色地讲着,不忘提问引导RR思路,宛如一位说书先生。
RR笑道:“她肯定发现金镯子是泥做的。”
见她迅速猜到,农妇有些失望,垂下适才高高撑开的眼帘继续道:“是呀,她赶紧看床头的摩诃罗,发现娃娃手上的镯子不见了,这才明白那位公子就是这摩诃罗变化而来。”
“然后呢?”RR再追问。
农妇道:“四姑娘便把摩诃罗砸得粉碎,那位公子就再没出现了。”
“啊?”RR很是意外,“就这样砸了?”
“那当然,”农妇蹙眉看着她,觉得此女真是厚颜之极,“不砸,你还等着他夜夜来找你呀?”
RR觉得好笑,又有几分害羞,拨开干草抱膝而坐,将脸埋在双袖间掩饰难以抑止的笑容,而这动作令她清楚地闻到了衣袖上所沾的紫藤香。她想起那绿漆小荷叶上的香鼎,再忆及晕厥前那鹤看她的眼,有一些恍惚,心想,昨夜所见,莫不是鹤精变化的幻境?昨夜那人,白衣上有黑色缘边,还真像鹤的颜色呢。但若是幻境,这紫藤香也应该消散了吧,却又为何沾衣不去?
那农妇似乎很看不惯RR,RR问她如何称呼她也不答,问她问樵驿怎么走也说不知,稍坐片刻,从柴堆火灰中扒出两个煨熟的芋头抛给RR,叮嘱说山上寒冷,不时有走兽出没,甚是危险,最好尽快下山,然后径直离开。
RR起身打量四周,发现这洞穴便是她晕倒之前看见的那个,休整片刻,带上行李和那两个芋头,就继续出发,向山上走去。
时值清晨,雪后初霁,峰峦之间云蒸霞蔚,万丈霞光洒在云海之上,恍若仙境。RR无心细看,继续向上攀登,走了片刻觉得饥饿,遂取出一个农妇送的芋头,剥开品尝,见山谷格外幽静,想起农妇的话,暗暗担心哪处丛林忽然蹿出一只猛兽,也不敢停步,一路走着一路吃。
绕过一处峭壁,忽闻前方有琴声传来,也不知弹的是什么曲子,但觉乐音悠长旷远,融入万壑松风中,若天籁梵呗般令人宁神静心。
感觉到人的存在,RR噙着一口芋头,此时也顾不得咽下去了,加快步伐朝琴声处奔去。
前方面向山谷处有个小亭子,立于凸出山崖的岩石上,亭中有琴桌香案,小小的青铜博山炉中香烟缥缈,一位文士身披缀着雪色貂裘的斗篷,面对山谷云海,正在抚琴。身后有一名十几岁的书童静默侍立。
RR悄然接近亭子,转向文士侧面,想看看他的面容。那文士抚琴间隙微微侧首,彼时金红的霞光抚上他素白的身影,他半瞑双目,手覆冰弦,只一侧影已是仪范清泠,湛然若神。
认出此人正是昨晚所见“鹤精”,RR几欲惊呼,才一张嘴才觉出口中尚有芋头,于是强行咽下,操之过急,一时间胸中气血梗结,莫名之气在胸喉之间蹿来蹿去,终于摆脱她的控制,从喉中涌出……
结果是她响亮地打了个嗝。
琴声戛然而止,她捂住嘴,另一手兀自握着半截芋头,在那俊秀鹤精淡然回顾中无地自容。
她与“鹤精”四目相对,还在愣怔,忽闻身后有人怒喝:“你怎么在这里?莫不是跟踪我来找我家公子的?”
RR回头,发现出现在身后的正是此前所见农妇,她如今手提一块兔肉,正满面怒容地盯着她。
思量她说的话,RR猜到这妇人应是“鹤精”家中仆妇,旋即意识到这仆妇必是不满自己昨晚宿于她家公子房中,所以对自己颇有恶意,并用精变一说来混淆事实,想让自己不再找这公子。
RR随之镇定下来,冷笑道:“你别以己度人,以为世人都像你一样看重你家公子。你觉得他如珠似宝,但在我眼里,他还未必有这块芋头重要呢。”她故意扬起手中的芋头,对那仆妇道,“尚无情绪收寒涕,那得工夫伴俗人。”
这是她小时候与蒲伯冬夜围炉煨芋头时蒲伯说起的一句禅语。说是唐代衡岳寺有名执役僧,很懒,又爱收僧众的剩饭来吃,所以别人称他“懒残”。但这位懒残僧却是位明佛法、通古今的高人。邺侯李泌听其响彻山林的梵唱断定他必非凡人,前去拜谒他,他从牛粪火堆里拨出一个芋头,自己吃了一半,将另一半递给李泌。李泌接过吃完,懒残僧指示道:“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后来又有王侯去请他出山,他吃着芋头说:“尚无情绪收寒涕,那得工夫伴俗人。”意思是芋头太好吃,我鼻涕流下了都没空去拭擦,哪会有工夫来陪你这俗人。
这禅语那仆妇不懂,愕然看着她,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而那“鹤精”倒是十分明了,起身和言对RR道:“姑娘也知懒残师。”
RR一哂:“我好歹也是读过几年书的。不过始终是凡人,估计不配入你鹤精仙境,所以你把我半夜扔了出来。”
“哎,这不能怨我家公子。”那仆妇忙解释,“你在公子房中地上睡得像只螃蟹一样,我实在看不过去,才把你运到了岩洞里。”
螃蟹?运?RR正欲发火斥责,却闻那公子先开了口:“三娘,暂勿多言。”又转朝RR道:“不待姑娘醒转便请你出去,非待客之道,是我们不对,还望姑娘原宥。寒舍就在山谷中,若姑娘不弃,不妨稍留片刻,于寒舍进过午膳再启程。”
RR犹带怒意,本想一口回绝,一瞥那三娘,却改了主意:若我接受她家公子邀请,让她眼睁睁地看着公子招待我,她岂不更恼火?
于是心情瞬间开朗,呈出端雅大度的笑容向“鹤精”表示并不介意前往。
RR随“鹤精”一行人从山崖另一侧下山,来到他坐落于山谷中的园舍。其间RR问他姓名,他说他姓林名泓,“泓澄[,谷茔Y”的“泓”。见RR状甚懵懂,又改口道:“‘一泓秋水一轮月’的‘泓’。”这诗句RR虽未听过,但‘一泓秋水’还是能明白的,遂颔首称赞:“好清澈的名字。”
林泓的园舍位处山中滨水地,园子周围环植荆棘,中间杂以高达丈余的竹子,篱外植芋栗果实,篱内则种着几重梅花。进到园中,RR见屋舍前有一片池塘,清可见底,池边一侧叠石为麓,引泉水自叠石上流下,伴着淙淙环佩声跌入池内。
池中有一小岛,岛上立着一间竹子所筑的鹤屋,两只丹顶鹤正戏水于水滨,见林泓到来,均展翼作舞。这园中花竹映带,鸟啼鹤唳,更似山林。
屋舍有两进,前院四五间,供林泓居住与藏书、合香,后院是厨房、酒窖及仆妇、书童及园丁所居之处。
林泓请RR在前院堂中坐,稍事休息,自己旋即离开。半晌之后,那三娘进来,冷面摆好桌案,将一个大锡盘置于桌面,盘中注满水,以做隔热之用,再把一个煮水用的红泥三足小风炉搁在盘中,炉上安放铜制铫子,去盖,里面煮着半锅热水。
随后三娘带来数碟调料,酱油、醋、橙齑、香葱之类,稍待片刻,又奉上一大盘薄切肉片,薄如鱼,几片为一簇呈花朵状盛在盘中,红红白白地煞是好看。
RR问这是何肉,三娘道:“野兔肉。是我儿子今天打猎得来的,我本想给公子食用,公子说这几日不食荤腥,所以便宜你了。”
RR又问为何不见公子,三娘说:“他从不与人一同进食,都是独自在自己房中进膳。”
三娘将碗碟置于RR面前,见铫子中水已沸腾,便递箸给她,示意她自取调料,搛肉去涮。这种吃法RR从未见过,问三娘肉要涮多久,三娘道:“你搛入水中摆上几摆,见肉变色即可食用。”
RR依言而行。那铫子中沸水翻腾如江雪白浪,肉片鲜红,搛入水中一曳,又似晚照流霞,迤逦间颜色逐渐褪去,妙不可言。
RR先未蘸调料,品尝肉片味道,口感咸香,问三娘这肉是否事先用酒、酱和花椒腌过,三娘默认,道:“你这小姑娘嘴还挺刁,能尝出这些味道。”
RR一笑,力邀三娘一同进食。三娘推辞一番,RR再三邀请,三娘便顺势坐下,与RR各自取了调料,涮着兔肉片,大快朵颐。
吃得开心,三娘主动告诉RR公子给这涮肉取了好听的名字,叫“拨霞供”。RR细问之下才知林泓精于厨艺,每日自己烹调膳食,常有创新。遂赞道:“你家公子屋宇典雅,处处雅洁,没想到他竟还擅做庖厨之事,日后他家娘子不知会省了多少心。”
三娘道:“那是。我家公子出身世家,相貌俊美,学识渊博,又会厨艺,不知多少姑娘想嫁给他。三天两头地总有些女子跑来在他周围晃荡,公子不理,她们还会编造身世想骗他收留。”
RR问她们如何编造,三娘告诉她:“总不过是家道中落,与父母失散,无地容身,身无分文,想跟着先生学艺之类。”
RR瞬间明白这便是三娘厌恶自己的原因,担心自己也是来骗林泓收留的。心想自己这种正经家破人散的才不会见色起意,忘了本来的目的呢。林泓再好,也羁留不住她寻找问樵老师的心……称问樵先生为老师是蒲伯的建议,说世人常称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为“老师”,这问樵先生居于山中,一看就是个老禅师,称他先生都不足以显示格外的尊重,RR见了他应该称其“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