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
那是顾澜在顶星的第四年,二十二岁。
凭借两部威尼斯电影节获奖最佳剧作的最佳男主角得主,以及三部国内火得霸屏热搜的商业电视剧,他当时已经风头无两,稳坐内娱流量一哥位置,又年纪很轻,正当最鲜活明亮干净清爽的年华,资历却远远碾压刚刚开始冒头的小鲜肉。
而他在顶星内部,已是开山劈海的老功臣,协助檀少历时四年,将一帮老股东遗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干净,填补坏账,重振雄风,让檀弈明坐稳了他的掌舵之位。
有些媒体会说他们是“双剑合璧”。
一个成为内娱顶流人气王,另一个则把公司变成了内娱商界第一大佬。
其实这是相辅相成的。
顾澜取得的成绩自然会帮助公司水涨船高。
而公司扬帆驰骋得更远,就会给他带来更多机会和名利。
顾澜喜欢做各种尝试,在二十二岁生日之前,他已经把能尝试的戏路都试了一遍。而他也只有二十二岁,眼里只想着挑战攀登更高的高峰,取得更耀目的成就。
檀弈明比他大四岁零六个月,正好更平和稳重些,更高瞻远瞩,更居安思危。他们是非常合适的搭档。
――但这也只是顾澜一厢情愿的想法。
因为他飞得太高太快了,难免会有一些风言风语,传他会和顶星分家,自己创业开公司做老板。
这也不是什么过度的恶意揣测,很多明星在自己有了资产底气后,都会独立创业。以当时的顾澜来说,资源、经验、人脉、号召力,他都有了。
只不过顾澜还太年轻罢了,独立创业的事,他暂时还没开始考虑。
那些风声他也有听到一耳,可他又不能发个公告,让大家都别那么揣测他。
就在这时,檀弈明给了他一个严峻的任务。
“《锁麟囊》?……我最近看了个网络小说,那里面有个类似的名字……”顾澜看到檀弈明给他的一份剧本,不由抖了抖眉毛。
理论上来说,他们公司那时候是不考虑做小说改编剧的。
但也是理论上来说,如果檀弈明执意要追赶下当下通俗流行赚一笔快钱,顾澜也不会扫了他的兴。
檀弈明却淡淡笑出了声:“这是一个著名京曲的名字,故事是以那个京曲为背景。我想让你评估下这个本子,看我们要不要投。”
“哦,我拿回去今晚看看吧。”
顾澜对戏曲实在了无研究,也提不起兴趣,天知道那晚他是怎么死撑着眼皮把几百页的剧本看完。
第二天,他一宿没睡,脑壳有点疼,揉着太阳穴强打精神,跟檀弈明回复:“故事还行,就是太长了!准备拍多少集?要是平台方、植入广告商再让水一水,就得有七八十集了……”
檀弈明道:“……这是电影剧本。”
“……电影剧本?当真?”顾澜闻言,重新掂量了下手里那刀厚厚的稿子,“这……是要拍成一个系列吧?像《复仇者联盟》那样?”
檀弈明被他的话逗得笑出了深深笑纹,勉强得体地扶着扶手椅,轻慢放下咖啡杯,似乎早有预料似的:“所以让你评估下么……”
顾澜心里有数,檀弈明让他评估,多半不是真的要做评估,而是势在必行。
公司有的是经验丰富的经纪人和导演团队,要评估剧本,也犯不着特地折磨他一晚上。
顾澜把那刀厚剧本忙收回怀里,无奈舔了下唇:“行吧。导演编剧是谁,我去见见他们,再跟你说怎么弄。”
檀弈明从一个文件柜里抽出了某份企划书,确认了下:“嗯……导演是吴海,编剧是言烬息。”
“……严进希?”顾澜愣了愣,“好像在哪听过……”
“拍过几部独立电影,在那个圈子有点小名气。”
言烬息比顾澜小几个月,当时二十一岁。
那时候,他混迹在独立电影圈,大众知名度还不是很高。
而顾澜的周遭已是名导名编遍地走,巨星名流如流水。花花世界,容易让人看迷了眼,他再怎么努力回忆,也想不起来是在哪听过类似的名字。
然后,他就见到了那个在花花世界中,跟他完全不一样的男人。
言烬息二十一岁时,不得不说,那种清爽单纯,纯粹的文艺气质,放在看过姹紫嫣红浮华胭脂的顾澜眼里,就像一朵纯净无垢的白玫瑰,漂亮精致,又有点脆弱。
那是一个蝉鸣很吵闹的夏天,他们约在一个咖啡馆。
门口的风铃响了之后,顾澜听着服务员迎宾的声音看过去。一个清爽明艳的少年推开玻璃门走进来,皮肤很白,把阳光反射得几乎晃眼,有着那个年纪的清秀细腻,小心翼翼地在大堂巡视探望。
等吴海叫了一个名字,朝他招手,他才看似谨慎地走过来。
“烬息,这是顾澜。哦,你肯定认识他,哈哈。”吴海虽然笑哈哈的,其实顾澜在他面前极具威压感,论资历论名气都不是一个量级,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他也有些紧张。
言烬息则显得更紧张,一边忙不迭地给顾澜点头,一边被吴海带着坐到顾澜旁边,在顾澜给他让出位置往边上挪了一下后,他似乎想礼貌地把桌上那杯咖啡也推到顾澜面前,却不慎差点洒了,让溅出的咖啡泼脏了一边袖口。
他穿着雪白的长袖衬衫,外面的烈阳和暑气仿佛与他完全无关,身上不但没有一丝汗迹,还散发出冷冷清雪似的气息。
顾澜把纸巾递过去时,他不知如何是好地接了,匆忙擦了两下,把袖口脏了的部分卷上去到肘窝,窘迫万分似的捏着那团纸巾,跟顾澜道谢,又道歉。
顾澜想,那冗长无比折磨了他一晚上的剧本,就是这人写的啊。
吴海说,这是言烬息第一次写剧本,还请他多指教。
聊了两句后,顾澜便问:“我是在哪里见过你吗?”
言烬息坐在他边上,隔开一人距离,几乎不敢转头抬眼看他,害羞似的轻轻说:“见过的。”
他把自己面前那杯咖啡里的银勺拨了拨,搅乱了勾花,又把勺子拿出来搁在蛋糕盘子边,拿起杯子,似乎想喝,却又半途放了回去,把银勺再次放进了杯子里。
“……是在去年的夏天,威尼斯电影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