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破阵 若是远嫁,你也跟着去?
“你可知我为何带你来此?”云桢见她发呆,转过手中拂尘在她脑门上敲了一下。
安平皱眉道:“你要说便说,不要动手。”
“我怎知你是否魂游天外?”云桢将拂尘抱在臂弯,遥望着青天,道:“若牺牲一人可拯救千万人,你说,值得吗?”
安平心里涌起不好的预感,警惕道:“只要牺牲的不是我,就值得。”
云桢似有不忍,轻叹道:“祖师说你命格诡异,摇摇未定,若想破命,便需大功德。而如今,最大的功德就是止战。若能让兵祸不再蔓延,可拯救万千黎民百姓。”
安平瞪大眼睛瞧着她,忽然冷笑道:“当年望海郡想与我朝结盟,欲求娶殿下,您怎么就没想过牺牲自己,为朝廷换得一个强大的盟友?”
云桢没想到她竟提起这一茬,神色微窘,清了清嗓子道:“当时年少,难免任性一些。如今情势危急,比不得当日。”
安平不由腹谤,云家人可真是自私凉薄,要牺牲别人时眼睛都不眨一下。
“你可知为何南云建国十六年,始终不见北云来犯,偏偏父皇刚一咽气,对岸就有异动?”
安平自是不知,因为这些年在家,与北云有关的一切都是禁忌。
“父皇是在祖母默许之下分疆裂土自立为帝的,”云桢不顾安平的惊愕,继续道:“十根手指有长有短,父母之心又岂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祖母生前最疼父皇,否则怎会破例立他为太子?明明姑母更适合做储君。”
真正的皇家秘辛,远比野史传闻中的还要滑稽离谱。
当年怀熹帝表面上将太子废黜除名,却又担心他不得善终,于是暗中命心腹助其逃亡。
擎天堡乃碧灵江最重要的门户,若非女帝首肯,作为叛逆的太子党又怎能顺利渡江前往天市城落脚?甚至公开与朝廷叫板,拥护太子自立?
世人只知碧灵江有天险可依,却不知除了擎天堡,就是蜉蝣岛派人在江上布下的阵法,名曰迷津,其中恶浪滔天凶险异常,任何船只有进无出。
北云若想攻打天市城,即便破了擎天堡的防线,也需渡过迷津,但迷津不破,一切都是徒劳。
“难道迷津已破?”安平骇然道。
云桢难得神色凝重,点头道:“今日得到消息,北云国师已经现身,迷津危在旦夕。”
“国师?”安平恍然一惊道:“听闻北云政局复杂,三府争权互不相让,怎么在南征之事上统一了意见?”
传闻北云承宁帝宠信国师,招致国相与公主不满,三人势同水火。
“政令虽出自相府,但承宁帝画敕,若她下令,国师焉敢不从?平日里政党相争也就罢了,军国大事面前可由不得马虎。”云桢道,“他既来了,我们必败。”
“以卵击石,自取灭亡,不如早日归降,”安平淡淡道:“本就是同室操戈,何必呢!用别人的命来全自己的王图霸业梦,实属无耻。”
云桢深以为然,“这话去和你父兄说吧!”
**
黑云压城,烈风如刀。
很多年后,那些幸存于世的人回忆起这场战争时,似乎还能感觉到天同十六年冬天的酷寒。
北云辅国大将军崔峦率十万大军,耗时三月终与溱江之上大败擎天堡。
堡主韩烈兄弟战死,长子韩络被其妹韩练绑缚与阵前献上,愿归降朝廷。
崔峦命人将韩络押送回朝,擎天堡暂交韩练掌管,负责后方军需,待收复南云后为其请功。
韩练表面恭顺,内心却悲慨至极。
韩家忠于朝廷,先帝秘谕,令其襄助逃亡的废太子,他们岂敢不从?
擎天堡与游龙堡各据望海山脉一端,世代结盟守望相助,却因当年匡扶废太子助其登基,以致游龙堡左右为难,最终不屑与其为伍,转而投奔了望海郡贺氏。
贺氏先祖贺钧书曾与已故朝华公主结为伉俪,并育有一子贺廷,便是第一代望海郡王。
贺廷与凤章公主(景徽帝)乃表姐弟,两人追随朝华公主多年,是她的左膀右臂。
贺氏也对光复云桑立下过汗马功劳,朝华公主遇刺,归朝不久便殁了,其后凤章公主登基,改元景徽,将望海郡永远划归与贺氏,并册封贺廷为望海郡王,世袭罔替。
贺廷立誓永远效忠云桑,之后回到封地,终身再未踏出一步。
当年云桑内乱同室操戈,两方人马都想争取望海郡支持,却被郡王严词拒绝,声称只忠于王朝而非君王。
游龙堡便是感其风骨,后来与望海郡结盟,彻底背离了多年老友擎天堡。
一朝天子一朝臣,当年怀熹帝令擎天堡助长子时,可没想过多年后她的幼女会如何清算昔日政敌。
韩练咬碎银牙和血吞,为了保全家族只得硬着头皮听命于崔峦。
她恨北云,毁她家业杀她亲族,却也恨南云,若是当年天同帝不逃往江南,他们家何至于遭此大劫?
七十六年前,云桑王朝几近覆灭时,二皇子云照夜逃往江南自立为帝,危难之际擎天堡项家一面对抗北燕一面号令群雄扶植帝室,本该是不世之功。
结果云照夜自私怯懦,不愿光复云桑,更不肯率众北伐,只想偏安一隅稳坐半壁江山,为了自保签下丧权辱国的条约,更是弃父母兄妹于不顾,甚至派人刺杀被北燕遣送回国的父皇天成帝,最终寒了天下有识之士的心。
反倒是身陷北燕的朝华公主志向高远不屈不挠,多年来卧薪尝胆历经磨难,最终结集各方反燕势力及云桑旧部,完成了本不可能的丰功伟绩。
当年朝华公主率军南下讨伐不义皇兄,在溱江驻军时派游龙堡堡主项飞前往说和,项家与韩家乃世交,但韩家那些年一直在为伪帝云照夜效命,而项家则追随朝华公主,辛苦奔走意图匡扶云桑正统。
项飞提出,只要擎天堡不阻挠正义之师渡江,待收复江南后大清算时,可在公主面前为韩家作保。
当时的擎天堡已是骑虎难下,只得同意。
可是谁又想得到,伪帝竟假借谈和之名派死士行刺。
朝华公主身受重伤,军政大权落在其子贺廷与侄女凤章公主手中。
贺廷并非云桑人,凤章公主则是伪帝亲女,他二人皆无资格讨伐云照夜。因恐夜长梦多,大军只得连夜开拔,回到了重建不久的紫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