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撷忧(上) 陛下宽厚仁慈,对待晚辈尤……
安平再次见到那张银面具,是在城们外。
她抬起头,看到高阔巍峨的城门和严肃整齐的队列,耳畔传来女官文雨略显惊疑的声音,“听说北云国相与国师亲自来迎,却不知是何用意,我们需小心行事,切莫自乱阵脚。”
她本以为国师滞留南云未归,没想到竟先行一步回到了京城。
更意外的是,她何德何能,竟劳烦日理万机的国相与万民瞩目的国师亲迎?
北云女帝究竟是何居心?
城门五阙,独留左手第一门专为迎客,铺红毯张华彩,两列甲兵持枪荷戟,将看热闹的百姓隔绝在外。
十余名官员正站在门洞中翘首以待,为首二人,一人白衣白发银面具,身材挺拔颀长,气质卓尔不群。另一人紫袍金绶威仪端方,想来便是国相李素和。
还不等安平看清楚那女官的相貌,她已大步迎上前来。
安平急忙见礼,女官却是笑着扶住她手臂,道:“小姐远道而来,一路辛苦。”
“劳烦国相大人亲自来接,小女愧不敢受。”她虽亲切随和,安平却不敢掉以轻心,愈发忐忑不安。
“受得起!”李素和携起她的手走向那白衣人,道:“这位是本朝国师,小姐想必不陌生吧!”
安平要行礼,却被李素和拦住,道:“也无需拜他。”
安平愈发迷惑,却又不敢问,只道:“久闻国师大名,但在江南时并无缘得见。”
白衣人并未言语,转头朝后面做了个手势,便有侍从捧着清水棉帕侍候她洗手。
“小姐鞍马劳顿,定已疲惫不堪。我人奉陛下之美在此迎候,已备了薄酒小菜,先垫垫肚子再进宫面圣吧!”他的声音极为陌生,清冷淡漠好似不食人间烟火。
安平忙再三谢过,入城时好容易瞅到机会,忙悄悄走到国师身畔,小声问道:“国师大人,您的弟子风涟现在何处?”
“触犯门规,已关了禁闭。”他淡淡道,“小姐若真的为了他好,往后莫再外人面前提到。”
安平顿觉颓丧,想到他先前还在自己面前夸下海口,说进京后会护她如何如何,可现在却自身难保……
不对呀,李素和为何为觉得她与国师认识?
众所周知,北云国师下江南,破了迷津大阵,却定下和亲之事,但韩练没见过国师,她也没见过,她在等国师的时候等来了风涟――会不会风涟就是国师本人?
一个人的脸容可以伪装,但头发总不能变颜色吧?
席间只有李素和陪坐,国师如木偶泥塑般在一边打坐,全程一言不发。
安平心事重重,哪里吃得下?只是不好推拒,只得随意用了些酒菜,又重新登车,准备进宫面见承宁帝。
前有国师与国相的轿辇开路,纵使街市繁华人潮拥挤,他们依旧畅通无阻。
“小姐、小姐,”夕照趴在窗口,好奇道:“你看,北云女子都是随意抛头露面呀,我瞧了半日,竟没看到一个遮遮掩掩的。”
安平随口道:“这有何惊讶?他们的国君和宰相都是女子呢!”
车马粼粼,直行了一个多时辰才到皇城外。
天街深远,楼宇高阔,抬头仰望,便觉有股逼人气势,与之相比,南云王宫只能算小门小户。
进了朝阳门,迎面便是一片巨大的广场。
广场中有五座造型精美的汉白玉石桥,分别与朝阳门的五个门洞相对应。
这几日大雪不断,可脚底下的道路却清扫的干干净净,连石雕纹路间都不见半点残冰。
红墙白雪,本该是极其瑰丽的景色,奈何天色阴沉,一切便都显得黯淡无光。
过桥之后,又行了十余丈,便到了凤阳门外。
两名青袄宫女迎上前,见礼后道:“陛下与平章王在开阳殿!”
安平已经走得腿脚酸软困顿不堪了,但听到平章王这三个字登时精神一震,脑中不由回想起韩练的话。
和亲是不可能的,他们母子不会聚在一起,商议着如何处置她吧?
**
殿中灯火通明,阶前早有女官在迎候,见他们过来忙道:“陛下有令,请国师大人先去见驾。”
安平轻轻舒了口气,李素和笑着道:“莫要紧张,陛下宽厚仁慈,对待晚辈尤为和蔼。”
安平勉强笑了一下,心道她对待仇敌自然另当别论。
不一会儿女官出来,道:“国相大人政务繁忙,先请回吧!”
李素和诧异道:“百忙中拉我出来,就只是为了虚张声势?”
女官忍俊不禁,道:“陛下也是看您太过辛苦,不忍劳烦。”
李素和走后,女官便将安平领了进去。
殿中极为亮堂,两列枝灯高照,幽香袅袅,富丽堂皇。
安平神情迷茫的跟着女官入内,看到巨幅凤穿牡丹屏风前坐着一名年约三旬的紫袍丽人,容色清隽,眉眼慈和,虽未开口,但神情竟比李素和还要亲切。
待要看清,又生怕唐突,忙跪下大礼参拜。
殿中似乎还有其他人,可她并未来得及去看,脑海中乱哄哄地,竟说不上来是紧张还是害怕。
女帝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怖,也许真的是她杞人忧天了?
她以额触地不敢抬头,静静等着女帝宣她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