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浪子计策 - 大周女帝 - 誓月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大周女帝 >

第112章 浪子计策

辽国东部。

赵梧桐带着几个人上了岸,她跟这边部落的人熟着呢,常年都是她在交易,语言都能说上两句。

这边的部落,也就是室韦部落大一点,但也大不到哪儿去,若是真的人口庞大了,就会被辽国朝廷给拆散。毕竟辽国只希望他们是自己辖下的一个个小小的可控部落罢了。

但如同辽国的主体契丹部落是从这样的一些部落里面发展出来的一样,几百年过去了,这边的部落也渐渐地生长,开始出现了一些天赋异禀的领袖,也开始出现一些有潜质的部落。

这一回,赵梧桐便应了薛知景的要求,带着一批武器,准备资助这边最大的室韦部落。

室韦部落还处在非常原始的时期,大概是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混合体,其实若不是他们所处的区域产铁,他们应该会长期处在蒙昧的石器时代吧。

当年薛知景被当作奴隶贩卖过来,就是室韦人想要汉人帮他们种地,他们也想过安定的生活,有丰富的物产,也成熟的文化,有强大的武力。

赵梧桐的到来受到了室韦部落首领的热烈欢迎,赵梧桐自然单刀直入地表示要跟他们做贸易。

首领很担心,自己所有的东西无法换取赵梧桐带来的武器和粮食,他只能提供一些动物皮毛以及一些还没有锻造的铁。

赵梧桐按照薛知景的嘱咐,跟这个首领要了一片地,区域是海边一个有一大片优良港湾的地方。

“要地?”

赵梧桐笑笑,“以后我们想长期跟首领贸易,你也知道,海上风大浪大,来回时间这么久,我们就想要一片属于大成的土地,在这里建一座贸易城市,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货物送过来,你们部落的人买什么就可以到那座城市里去购买,不用再每次等我们的船了,一年四季都可以贸易了。”

若是赵梧桐这样半商半海盗的人,根本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他们更愿意占据一座岛,周围都大海,没有谁能来攻击他们。也就是薛知景,盘子摊得大,才想要在别人的土地上占一片地。

赵梧桐大概都能猜到她的后续安排,什么移民过来,派驻军队啊。这简直就是在辽国的后院开了个门。

更别提她还想要室韦部落的人给她当前锋呢。

这一堆堆的武器,可不是闹着玩的。

首领虽然心有不安,但看着赵梧桐运来的成熟武器,心中火热,有了这样的武器,他不但可以占据更多的森林、草场和耕地,更是可以合并周围的好几个部落,甚至对抗辽国朝廷的租税。

最终便谈了下来,赵梧桐也将这些武器和粮食移交给了首领,并且赵梧桐忽悠那首领说,现在他们大成在南方牵制着辽国的主力部队,他们现在若是起兵反抗辽国东部地区负责管理他们的贵族的话,一定会成功的。

赵梧桐当了这么多年的海盗了,也是个忽悠的好手,特别是趁火打劫的事情,一说一个准。

这边,她回到租借的海湾处时,留守军事学院的学生正在拷问几个抓到的奸细,他们便是辽国南京城派出来打探他们海军陆战队虚实的。

军事学院的学生在这段时间可算是迅速成长了,如薛知景所计划的那样,实战带给了他们在学校里面更多的实践机会。

所以他们守也守得严实,对奸细抓也抓得迅速。

不过,奸细这种,很多时候容易抓漏了,海军陆战的真实情况已经不太守得住了。

赵梧桐跟这些军事学院的学生关系平等,也不好过多地介入他们的拷问,只说不能放他们走,留船上当收拾卫生的仆役吧。

另外,商议了一下,怎么在这片港口建立一个简易的营地,估计还有活儿要干了。

赵梧桐决定给自己建个大房子,以后她要在这里倾销她的货物。

那边,陈棠已经带着她从晋国公手里借来的兵开往了辽国。

从晋国公辖区越过东部的山脉,便直接进入到了辽国和大成名义上的边境线,雄州边境线上,现在,这里几乎没有什么驻军,有的都是居住着汉人的城池以及一些游牧在草原的部落。

陈棠的策略是骚扰。

晋国公的兵不算多,陈棠几乎将各个州府用来维持治安的兵马都给拉了出来,同时还在路上招揽了不少贫民,拉扯了一个战斗力不算太好的部队。

他们就像一支游击部队一样,游荡在辽国的腹地,骚扰一下汉人居住的城池,再抢一抢游牧部落的牛羊。

不论是供汉人居住的城池,还是其它部落的游牧聚居地,驻军数量极为有限,陈棠的军队可以说横扫各处,势如破竹。

薛知景给她的任务是,不用占领一城一地,就当自己是个浪子,万花丛中过,片叶不留身。

整个辽国的腹地都快疯了,因为主力军团不在,各地的防卫都极为薄弱,一个个听说谁谁谁被抢了,那个从大成流窜过来的军团又要去哪儿了,都有些心里发紧。

虽然他们暂时没有没有占据某个城池,但是未知的恐惧却更让人恐惧,因为完全不知道这个军团到底要做什么。

淮河北大营。

薛知景到底还是没能去到萧烈歌的帐篷,但她明显能感觉到,萧烈歌对她越来越柔和了。最近这段时间的死缠烂打总算还是有些效果的。

她很开心,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又是一个傍晚,萧烈歌让人来叫薛知景一起出去溜达溜达。

虽然不清楚萧烈歌是不是有事情要跟她商谈,但能主动找她了,这也算是一个进步,两个人的关系,总算是慢慢地恢复了。

萧烈歌和薛知景骑着马,身后跟着一些女奴和侍从,在平坦的野外缓缓地行走着。

正是冬末春初的时节,远远的望去,似乎大地都绿了,但是走近细看,那些草什么的却根本看不见,周围仍旧是一片土黄色的原野。

他们行走的地方是一块可容三匹马并排行走的马路,马路中间还留有马车前进留下的深深车辙。

薛知景看着马路边像是原野的地方,笑着对萧烈歌说,“现在看起来是荒野了,但耕种起来,可都是良田啊。”

萧烈歌随口问道,“这片种什么?”

“高粱,小麦,小米。”薛知景也不算特别了解,“都是这片土地上种植了几千年的作物了,一亩多地的产出便能养活一个人,哎,现在应该都抛荒了吧,你们辽国大军过境,谁都不敢这儿待着了。”

萧烈歌看了看薛知景,“你这是在责备我?”

薛知景瞥了她一眼,那意思是,我就责备你了,你能把我咋地,但脸上却染上了笑意,“我只是在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萧烈歌扬了扬下巴,“等春天来了,我下个诏书,让汉人们都回来,该怎么种地怎么种,以后你们大成朝廷收多少税,我们就收多少。以前在北方,我们也是这么对待汉人的,你放心,我不会让他们当奴隶,也不会将这片地方改成草场的。”

薛知景也算是放弃了,再怎么谈,萧烈歌看来也是不会轻易后退的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