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康熙十七年 - 朕的后宫大有问题 - 年糕粉丝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九十八章 康熙十七年

“皇上息怒!”保和殿内,大臣们纷纷跪下请罪。

“要朕如何息怒?如果科举宣召的人才只是这种人,那这科举不要也罢!”康熙冷笑一声,“从今日起,应科举入仕者,选为进士者必须先通过新建学校的考试方可正式入职六部。如若通不过,就给朕再回家读一年书考一次吧!等到什么时候能够考过才准正式入仕!”

“臣遵旨。”众朝臣相识苦笑。

不少人向着明珠的后背投去哀怨的一眼――经过这个测试,别说原本想阻止皇上的念头,反而让皇上顺水推舟,摆出更大一个难关。

在场不少官员更是心中一凛,一个个都泛着嘀咕要去好好研究一番,以免轮到自己身上,到时候在皇上面前出丑可就丢脸丢大发了!

退了朝,康熙面色紧绷,在东暖阁中来回走动,显得烦躁极了。

“皇上,这事儿不是正在按您的想法顺利进行吗?”梁九功左思右想还是摸不清康熙究竟在焦虑什么,按捺不住好奇心小声的询问。

“的确是按着朕的心思在进行,只是朕没有想到户部现有的这些官员居然不中用到如此境界。”康熙火气勃发,恨声斥道。

也难怪林如海当日将这个主意想出来――没错!这挑选在算术上略有基础的十名匠人早就在这几天恶补了算数,到了今日已经大约可以到后世小学毕业到初中生的程度。

纳兰明珠更是提前就知道了要当众测试的事情,不过明珠的确不敢相信户部的官员居然连这等事也不会做――只怕这回的结果就连他都想象不到!

这种只能算前世初中程度的题目,在这里却轻易的让这些户部官员茫然失措……实在让康熙大为震惊。

也难怪林如海把握十足,只怕是早就对这些个小官心生厌恶了!

“如果换上精通算术,清楚明白工程、水力、农务之上上去,只怕是效率要翻上一两倍都不止。

就如同上一回勒辅上书河道决口一小段请求拨款,户部计算后拨款百万两,结果勒辅门下有人计算后只取了中间的十一万两,剩下的均被退回户部,最后用十一万两就完成了堵口的任务。”

康熙对着梁九功侃侃而述:“如若勒辅是名贪官,那他拿了户部的百万两,然后花了十一万两补窟窿,然后剩下的八十九万两少许分给其余人,剩下的中饱私囊,朕也不会知道。

这钱就如同流水般花了出去,若是每个工程都是如此……你说这银两能够省下来多多少?朕只怕内务府手脚也是如此不干净呢!”

梁九功一愣,这话说了一半怎么突然转到清理奴才一事上……半响,他倒抽了口冷气,结结巴巴的:“皇上,您的意思是内务府中饱私囊?”

“装什么装,搞得好像你不知道一般!”康熙没好气的白了梁九功一眼。

梁九功答是也不是,答不是也不是,僵出一张难看的笑脸来。

“内务府,也是应该好好整顿一番了。”康熙没避着梁九功,声音冷厉,让梁九功心下一颤。

“朕说的话,可别漏出去。”康熙瞥了梁九功一眼淡淡的开口。

“是,奴才明白!”在心中给内务府的人喊个佛号,梁九功低眉顺眼的附和着。

随着朝臣们下朝回家,朝上的消息也是一传百,百传千。

很快,京城到处的墙上被贴上了康熙亲手所写的[告天下学子书]。其中最为吸引学子的还是那一句:《四书章句集注》从明年科举考试的答案注解上被取消,学子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选择旧式试卷和新式试卷作答。

至于新晋进士们需要经过二次考核才能进六部各地工作的事情,还不在这些学子的考虑范围中。

至于其他在文中所说的,例如将在京城开办图书馆、出版社,和一所中央学堂,则让学子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觉得单独的字都认识,分开却是完全不知道什么含义。

和康熙认为会马上引起轰动的中央学堂相反,最先引起瞩目的反而是京城图书馆。

随着京城中南门附近预留的空地开始修建建筑,加上知情的官宦子弟开始在各种吟诗会中夸夸其谈,很快图书馆是给广大贫困学子免费借书一事深入人心。

京城的贫民百姓和从外头来的贫困学子,都一个个巴巴的,只恨不得每日盯着这座图书馆早日能够建成好进去看个究竟。

心思巧妙的商贩们已经买下了周末的铺子,都是喝茶的茶馆或者吃饭的酒楼,也一心只求等着图书馆开业也可以一起大赚一票。

倒是被康熙寄予厚望的中央学堂无人问津,中央学堂的第一期学生,主要招收的都是有一定文化基础或者见识的匠人后裔,还有一些出身贫贱但是有志向从事会计、工匠、农务、水利工作的老百姓。

所谓会计,即是从事财政事务的从业官员,康熙采用了后世‘会计’的名称。可这样一来,与工匠之类的放在一起,让不明就里的老百姓第一反应却是学出来当账房先生用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三样工作,说白了都是泥腿子,着实和一般人所想的那些个坐在高堂之上的官员差距极大。

因此,报名的人大多是在郊外农庄早就知道内情的匠人和其亲属,外面极少有人来报名读书。

对此,很快一道圣旨又从宫中传出:皇帝将亲自出任中央学堂的第一任名誉校长,户部侍郎兼侍读学士林如海为中央学堂第一任校长,凡是经过中央学堂考核,在中央学堂学习合格生将录用至户部、工部实习,实习合格者可转正为官。

消息一出,原本还想要观望一番再做决定的官宦人家险些将林府的门槛都踏平!

要知道豪门世族中多的是科举无能,最终只能沦落成一般老百姓的偏支旁门,如同荣国府一般能让贾政蒙荫入仕的仅仅数人罢了――看看荣国府宁国府现在的旁支过得有多凄惨就知道后果!

还有一些几次三番参加科举却没有中举的学子,也此刻开始心痒痒了――他们当然不愿意去当匠人,可是若是通过考核就可以去六部当官,到时候转到别的部门甚至回到地方上去也是有可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也纷纷的赶到报名处报名。

原先被众人看不上眼的四门课,尤其是会计一课,瞬间报名人数就破百,到了第一期学生报名的截止时间,居然足有两三百号人。

“皇上,这报名人数实在太多了怎么办?”林如海微微躬身,亲自将一长摞名单双手奉给康熙。

“呵呵,中间只怕大部分都是想抱着有个捷径可以为官。”

康熙哪里会不懂这些报名的官宦人家子弟的心思,加上户部六品以下的官员都需要重新考核才能上任,林如海的压力可想而知。

林如海唯有苦笑一声。里面来的不止是普通的汉臣之子,更有不少八旗子弟,家中权贵更是数不甚数――林如海实在不知应该如何是好,只好将这一份名单直接交予皇上处置。

“既然想上,你安排让他们集体入学。”康熙垂下眼眸,漫不经心的喝了口茶缓缓开口。

“皇上,这其他三门课人数尚可,可是光会计一门,足有两百四十二名学生,臣等就算是全部派上也不够用啊!”林如海吓了一跳,惶恐的摇晃着双手。

“你和明珠说下,他手下还有些能干的,这两百四十二名学子分成五个班,每个班分两人管理,只学习《几何原本》、《坤舆格致》两本书籍,然后三个月后统一进行考试,当然这个消息不要提前告诉这些学生。等到三个月后考试不及格者一律开除即可。”

康熙看了眼被吓得魂不附体的林如海,贴心的补充道:“这三个月你们的确会累些,不过三个月以后能坚持下来的官宦子弟,大多也有调教的可能性。”

林如海想了想,下意识的松了口气:“这班级的分法……?”

“若是将官宦子弟与平民百姓放一起,只怕到时候又惹出是非,如海就辛苦一些,将匠人出身和普通学子放在一起,至于官宦子弟分开安排即可。”

“是,臣明白!”

很快的,京城的老百姓就发现在京城东面的郊外,以极快的速度出现一间占地面积极广的宅院。远比寻常人家高大厚重,足有两三人高的朱漆大门高耸在外,院墙却不如众人想象那样被秘封,而是隔着三四步就做了一扇镂空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