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康熙十七年 - 朕的后宫大有问题 - 年糕粉丝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零二章 康熙十七年

看着敏嫔的表情,董含双哪里会不懂她的心思。只怕是和她当年一般起了悔恨的心思,当年她还有皇太后作为后盾拼死给她留了一条活路,而眼前的敏嫔只怕是……

董含双一边观察着敏嫔的反应,一边继续说道:“顺福楼是你们家的,也就是顺福商店也是你们家的?那真是有些可惜了,这几年可都倒闭了不少……”

“我虽然是入宫了,不过家里还有兄长母亲管着,倒是没有人提起过?”

“敏嫔娘娘不知。”董含双却是摇了摇头,“顺福商店前几年经营顺利,那是因为售卖的商品珍惜,大多是少见的舶来品。可是在其中收益最大的钟表眼镜望远镜之类的,工艺早就被大清摸透,甚至自主研发升级,独立制造,不少还出口到海外。

这些东西的工艺也不是像以往一般只掌握在一两家人手上,几乎京城每一家商店都有销售。顺福商店前几年还占着量少稀有的名头,这两年却是价格高昂品质也比不上其他商家,自然而然就落后了。”

“……不用进口,自己可以制作?”敏嫔掩不住面上的惊容。身为庶女出身的自己,入宫这几年自然联系不上额娘和阿玛,唯独可以入宫的嫡母,却是视自己为眼中钉见也不愿意见一面,哪里会告诉她家中的事情。

她垂下眼帘,搁在膝盖上的双手下意识的抓紧了衣裳。

董含双敏锐的察觉到敏嫔的态度转变,端起茶盏含笑饮了一口:“敏嫔娘娘真是可惜了,入宫以后外头的变化您知晓的自然比较少,现在这些舶来品早就不热销了,热销的还是我们这边出产给海外诸国的!”

“竟然已经变得如此……”敏嫔听得是目瞪口呆,入宫几年她倒是如同后世坐牢一般,在董含双嘴里是习以为常的普通事情,却是让她一愣一愣。

听得时间越长,敏嫔心中的忧伤更盛,对着董含双也是越发的羡慕了。

突然她注意到一个细节,惊讶的开口:“董姐姐,您这身装束,您还没有成婚出嫁?”

眼前的董含双甚至比自己还大上几岁,从外貌看更是完全是不起眼,仔细看着却有些像是京城里的蒙古妇人。

尤其那双眼睛,瞳仁居然是淡褐色的,她的头发被挽起,将发蟠交叉盘叠于头顶上,堆成一个高髻,一根无花无纹的素银长簪斜插在发髻中。

这个发型叫做盘桓髻,向来只有未出阁的小姐才能用的――敏嫔入宫以前也经常扎。

董含双点了点头笑道:“是的。”

在十八岁没有出嫁就被认为是老姑娘的现在,居然有像董姑娘一般还活得轻松自在的人在。别说敏嫔吓了一跳,伺候敏嫔的宫女们也一个个抬起头,又是惊愕又是恐慌的注视着这位董姑娘,甚至有人眼底明显地露出鄙夷之色来。

“姐姐,姐姐不怕别人闲言碎语吗?”敏嫔说话都打着结巴,“你家里人没……”

“这又何妨?”董含双笑着说道,“如果全听着别人的闲言碎语生活,那还叫什么自己的人生?我以往是过得贫苦了些,也不得不投奔远方亲戚勉强过活,不敢联系家中族人。不过现在也是大公主和二公主的女师,皇上还有心让我日后去中央学堂为学子教书!”

董含双面上闪烁的光彩是敏嫔在这里久未见过的了,她愣在当场,只记得董含双嘴唇开开合合,却是完全记不清她接下来的话语。

等她醒过神来,已经回到了听竹轩中。听竹轩的风景很好,她怔怔的依靠在窗边,望着夕阳下,波光粼粼的南海湖面,望着那些自由自在的鸟雀在湖面上飞行,心中是万千惆怅。

“主子,别想了。董姑娘的日子怎么有小主您过得舒畅?”木棉附在她耳边悄声说,“好不容易到行宫来,咱们看看风景想想好事儿吧。”

“好事儿?这宫里又哪来的好事儿?走出紫禁城进了西苑行宫,说白了也就从一个小的牢笼进入了一个大的牢笼,又有什么区别来着。”敏嫔恹恹的说道。

“主子在胡说些什么!董姑娘那番胡说八道,指不定是想巴上皇上而没有地方找门路!嫉妒羡慕主子您才是!指不准还是犯了错才从家里逃出来的!”

木棉不以为然,甚至深以为然的鄙视着那位董姑娘:“您想想这世道,哪里有这个岁数的女人还不结婚甚至在外面游荡?只怕说出家门,一家子人都要蒙羞!只怕那董姑娘不是投奔远亲,而是私奔――”

“住口!你根本不懂!去去去!让本小主静一静!”敏嫔烦躁的怼了一句,气呼呼的将木棉和一干伺候的宫人打发出寝殿。

唯独自己独自站在殿内,环视着四周堪称华贵的装饰,敏嫔却只觉得鼻尖一阵发酸,酸涩的味道直涌到心间:“我真是……在做什么啊!”

……

夜间。

如银盘般的满月高挂在天空,银色的光辉洒落在大地上。夏日蛙虫在路边叫得格外响亮畅快,空无一人的小道上,康熙穿着一身常服,带着梁九功和四名侍卫一同走向大门紧闭的‘梦回斋’。

只见领头的侍卫怀疑而警戒的观察着四周,手指轻轻的在门上叩叩敲击两下,片刻后梦回斋的大门就被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妇人打开。

她探出头来,微驼着脊背,颤巍巍的抬头打量康熙一番,脚步蹒跚的模样让人十足担心。她吃力的拉开门,闷不吭声的弯腰摆手请一行人进来。

“放肆!”见老妇人见到皇帝居然是礼都不行,跟在康熙身后的曹寅拧眉低喝一声。

“子清!”康熙喊了一句,沉默的摇了摇头。这名老妇人是他专门寻人找来的农妇――哑巴,不会写字,没有亲眷。

老妇人呆呆的看了两眼,垂下眼帘领在前头一直将人送到书房的大门外。康熙点了点头,示意老妇人退下后,留下梁九功在门外,将身后四名侍卫一同带入这间书房之中。

四名御前侍卫都可谓是百里挑一的饱学之士,此刻一个个都屏住呼吸凝神环视周围,不由得暗暗惊奇,原来置身所在竟似是一座从外观上丝毫不起眼的,内在却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的书房。

四周是直通屋顶的书架,一张可以折叠的木梯搁在一旁,书籍琳琅满目,不少都是罕见的古籍,更让四名侍卫惊奇的是里面甚至不止有,也有英语、西班牙语甚至更多他们也不清楚的外文书籍。

以至于侍卫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只恨不得将这些书籍取下来慢慢细读一番。

这里是哪位大家的居住之地?又怎么会坐落在西苑行宫这里?还是说这里其实是皇上所用的书房?

四人心里升起一丝好奇心,又对于皇上深更半夜带着他们来到这里颇为不解。

突然间,一阵极为轻微的珠帘晃动声响起,这一下子吸引了侍卫们的注意力,众人连忙小心上前簇拥在康熙的身边,满是警惕的看着声音的来源处。

珠帘后走出的是一名年轻丫鬟,她掀起珠帘,请着董含双从里面走出来,然后冲着康熙蹲下一福就直接垂首退了出去。

独留下孤身一人的董含双含笑默默注视在场众人。

四名侍卫原以为里面会出现一名捻须的文士才对,却没有预料到出现的却是一名女子,一时之间面上都是一片茫然,不由得手足无措。

愣了几秒以后,他们或是下意识倒退一步,或是掩面侧身避开直视董含双,呐呐片刻几人似乎才恢复冷静。他们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纳兰性德率先硬着头皮拱手:“皇上,这位姑娘是何人?”

“这位,就是以后你们四人的老师。”康熙平静的开口,可这话语却像是一道惊雷在耳边炸响,让四人只觉得头晕眼眩。

“皇上,您说的,说的是这位姑娘?”纳兰性德下意识就想要开口质疑,就突然想到了阿玛在他出发前一晚对他说的话。

他剩下的话语含在嘴边却是没有吐出去,沉思半响试探着缓缓向董含双拱手询问:“姑娘姓董?”

董含双又笑了,然后点了点头。

纳兰性德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深吸一口气后却是有礼有节,拱手长鞠一躬:“学生纳兰性德见过董师傅。”

“容若?”曹寅一愣,心知纳兰性德可不是这么容易就被人折服的,双眼带着孤疑和疑问仔细的打量着面前的董姑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