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天地同心(32) [VIP] - 守护我的祖国快穿 - 月海妖后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74章 天地同心(32) [VIP]

原本实验室主任担心廖净只是因为公职在身,不得不回来,有可能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时不时过去关心一下他的状态,没想到他好像真的想通了,虽然不说话,但是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跟之前不一样。

“有什么喜事吗?”他忍不住问道。

廖净一边忙着手上的活,一边回答:“哎就是想通了,大家都是为了工作,把工作做好了,对我也有好处。”

说得非常正气凛然。

人家都这么积极了,还像盯不肯读书的小孩子,就太不像话了,主任便再没有多问他什么。

钱倩则一直盯着他,她发现廖净比以前更加勤奋地记笔记。

不能说记笔记是错的,但是事出反常必有妖。

“我听储向前说,他刚投了一篇论文出去,想赶上明年评高工,你投了吗?”钱倩故意问廖净。

他没好气的回答:“现在这么忙,哪有时间投,对象都差点给你搅黄了,现在更有时间投入革命工作。”

钱倩不以为意:“别生气嘛,我也是为了保密的需要,我听说上个月有一个自称台湾教授的人,打着调查的名义,其实是刺探情报。骗了好几个大学生给他提供信息,要不是大学生发现不对,及时向公安机关反应,他们也要出事。”

廖净正在写字的手一顿,转向钱倩:“大学生能让他刺探什么情报?高考题还是考研题?”

“那几个大学生是军迷,哦,就是军事爱好者,平时会订一些相关的杂志看,什么舰船枪械的,那个人就让大学生代购杂志寄给他。那几个学生照做了,后来他继续问他们,有没有同学在军校,军校有什么条例纪律的时候,其中一个大学生反应过来觉得不对,才去找了学校承认自己寄了杂志。”

“公开发行的杂志有什么问题?”廖净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拳头,手心里都是汗,他已经发现自己的想法,与这些大学生一样,而且,他们还是寄的已经公开发行的杂志,自己这是保密项目。

“当然有问题了,杂志是有发行地的呀,那几个学生寄的杂志都是仅限大陆地区发行。”

钱倩的表情十分放松,好像就在说毫不相关的八卦一样:“讲道理,现在出国的人这么多,如果是不限制的东西,国外的人想要,完全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拿,怎么会鬼鬼祟祟找私人拿呢?如果国家想让国外知道,那也会通过官方渠道公告,个人说出去,哪怕只是提前说出去,都可能会惹上麻烦。”

“还有这种事,头一回听说,不过这种事也跟我们没什么关系,我还有一个数据要做,先不聊了。”廖净又低下头,不再与钱倩说话。

钱倩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提醒也有了,面子也留了,如果他还是执迷不悟,那就没有什么“我因无知犯下罪行”,就是存心的。

又是一段非常紧张的测试时间,钱倩拿出了新配方,配方是有,但是变数非常多。

做氧化层的时候,电流量差一点点就会差很多。

还有在做预处理的时候,错把磷酸拿成硫酸,最后的结果也截然不同。

又是连续奋战一星期,实验室里的人又是吃住都不离开实验楼。

最后,大家确定钱倩提提供的材料配方绝对没有问题,之所以还存在变形的情况,那不是材料的错,而是铸造和焊接工艺的问题。

负责这两个项目的工程师继续奋战,其中负责焊接部分的正是廖净。

确定他一时半会儿没有什么正当理由可以离开实验楼,钱倩决定再去试探试探刘跃,如果都是冲着卫星来的,那就一锅端了,也省得让公安人员劳累着,要跑两趟。

她又来到工业大学材料系,到了办公室,却听说刘跃出差了,要下周才回来。

钱倩便向他同办公室的老师打听:

“刘跃去哪了?”

“首都。”

“学术交流啊?”

“大概是吧,是他的项目,具体我也不知道。”

钱倩把要还给他的书放在桌上便离开了,与宋雪,以及过去的经验相比,刘跃的态度实在不怎么积极,人家宋雪都追到厂里来了,他也就借着帮忙送书去过一次,这是欲擒故纵还是自己冤枉他了?

不过既然人不在本地,那暂时也没什么可以做的。

钱倩回到实验室,所有人都在忙碌着,唯独少了廖净,她问小柯:“知道廖工去哪了吗?”

“他说要出去一下,晚点回来。”

钱倩扫了一眼他的桌子,那本记着实验数据的笔记本还在。

不过想想也是,现在还没有成功,数据根本就不值钱,拿出去卖,也不会有人买的,敌特的经费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又过了三个多小时,廖净又回来了,哼着小曲,手里还拎着一大罐麦乳精,小柯见状打趣道:“廖工真会保养,还喝麦乳精。”

廖净得意地一笑:“你也去找个对象,就有麦乳精喝了。”

“啧啧,我说你怎么不拎回宿舍,非得往我们眼皮子底下放,啧啧,原来是有对象了啊。”小柯咂咂嘴。

“来来来,把你的杯子拿来,给你充一杯,给你把酸味儿给中和中和。”

小柯喜滋滋地端着杯子过来,一边喝着一边说:“哎,还是我们廖工会疼人,真大方。”

惹得一众人等笑起来:“小柯,你的出息呢?”

“在这呢。”小柯指指杯子。

放松的时间很快结束,实验室里使用的焊接法,成功率很低,而且以现在的测量技术,根本找不着失败的原因。

每次焊接,都像在开盲盒,直到完全出来,才能知道是不是成功。

又一次的尝试,整个实验室的人都围在旁边看。

老家在江西的总工叹了口气:“我咋觉得,我这不是在钢铁厂上班,倒像我家那边烧窑的,每批瓷器都不定出什么妖蛾子。”

“是啊,咱们这成功率也太低了,低得跟烧窑变似的。”另一位工程师是总工的老乡,两人发出同样的感慨。?

另一位工程师抹了一把头上的汗:“嘿,我就不信了,生个孩子不定像爹还是像妈,这全程管控的铝合金,还管不了了!”

话放出去没多久,成品出来,又失败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