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倒V结束】
杨建军和杨嘉博都住在农庄,杨家的屋子其实跟毛房差不多。杨建军干脆将屋子锁了,等有钱了再好好装修。现在看来是农庄住着更舒适,但这里是父母传下来的家。杨奶奶和张爷爷一直想将家好好弄起来,但是杨建军没能力,等他有能力了,肯定会将这里也建设成温馨舒适的家。
卫靖回去之后,经常给杨嘉博写信、打电话,杨嘉博每次去交电话费都会发现话费越来越高。想想卫靖那边,估计不会比他少吧?反正他也不知道国外怎么收费,感觉有些心虚。
“嘉嘉,有你的信。”杨建军从屋外走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封信。
杨嘉博不用看也知道,肯定是卫靖写来的。他的邮费最近也涨了不少,原本他想给卫靖寄点东西。但现在没有快递公司,只有邮局,费用高不说,还特别特别慢。杨嘉博怀念的东西又多了一样――快递。于是他又忍不住向卫靖吐槽抱怨。
卫靖和杨嘉博开玩笑说,他可以去开一家快递公司啊。杨嘉博立即拒绝,他格局太小玩不转。
转眼四年过去,到了2004年。杨家的乌泉农庄已经完全建成,成了远近闻名的地方。农庄的名字是杨嘉博取的,名字来源于小何首乌和山上的泉眼。
整个农庄被花墙包围,到了五六月份一团团粉色的花朵开满花墙,煞是好看。农庄大门是用竹子和茅草搭建,天然去雕琢,给人一种质朴的感觉。
沿着青石板路往农庄内走去,首先看到的是一条被绿色藤蔓缠绕的长廊,绿色长廊一直延伸到山顶。走在长廊中点点光芒落下,带着几分诗意,几分梦幻。长廊在山脚下,又分出了两个不同的路口,右边可以看到莲池水榭、绿柳竹屋,左边可以看到拱桥小溪,白墙灰瓦。山上的溪水蜿蜒流淌于屋舍、长廊间,带来丝丝凉意,多了份山水相依的意境。
右边自然是杨家人住的地方,其他竹屋暂时还没对外开放。最大一间竹屋是杨嘉博和杨建军住的地方,竹屋四周被花墙包围。花墙内围了很大一片空地,除了种植兰草,另外还种了一些茶花、玫瑰、茉莉。这些都是杨建军觉得兰草太单调弄来种着的,不过数量不多。
这一片空地杨嘉博种的最多的还是虫草,他也不卖药材商了。直接做成乌泉农庄的招牌菜,虫草炖鸡、虫草炖鸭子、虫草泡酒。
其他竹屋都是客房,但是并未向外开放。基本都是亲戚来玩两天住一下。
左边白墙灰瓦的仿古建筑是用餐的地方,进门后入目的是假山鱼池,绿竹花卉,一座座精致的小木桥通向不同的房间。这些房间或有大小,但都是飞檐斗拱、雕花门栏,清雅复古。除了厨房和待客的茶室,一共只有十个包间,而且只接受预约。
如今山上除了果树,还种了菜,养了鸡鸭鹅。农庄的饭菜基本是自产自销。不知道是因为纯天然,还是这里风水比较好,这些食材做出来的饭菜口感极佳,比外面好太多。特别是鱼塘里的鱼,更是鲜嫩。杨嘉博有些怀疑是因为小何首乌的原因,后来又觉得自己想太多。
屋后还有一栋两层的房屋,那里是给员工住的地方。农庄处处需要人打理,杨建军一个人可忙不过来,另外请了四个人。一对中年夫妻和两名深山里出来打工的年轻小伙。
农庄刚开业时一个客人都没有,这么偏僻、价格也不便宜,而且还要预约的地方谁来啊?杨嘉博不缺钱,所以不急。虽然请了厨师和服务员,但他不想把自己弄得太累,而且酒香不怕巷子深。他一开始就没把农庄定义成大众型的,不然他投这么多钱弄得诗情画意的农庄岂不是被人流破坏了?但杨建军就坐不住了,急得团团转,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杨嘉博怎么劝他都听不进去。
乌泉农庄的生意会好起来,还得多谢卫长东。杨嘉博开业时请过一些亲戚朋友,其中也包括了卫长东。他觉得杨嘉博这里环境好,菜新鲜而且口味好,宴请客人时将地点定在了乌泉农庄。他也是有意帮忙,请的都是各行精英不差钱的主。
接着这些人成了回头客,带来了新的客人。慢慢的乌泉农庄的名声传了出去,客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有时候客人会提前到来,在农庄内逛逛、打打牌、钓钓鱼。走的时候还会买些鸡鸭鱼,带上一些蔬菜。甚至有的生意人会约在这里谈生意,农庄的茶室弄得够气派,也不会掉面子。
等弄庄内的果园开始挂果,客人尝过之后,杨建军连消路都不用找了。杨嘉博找二舅订制了很多漂亮的竹篮,客人走的时候都会一篮,一篮带走不少水果。
果园中最受人欢迎的就是那颗野樱桃,又大又甜红彤彤的樱桃看着就特别喜人,其次是桃子。每当桃花开樱花满树的时候,农庄又会迎来赏花的客人。大批是不可能的,农庄能预定的人数就那么多。
而李桂珍离婚之后依然和老姨做着她的小生意,但是因为她比较懒,脾气也不好,老姨没多长时间就重新找了一份工作。做生意讲究持之以恒,李桂珍经常不出摊,生意越来越差,渐渐的她的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只能结束。
至于她和李明义是注定不会有结果,或许她自己也清楚,但偏偏就是看不清执迷不悟。李明义若是想娶她,早在二十年多前就娶了,何必等到现在?李明义的家庭和睦美满,不论怎么看都不会离婚的。
女人比较感性,容易付出感情。男人往往比较理性一些,婚外情不是为了逃避压力,就是为了新鲜感,很少有人会认真的。她去纠缠过李明义,别人避她如蛇蝎。李明义的妻子虽然恼怒丈夫出轨,但是并没有提出离婚,毕竟孩子也大了。
别人是生活近二十年的夫妻,人家有家庭、有孩子。而李桂珍什么都没有,她能婚内出轨第一次,谁知能不能有第二次?所以她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有一切不过是妄想。
李桂珍听说了杨建军父子俩的农庄生意不错,回头来找过杨建军。但是杨建军不搭理她,杨嘉博对她也很冷淡,对于她的要求一概不理。
自从李桂珍和杨建军离婚之后,杨嘉博和李家人的来往就少了。只有和他关系不错的二表哥、三表哥经常走动,还有老实本分的二舅会帮帮忙,正常来往。
杨嘉博的这两位表哥都不是独生子,家里人偏心,他们的处境也不太好。杨嘉博找了卫长东帮忙,03年将二表哥送去当兵了,三表哥初中毕业就自己打拼,如今奔波于各个小卖部四处推销饮料。
杨庆现在也是高中生了,他考初中时,因为功课落下太多,于是上了三中快班,不好不坏。经过三年努力,他考上了一中的高中部。杨嘉博请亲戚吃饭时,一众亲戚惊得下巴都快掉了。
姑父是个自傲的人,一直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曾经的老鼠儿子杨庆考上了一中,龙凤儿子言若飞当初可是花高价才在一中借读,姑父被啪啪啪打脸。
不过言若飞、杨嘉博、杨庆,还有小姑家的林睿,四兄弟感情都不错,并不受大人的影响。几人一有空就凑到杨嘉博这里,简直乐不思蜀。
这几年杨建国也来找过杨庆,通常都是蹭顿饭就神隐了。听说他在外面骗了不少钱,很多人都在找他,扬言抓到他就要打断他的腿。但很神奇的是,从来没听人报过警,也没警察上门来了解过情况。
这年卫靖已经取得硕士学位,回国发展。杨嘉博已经用上了直板手机,那种摔成好几块还可以拼凑起来继续用的那种。农庄里也拉上了网线,买了电脑。
“爸爸,卫靖这两天就会到了,你有空的话帮我准备一些他爱吃水果放着。”杨嘉博高兴地不已,这几年他和卫靖的关系并没有因为距离而疏远,反而关系越来越好。
就连卫峰都有些嫉妒,总说他们才是亲兄弟,他自己是抱错了。不知道卫爷爷是怎么给卫峰洗脑的,卫峰就是一个热血的爱国青年,不用人说就报考了军校,将来也是光荣的人民解放军。
“我知道了,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吧?”杨建军问。
“是不走了,听说他和朋友开了一家公司,以后都会留在京城吧?”杨嘉博听卫靖提起过一些,他也不是很清楚。
“京城也不近啊。”杨建军感叹。
“但是京城发展空间大,我们这小地方只适合养老。”
“小地方怎么了?能养老也是好地方,我们这气候适宜,不缺水、也没发生过大的自然灾害,就连去年闹的那传染病也没传进来。”杨建军对自己出生的地方有着深厚的感情。
“你说得都对。”杨嘉博点头。
“嘉嘉哥,哥――”杨庆在外面大呼小叫的,今天是周末,他没去学校。
“杨庆,你以为自己还小啊,大呼小叫的。”杨嘉博和他半斤八两,不过他是双标。
“你就别说我了,你快出来看看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