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过去的事
那是一张很老的照片了。
没有特殊的手段进行保护的话早就已经化作尘埃了。
那是桑德以前的家人的全家福,所有人笑脸盈盈,只有他自己,眼神里根本就没有光泽。聚能生命体是高阶种族之一,由于其特别的能力更是可以号称高阶种族第一。
核弹的能量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威胁,一般有点实力的都可以抗住,像是桑德和幻炎这类变异体更是可以吃下恒星死亡的时候引起的坍塌造成的能量波动。
可当时,家里的那些人都商量好了,第一王子成年之后就将桑德吸收,成为历史上都没有出现过的聚能生命体的帝王。
可惜,他们的算盘落空了。
桑德不曾后悔过,他是对的。
始星本来就应该是由他来领导,由他来征战四方保一方太平,他才是继承了几十亿年前聚能生命体始祖衣钵的人。
杀了父亲他不后悔,母亲说是被囚禁,其实也是生命走到尽头之后自然消散而已。余下的兄弟们大势已去,几十代几千代的血缘下来他们的故事早已经不复存在。
现在的始星可以说是所向无敌,只要有他在。
而现在,那个虫族的星球,有可能有自己的父亲的影子……
桑德对这个父亲可根本没有任何的敬畏之心,他要是出现了,那就必须歼灭。
想到这里,桑德起身,朝着军武库深处走去。
这里原本陈列着各个星球的高性能武器,现在由银河联邦和始星的科学院进行研究和开发,进度不错。
而桑德要取出来的,可不是这些俗物。
“殿下,您还没睡呢?”孟浩忙完了一个机甲的维修,刚松了口气,散个步就看见了桑德进了军武库,“这里有什么好看的,都是保养用的精油的气味。殿下饿了吗?年那家伙好像抓了不少鱼在办烧烤宴会……”
“我还不饿。”桑德苦笑,“正好,有个东西想给你看看,这是很久以前那些人送给我的。”
“什么东西?”孟浩疑惑。
擦去墙壁上的灰尘,一个老旧的显示器出现,不过已经失去了机能。
“好早之前的东西了吧?”孟浩看到这个东西有些懵,怎么还有这样的东西?
桑德原本打算暴力拆解,但是孟浩却是拿了一个终端链接上去,用神遣者的科技进行破解,顺道恢复了里面的供电系统。
随着显示器里闪过一道火花,大门轰然打开。
一阵烟尘之后,孟浩和桑德一起走了进去。
便携式的灯光设备机器人迅速部署完毕,等到开启的时候,孟浩的眼前,出现了一台比一般机体要大上一圈的机体。
“这是?”“机甲,疾雷暴雨。”桑德介绍到,“原本是神遣者的一员给我设计的礼物,不过当时我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作为屏障或者武器,搁置在这里有几百万年了吧,这东西是没有记录在神遣者数据库里的独立机体,我差点就给忘了。”
孟浩点了点头,看着这台机体上面插着的电线,动力炉一直是处在低功率运作的状态,没有使用怪兽核心,到底是放了什么东西作为燃料,孟浩也说不好。
“殿下,您把这个东西搬出来,难不成是想?”孟浩问。
“我如果在太空中作战的话,这副身体的能量消耗会变大,不过驾驶机甲就没有问题了吧?”桑德呵呵笑道,“而且,那里有我绝对要去查证的东西在,我一定要去。”
孟浩本来想说这些东西交给我们的前线部队就可以了,不过既然这位殿下都开金口了,那他要上战场也没人拦着不是吗?
桑德登机,试着启动了一下,动力炉是开启了,不过全部的武器和防御系统都瘫痪了,动力炉也有毛病需要重新检修才能用。
“我先帮您看看吧,您先去休息,这两天大概就可以出结果了。还有这机器的内部资料权限,麻烦您授权给我……”
所有的机体都有保密资料,这个系统其实是漏洞百出,只要有足够的算力就可以破开这玩意,不过除了超高性能的计算机之外没有能破掉的。
每台机体都只有主人锁定的代码,获得桑德的权限孟浩才可以更快的整理这台破败的机甲。
桑德按照指示输入了自己的生理代码,接着就坐到一边,看着兴奋的研究员们上去想要研究这台机甲。
本人则是无所事事地坐在一边看着,那么多年忙于政治他要是还可以学习这些东西的话才怪了。
孟浩等人在这里进行研究,这台机体整体被拆开。
装甲是原始的神遣者装甲,具有可再生的功能,但是防御力太低不划算,这东西已经预定换成最先进的量子装甲,然后是引擎――
完全是为了榨干动力炉的引擎设计对于人体的负担相当大,但是桑德应该没有任何问题,这个也要经过改良。
然后,是那个动力炉……
“这什么怪物啊!”技术员哀嚎,“这是人用的引擎吗?这东西……我靠,到底是谁设计的!?”
“孟浩先生,孟浩先生!您快点过来看看这个东西!”
动力炉目前的款式,有一般的电能动力炉,还有燃料动力炉,之后比较先进的是核能动力炉,怪兽核心动力炉,还有基于怪兽核心制造的双核心动力炉和多核心动力炉。
最后两个东西一般的机甲用不上,再说了一般的驾驶员也承受不住,所以现在除了使徒机甲和孟浩的惊鸿,高彦和王楚翔等小队长的机甲之外根本没有过多生产。
而桑德的疾雷暴雨……这玩意的动力炉,是五核心的……
多加一个动力炉都会增加不稳定性和负担,五核心……普通人上去之后肯定会直接脑子烧坏,跟着身体崩坏。
还有驾驶舱……能量供应居然还有一个是直接从驾驶员身上汲取能量给机甲用,可以说这玩意基本上只有聚能生命体才可以用。
桑德用这个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