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 内务府之行 - 清十四的奋斗史 - 初吻江湖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034章 内务府之行

“昌克赤,我请您……你……你……!”进来的男人,看到坐在那里的十四阿哥,以及周围的人,傻眼了。

这个男人只有二十几岁,却穿着墨色的大氅,带着帽子,整个人裹得圆滚滚,眉眼间,跟德妃有点像。

而大嬷嬷在见到这个人之后,顿时喜上眉梢:“小爷,这就是德主子嫡亲的弟弟,乌雅博启。”

小十四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最正牌的娘家亲戚,这是亲舅舅啊。

而且乌雅博启现在是二等侍卫,虽然不是入后宫值班的那种,只在内务府库房值守,但是也能领一份俸禄。

小十四出熘下了火炕,走了过来,仰头看着乌雅博启,乌雅博启傻了眼的看着眼前的小孩儿。

小十四突然一笑,那笑容十分可爱:“那克出!”

乌雅博启突然就被这么一声给叫回了魂。

“不敢当,不敢当……奴才乌雅博启,拜见十四阿哥。”说完就要跪下来行礼。

满族礼大,不是说着玩儿的,除了要向天下人证明他们不是不识礼数的蛮夷,更因为满族本身是半奴隶制的内部族群。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口称“奴才”的,不是从属关系,是不会承认这一声“奴才”的,故而乌雅博启要行礼,是非常正常的礼节。

可是小十四怎么可能让亲舅舅跪自己呢?

但是不等他拦着,乌雅博启已经跪了下来,小十四赶紧趁机上前抱住了他的脖子,撒娇一般的又喊了一声“那克出,我是小十四,胤祯啊!”

小孩子柔软的身体,抱着自己喊“那克出”,乌雅博启要是能受得住,继续以君臣大礼相见的话,才有了鬼呢!

不由得半跪着抱住了小十四小小的身体,眼眶子都红了:“十四爷……。”

由于满族语言与汉族不同,称唿也与汉族不同;

满族对父亲曰“阿玛”,母亲曰“额娘”,

大伯曰“昂邦阿玛”,叔叔曰“昌克赤”。

子曰“济”,女曰“义而汉济”,

夫曰“畏根”,妻日“义而汉”,

姐曰“格格”,妹曰“嫩”。

祖母曰“太太”,祖父曰“达达”。

岳父曰“阿母哥”,岳母曰“额母哥”。

满族称“爷”不是祖父的意思,而是对男性的尊称。

满族称奶奶,不是祖母的意思,而是对女性的尊称。

因此,“旗人男称爷,女称奶,乃极尊贵之名称”。

满洲贵族称男仆人为阿哈,称女仆妇为妈妈或嬷嬷。

满族称谓与汉族不同,汉族以姓相称,满族人多以名上第一字相称。

如,此人名祥某,他若是贩夫、走卒则称祥子;他若是商店老板或稍稍有头脸的人物,则称祥爷;他若是官吏、州、县、承、典等,则称祥老爷;他若是知府,则称祥大老爷;他若是道台则称祥大人;他若是宰相、大学士、军机大臣则称祥中堂。

小十四是皇子阿哥,但是没有封爵,他要是封了个什么贝子、贝勒的爵位,乌雅博启就该叫他的爵位称唿,例如十四贝子、十四贝勒。

十四是皇子的序齿顺序,最是尊贵;后头的就是爵位称唿。

可是小十四没有,但是上上下下都要叫一声“十四爷”,这是自己人会叫的称唿,外人则是喊一声“十四阿哥”,这是尊重的意思。

由此可见,满族在称谓中是有比较强的等级观念,哪怕乌雅博启是小十四的亲舅舅,那也是“奴才”,也要给外甥请安。

但是长到了五岁,才见到自己亲舅舅,小十四也十分感慨。

“那克出,那克出!”小十四抱着亲舅舅不撒手,乌雅岳色看的都傻眼了好么。

他虽然说是对方的亲叔姥爷,却不是至亲。

所以来的时候,十四爷没有这么亲热;可是现在看到博启这个家伙,抱着十四爷眼眶子都红了,他也有点酸熘熘。

刚才十四爷跟他可没这么亲近。

“唉,唉!”激动过后,乌雅博启赶紧把孩子抱起来,放在了炕上,但是小十四不撒手,就赖在了舅舅的身上,他也不方便硬来,只好抱着孩子哄着道:“十四爷,不该这么叫的,姐姐不是皇后。”

按照规矩,这皇贵妃也只是副后而已,何况德妃连皇贵妃都不是,她是一位皇妃,所有的皇子皇女,只能称唿皇后的兄弟为“那克出”,也就是舅舅。

小十四这么叫,的确是不妥。

不过小十四眼珠子一转就有了主意::“那我叫舅舅,不叫旁的!”

舅舅,是汉人的称唿,满人一向很排斥被汉化,却不得不被汉化。

以前的满人姑娘都会骑马打猎,现在宫里头的皇女们,谁会骑马?弓箭恐怕都没有摸过呢。

见小十四坚持,乌雅博启也有些激动,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小十四也觉得叫舅舅,比较顺口。

“舅舅,你来干什么?”小十四是坐在亲舅舅的大腿上,可开心了。

“本来是请昌克赤吃饭的,你舅舅我刚升职成了二等侍卫,当初补三等侍卫的时候,昌克赤……哦,叔父没少帮我,所以升职了,舅舅请你叔姥爷吃顿饭。”乌雅博启倒是聪明,直接就换了汉人那边的称唿。

“哦,那感情好,我这次来也是有事情。”小十四一抬手,好么,那边阿七的同行孙晓,同样是一位大力太监,就拎着大箱子上来。

打开之后,两个乌雅氏的男人都有些哭笑不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