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父子俩说开了 - 清十四的奋斗史 - 初吻江湖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92章 父子俩说开了

康熙大概是嫌弃不热闹,他将直郡王的二女儿,指婚给了李永芳的曾孙李淑鳌!

而不是嫁到蒙古去吃沙子。

李永芳是谁?他原为明军游击,万历四十六年投降努尔哈赤,是明朝第一位投降后金的边将,被授为三等副将,并娶贝勒阿巴泰之女。

后随努尔哈赤伐明,授三等总兵官。

天聪元年,李永芳随贝勒阿敏征讨朝鲜,缔盟而回。天聪八年,李永芳病逝。

但是李家没有因此落寞,毕竟他们家是第一个投降的汉人将军。

李永芳是明朝第一位降清(当时清朝还是后金)的边将,他的投降不仅使后金兵不血刃占领了抚顺,对明战争得以首战告捷;其后他又在后金国家建设,特别是对明谍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的后代至今都是在旗的不说,还都是高官厚禄。

李淑鳌的父亲李盛宗,可是二等伯,汉军镶蓝旗都统。

而李淑鳌的妹妹李氏,则是嫁给了苏努第十子舒尔臣。

满门都是勋贵人家,又是汉臣,这样的婚事,在旁人看来是好的不能再好了,又是嫁在京中。

众人都认为,这是万岁爷对直郡王的荣宠,有了恢复的趋势。

宫里的惠妃也打开了宫门,虽然她告了直郡王忤逆之罪,但是康熙没当一回事儿,知道这是惠妃的另类求情手段。

不过直郡王还是没有入宫拜见惠妃。

惠妃也没有宣召,倒是直郡王家的二格格要出嫁这事儿,成了京中的热门话题。

有人说康熙是舍不得孙女儿去蒙古吃沙子。

也有人说直郡王跟康熙达成了什么协议,保住了二女儿。

而最着急上火的是诚贝勒和八贝勒!

直郡王出山了,八贝勒这边情况就有些不太妙了,毕竟他挥舞着锄头,在直郡王闭关期间,挖了不少墙脚,现在直郡王出山了,老八还能安稳么?

不然老八也不会在正月里就上书说西岳庙修成了。

这不过是引人注目而已,想要盖过直郡王的风头。

可是,他这借钱修庙的事情,还没想好怎么善后呢。

自从太子被关在了咸安宫,这两年多以来,朝局就很诡异,很多人都云里雾里的,不知道为了什么原因,就完蛋了!

而康熙处理起人来也毫不手软,他毕竟是从小就当皇帝的人,心硬如铁亦不为过。

唯一能让康熙心情好点的就是他十四儿子,可是康熙把十四护得很紧,让人察觉不到十四的特别之处。

等到康熙三月份万寿节的时候,十四用肥尾羊,北海里的鱼,依然给康熙做了一道羊方藏鱼。

这次,十八阿哥没有坐顺风车,他是自己写了一百个不同字体的“寿”字,送给了康熙。

于是,这次抓羊的换成了十九阿哥,捞鱼的换成了二十阿哥。

康熙指着十四阿哥乐呵呵的打趣他:“孩子王!”

“嘿嘿嘿……儿臣也没别的喜好,就爱跟弟弟们混在一起,您不知道,小二十可有意思了,他挑了十几条鱼,都不太满意,最后愣是又抓了好久才选中一条据说最漂亮的,鱼鳞都没有少一片的那种。”

二十阿哥呵呵乐的脆生生的道:“皇阿玛,儿子选了一个最漂亮的鱼,比十四哥哥选的好看多了。”

二十阿哥才多大啊?

说话还带着小奶音呢,就喜欢漂亮的东西,什么都要好看了才行。

十四猜测,这小家伙儿长大了,八成是个颜控,不管是东西,还是人,都必须好看才行。

以至于现在服侍在他身边的都是漂亮的,长相不好看的他都不要。

“好,比你十四哥哥强。”康熙将小二十抱在了怀里头,这个小儿子才几岁大,却被十四带的古灵精怪的,十八大了还是不改小孩儿脾气,十九倒是乖巧,却也是蔫坏蔫坏的,这几个儿子,是他最大的安慰了。

当天晚上,十四用了鱼羊汤,给康熙煮了一窝丝的寿面,端给康熙享受。

“儿子祝愿阿玛永远健康,长命百岁。”十四规规矩矩恭恭敬敬的给康熙行了个大礼。

“起来吧。”康熙吃过了面,将十四叫到了身边:“十四啊,你都二十二了,没什么想法吗?”

“有呀,开店,赚钱,帮皇阿玛想一些主意,照顾好皇阿玛和额娘,顺便帮一下四哥,还有带着弟弟们玩儿。”十四爷的想法多着呢,他还想找个优质的小攻,可惜,难。

心里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年羹尧,还有几次那啥的时候,做的带颜色的梦,梦里头的那个人,渐渐有了轮廓,好像是年羹尧,又好像不是。

十四爷有个优点,那就是想不明白的事情,他就不去想了,顺其自然吧。

前世他也三十来岁,孤零零一个人过来的,有了假期就回去福利院、孤儿院做义工。

“朕说的不是那个,你都这么大了,没想过……成亲……么?”康熙问的有点艰难。

十四爷看他这样,觉得自己做的有些过分了,但是又不能不这么做,娶了媳妇儿不跟媳妇儿圆房,是要被检查出来的!

娶了福晋,纳了侧室和小妾,却生不出孩子,连个怀孕的都没有,那可真的是要害人了。

看看八贝勒就知道了。

所以他宁愿一个人孤单着,也不想害了人。

“皇阿玛。”十四爷蹭了过去,手摸上了康熙的手:“儿臣心里清楚,儿臣这辈子恐怕都,都不能跟女人成亲了。”

“十四!”康熙的声音充满了苦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