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初到青海烤羊腿
四爷现在是稳坐钓鱼台了。
其他人还看不明白,但是他却提前知道了些。
十四爷人缘不错,在京里头告辞了一圈儿,转天就带着队伍开拔了,没有任何犹豫,毫不拖泥带水。
他离开的那一日,康熙是站在城楼上看着他走的,旌旗招展,意气风发。
“十四就这么走了啊!”康熙还挺舍不得,这才回来多久啊?
“十四爷是为了给万岁爷分忧解难。”梁九功只能这么说。
自古以来,兵权就是大忌,能让康熙将兵权交给十四爷,是他对十四爷的信任,也是期许。
不然的话,为什么其他的皇子阿哥们都在京中憋着,憋得都快成鳖精了,只有十四爷能领兵打仗?
不是十四爷厉害,而是万岁爷信任十四爷。十二爷只能代万岁爷去盛京祭祖,却不可能拿到盛京的兵权。
西北站场的情况瞬息万变,没有一个拿定主意的主帅,怎么行?
去送行的有很多,但是能光明正大送行的却很少,总不能让万岁爷觉得十四爷结党营私吧?
他们小心翼翼,其实十四爷根本不在乎。
在十里亭那里告别之后,十四爷就带着人马走了,一点留恋都没有,他急着去见年羹尧呢。
虽然是带着辎重走的,但是这都是有大车拉着,倒不费什么事儿。
因为是四爷掌管的户部,这次辎重,四爷很用心给准备的,只希望亲弟弟跟便宜大舅哥能旗开得胜。
每到一次馆驿,都会有人提前打点,一路走的倒也顺利。
康熙送走了十四,竟然开始整顿宗人府,诏宗人削属籍者,子孙分别系红带、紫带,载名《玉牒》。
非红带、紫带,无法载名《玉牒》的人,就不是皇亲国戚了。
这一手,让京中暗流汹涌,很多人都开始钻营了起来,皇权再次得到了巩固。
而十四爷那边,很快就到了青海这个地方。
十四爷见到了年羹尧,俩人都很高兴的样子,其他人都纳闷儿了,年羹尧在西北军这里是个空降的将官,而且脾气很大。
火器营归他管不说,火器营单独一个营地,不许人靠近,平时训练也是很积极的,就是动静比较大,而且不许人围观之类的,谁来走后门都不成。
补给是兵部单独给拉来的,不止是大米白面之类的,还有鸡蛋,蔬菜干等等,最主要的还是特供的弹药。
关键是没人看过什么“特供弹药”是啥。
保密原则让年羹尧执行的可好了。
给养到了之后,军心振奋,而且并非清军,还有藏军,这些都是来平叛的。
现在大家都在做大战的准备,年羹尧跟十四爷单独汇报了一下情况,其实就是叛军还没有踪迹,因为这地方太大了,年羹尧跟十四爷解释现在的情况是:“桑结嘉措被和硕特汗国王拉藏汗杀死,拉藏汗之后在叛军的支持下另立新的六世达赖,但遭到各地藏族王公的反对。”
策妄阿拉布坦派台吉大策凌敦多布率近万叛军,从伊犁河谷出发,经过和田,攻占拉萨,杀拉藏汗,在卫藏建立统治。
十四爷看了看地图:“现在是两军对峙阶段啊?”
“是,不过,我们这边到底是占着大义的名分,很多台吉都是支持我们的。”
青海这个地方,部族也不少,他们支持大清,当然,打仗的时候,也会出兵帮助大清,而他们打仗也有战利品。
到底是坐地户,大清有一半的给养,是当地提供的。
作为补偿,大清免了这边三年的赋税。
十四爷是恂亲王,过来了之后,这些人要给他接风洗尘的,但是年羹尧说了,十四爷千里迢迢过来,风尘仆仆的,要五日之后再接风洗尘。
暂时让十四爷休息一下。
年羹尧他们这里吃的喝的都不太好,十四爷也能将就一二,吃饭的时候,还跟年羹尧他们说了六十万寿的盛况,尤其是年羹尧跟他都比较关心的苏禄国。
苏禄国的贡使至京,由一国王太子领队,可不多见,进贡给大清皇帝陛下珍珠、玳瑁、花布、金头牙萨白幼洋布、苏山竹布、燕窝、龙头、花刀、夹花标枪、满花番刀、藤席、猿十二种。
更有苏木、豆蔻、降香、藤条、荜茇、鹦鹉之类。
另有一份贵重物品,乃是苏禄丹珠。
其实就是珍珠,只不过产自苏禄岛。
较之沙里八丹、第三港等处所产的海珍珠,此苏禄之珠色青白而圆,其价不可估量。
苏禄国只有国王和王后可以佩戴,王太子都没有呢。
不过这一口气就送了一百颗,是他们六十年的产量。
这样的贡品和声势,也算是在番邦属国里独一份了。
比常来常往的朝鲜、琉球等等小国都要丰盛。
大大的给海军长脸了,更给康熙长脸,作为带着人回来的年羹尧,又得了康熙的口头赞赏。
十四爷作为间接受益人,也很有脸面。
就连年羹尧听了之后,都与有荣焉的样子:“梅勒川来信说,那边一切都很好,什么西班牙的葡萄牙的,都被揍得满地找牙。”
十四爷笑了:“嗯,他们那边自己也能自给自足了。”
缴获的火器,清军用不上,就折价卖给苏禄国等等小国小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