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 风筝 - 肖锚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风筝 >

第四十五章

一九七九年十月。十年的蹉跎岁月在漫长的煎熬中度过,结束了牢狱生活的韩冰,已是白发苍苍形容枯槁的老人。在她心里一直埋藏个心愿:此生无论如何,也要了结和周志乾那白发携手的心愿。因此刚一回到山城,便麻烦组织给她开份结婚登记介绍信。  “男方是谁呀?”市公安局人事科的女同志很好奇。

“周志乾……”

“周志乾?”仔细查阅了材料,女同志忍不住“咦”了一声,“不对呀?这个人已经死啦。”

“我相信他还活着……”

“你相信?”看看韩冰,女同志叹口气。在她看来,这位多灾多难的老领导,恐怕是有些神志不清了。

“帮帮忙,完成我一个心愿好吗?”

犹豫了片刻,含着泪,女同志轻轻一点头。

郑耀先住过的小屋依然存在,被改建成仓库,空荡荡的柏油路上,曾经洒下他无数滴汗水。人去楼空今已非,唯一不变的,还是慢慢迟暮于西山的晚霞。

对于郑耀先,韩冰始终处于高度的矛盾之中。爱自然是不用说了,没有一天不在想着这个人,可她既怕见到郑耀先,又怕永远失去这人生的依托。明争暗斗了几十年,彼此间的相互了解都快达成了默契,凭借双方那执着的性格,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会千方百计去弄清对方的身份。但今时不同往日,双方产生了感情。虽然这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被错误酿成的苦果,但这苦果的直接品尝者,依旧是他们自己。

“只要他还活着,就一定会来找我。”在桌面摆上两副碗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她坚信这种漫长的煎熬,终有一天会被画上个圆满的句号。

郑耀先依然健在,只是他活得很痛苦,时常地呕血吐血,将他折磨得枯瘦如柴。辗转听到这消息后,年过半百的马晓武再也抑制不住悲痛,乘飞机一路流着眼泪,从北京赶到四川。

“让我出院吧,我还有个任务没完成……”拉着徒弟的手,郑耀先从病床上挣扎着坐起,一面喘息一面说道,“我无能啊……交给我的任务,拖了三十年也没有完成,现在这是我最后的机会。”

“师父,您还有什么心愿未了,我替您办。”

“‘影子’!”

“江百韬?他不是已经死了吗?”

“我错了,”叹口气,郑耀先追悔莫及,“长期以来,我一直被惯性思维所蒙蔽,认为江百韬应该是他们这条线里最大的特务,实则不然,他应该是‘影子’的下属才对。”

“您是说……在内部,江百韬的职务要比‘影子’大,但在那边,他应该是‘影子’的下属?”

“对!这也正是江欣遇害,为什么江百韬不阻止的原因。其实并非他不想阻止,而是根本没有权力阻止。我记得你曾说过,江欣在牺牲前,有人派你去联系增援部队,哼哼!派一个瘸子去送信,即使耽误时机又有谁会怀疑她?还有……我埋在坟地里的电台为什么不见了?江百韬那里没有,许红樱、杨旭东也没得到,因此这部电台的下落,你不觉得可疑吗?”

“道理是不错,可您有证据支持推断吗?现在已经不是,别说对一个曾经蒙冤受屈的老干部,就是普通百姓,我们也不能说抓就抓呀。”

“有!”

“嗯?”

抹抹嘴角的血迹,郑耀先苦笑一声:“十年了,我用了十年的时间,终于想明白一个细节。”

“噢?”

“你还记得杨旭东那张民国邮票吗?”

“记得,它被齐鸣宇收藏了,不过我们的同志已经把它偷拍了下来。”

“马上把照片取来,证据就在那上面。”

“师父,邮票原件已被偷偷鉴定过,若有问题那也瞒不到今天啊。”

“你好好想一想,一枚小小的邮票,有什么地方是别人不留意,而我们则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低头迟疑片刻,马晓武还是不明白。

“你有没有想过邮票边缘的锯齿?”

“锯齿?”

“对!这就是杨旭东和‘影子’接头的暗号,只要双方邮票上的锯齿能对齐,就可确认身份。”

“想不到关键居然在这儿!”一拍大腿,晓武感叹道,“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可就是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我没猜错,电台和另一枚邮票,肯定还在她手里。只是……这两个物件的下落,你不想知道吗?”

“想又有什么用?你有想法也只能憋在心里。”说到这儿,晓武感叹起“带来的厄运。比如说老袁,他这老革命也没逃脱命运也很悲惨。

“问题咱不要管,就说这特务联络吧,当时陈国华、段国维他们都认为江百韬是秘密潜伏,不与外界联系。我由于受到切身经历的影响,也没过多考虑这问题。但杨旭东的出现,就证明我们都错了,‘影子’肯定能与外界保持单独联系。只是她的手法过于隐秘,我们不易察觉。”

“师父,我记得当年在解放区,您的电台是只接收不发送,那么‘影子’会不会也是这样?”

“不!她是既接收又发送,但新中国成立后,她使用的电台就大有学问了。”

“有学问?您是说……她使用的电台,应该是您当初埋藏的那部?”

“这也是一九五二年我被捕后,为什么很快知道‘周志乾被捕’的根据。”

“那现在的问题是,只要从她身边找出电台和吻合的邮票,就能证明她是特务。至于是不是‘影子’……嗯!估计八九不离十。”

“让我完成一个心愿吧……”

瞧瞧师父床头的吊针,晓武始终也下不定决心。

“要不……我跟你领导谈一谈?”

“他们肯定不同意。”

“为什么?”

“因为您的身份,”说着,晓武忍不出哭了,“钱部长在得知您的消息后,流着眼泪说:‘老郑为我们做出过卓越贡献,可最终我们连给他个说法都不能,没办法,干我们这行的就是这规矩,谁都不能破例。’”

郑耀先不再执着了,风风雨雨一辈子,他总算悟出了这个道理:人不能与命斗。纵然使出浑身解数,最终也却依然无法改变他被通缉的宿命。“就地击毙,格杀勿论”那八个大字,也许在他死后,也会随之跟进骨灰盒里。

“我不会让别人逮捕她,不会……”

“可您能忍心逮捕她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