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 攻略男主后我逃不掉了 - 岁赏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7章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1]

为首的舞女边弹边唱,身后所跟之人翩翩起舞,舞姿曼妙,体态轻盈。

众人入神地看着,不时有人叫好。

夏渊轻声问郑娘子,是谁安排的演出,郑娘子摇摇头。

徐莹莹目光向外看去,苏吟驻足的角落众人看不清楚,她却能看到苏吟飞扬的裙裾。

果然,舞曲入尾声,舞女们自动分两列,让出中间的通道来。苏吟一袭金丝素锦锻华服,手捧卷轴,带着满面笑意款步走来。她一踏入正堂,乐声又响。两名领舞婀娜着舞步,接过她手中卷轴,于正堂展开,一副栩栩如生的《洛神》刺绣铺展开来。

原本坐在一旁的女眷们看到舞女搔首弄姿,自己夫君心旷神怡之态,心中烦闷。这会儿却都是伸长脖子睁大眼睛,想要仔细赏鉴这副刺绣。

“这神女,仿佛活过来了。”

“尽态极妍,好啊。”男人也止不住地赞赏。

众人欣赏半晌,苏吟才行了礼,缓缓开口道:“儿媳给父亲贺寿,本作此安排是要与世子和夫君商量的,但是昨日夫君与世子和三弟忙到深夜,儿媳不便打扰,自作主张,让大家见笑了。”

徐莹莹心知,头天晚上夏修野与夏星驰、夏木原三人检查寿宴准备至夜深,最后只在前院凑合一晚,根本没往各自院子回。

但是苏吟说,没来得及跟夏星驰商量就是鬼扯了。

想来苏吟本打算与夏星驰一起献礼,彰显夫妻二人甜蜜美满,孝心昭昭,没想到却睡了过去。

苏吟果然是个有手段的,就这样轻易地解决了麻烦,还能自圆其说,逗得夏渊眉开眼笑。

苏吟归位时,徐莹莹感受到一抹扫过来的目光,迎上去看,苏吟却仍是那副波澜不惊,与世无争的样子。

就在徐莹莹以为相安无事之后,却见苏吟笑着走过来,轻声温和地问道:“妹妹来得晚,不知嫂嫂为父亲准备了什么样的贺礼,希望不会显得妹妹见识浅薄贻笑大方。”

她声音虽轻,却落入全场人耳中,大家心知肚明,徐莹莹什么都没送。一时有些议论,不用听,徐莹莹也能猜出来大概在说什么。无非是世子夫人一向无能,只会给世子丢脸,不配其位之类的话罢了。

夏星驰笑着上前,深情地牵住苏吟的手,说:“大哥和嫂嫂心意自是重的,娘子也不必妄自菲薄。”一句话将夏修野也牵扯其中了,“虽然只是一副刺绣,但是娘子从冬天绣到初秋,这份心意,父亲是能体会到的。”

夏渊闻言感动不已,连呼好儿媳。

众人跟着称赞的同时,不少人把目光投向徐莹莹。徐莹莹淡淡地看了苏吟一眼,还未开口,却对上一道探寻的目光。正是对面的云清大人,饶有兴味地打量着她,作壁上观。

夏修野在身侧看过来,似是想要说些什么。徐莹莹只对他一笑,给他一个宽慰的眼神,伸手轻轻按上他的的手背,示意他不必担心。

随即徐莹莹站起身,对苏吟说:“妹妹的绣工了不得,我手笨,不能与妹妹相比。”

众人神色微妙,有看徐莹莹笑话的意思。

徐莹莹丝毫不觉得窘迫,从容地走到夏渊前站好:“刚刚,妹妹们都没来,儿媳一直记得母亲低调内敛的教诲,不愿多言。想着待晚些时候,再给父亲献礼。现在苏妹妹珠玉在前,儿媳便献丑了。”

苏吟脸色几变,徐莹莹对她微微一笑。

防的就是这手。

苗苗适时送上红色木匣,徐莹莹接过,当众打开,墨色短刀沉默地躺在盒子里。

众人伸头看完,面色各异,有人面露讥诮,有人嫌弃一瞥,苏吟嘴角轻弯。

没有人理解,堂堂世子夫人给侯爷贺寿,竟是一把如此拿不出手的短刀。灰扑扑的让人不想多看一眼。

徐莹莹看向夏渊,侯爷目光微动。忙唤人把刀呈上去,便拿着摩挲,再没放下。

苗苗招呼人送上一张长桌,一把矮凳。徐莹莹坐下,桌上摆上一把古筝。

众人目光聚焦在徐莹莹身上。

秋月小声问夏荷:“从来没听说过世子夫人有琴艺呀。”

“何止,是什么都不会,无才便是德的那种。”

“嘘,小点声。”

徐莹莹毫不在意,徐优青确实什么都不会,但是她徐莹莹可不是。

从小父母给她买的最多的东西,除了衣服,就是兴趣班的课了。

琴棋书画舞,样样都学。古筝和书法更是从未丢弃过,她也不曾喊过苦叫过累。因为父母对她的教育很明确,成为一个有技能有脑子的人,便不干涉她的自由。考上985,随便去追星。

徐莹莹一路就是这么做的,做必须做的事,然后做想做的事。目标从来明确。

她调整呼吸,请拨琴弦。

“沙尘起,战马嘶,烽火号角急。”

“樱枪长,箭声响,英雄思故乡。”

徐莹莹声音脆中带柔,清扬婉转。她轻皱眉头,沉着拨弦。

起初曲子似茫茫大漠,平缓低沉,接着斗转激昂,似战火硝起;一阵急弹,无言诉说。低眉信手之间,闻乐者,时而雄心四起,时而叹息不已。

徐莹莹弹的是一首《秦王破阵舞》,非一般女子所弹曲子,其中的凌云壮志振奋人心难为小女子所陈述。

但是徐莹莹自小喜欢历史故事,尤其倾慕各代英雄。自小学习古筝,便爱跟老师点了曲目来学。《秦王破阵舞》便是她最喜欢的曲子之一。

曲毕,众人仍旧沉浸在刚刚战火飞扬的世界,良久,叫好声四起。

夏木原一上午都很没有存在感,平日到处寻花问柳不见踪影,回来给侯爷贺寿,三天没出府门,正憋屈着,就见徐莹莹在这好生露脸,心中不忿,问道:“父亲大寿,本是太平祥和年,怎的嫂嫂送了这么个不吉利的物件,弹了这么首曲子。”

徐莹莹未接话,而是向夏渊行礼:“父亲风华,永世有人铭记,即使是祥和年间,父亲也是儿媳和夫君的楷模。故人也都希望您过得好。”

众人见永定侯眼眶发红,不敢言语。年轻一辈的更多是带着疑惑,气氛一时僵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