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 猜测 就是那谢慎之根本就是皇嫂的孩子……
长公主人还未进宫,赐婚的旨意便到了镇国公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镇国公之女朝华郡主裴昭品貌出众,柔明毓德,朕与太后闻之甚悦,特以指婚平宣侯谢慎之,婚礼事宜交内务府和礼部操办,择吉日完婚。钦此!”
众人跪在院中,听总管太监宣完旨意,这才站起身来。
长公主心中存了许多不解,当着总管太监的面却也没说什么,收了圣旨,便吩咐人客气将人送了出去。
直到众人回了老夫人院里,长公主才道:“这真是巧,我还想着进宫求母后赐婚,不曾想皇兄却是先下了这道圣旨。”
老夫人活了这么大的岁数,哪里能听不出自己这个媳妇的言外之意,便是媳妇不说,她也长了眼睛能看到,今日来宣旨的不是寻常的太监,竟是乾清宫总管太监。
皇上便是高兴寻回了昭昭这个外甥女,肯给镇国公府和媳妇脸面,也不至于派了这位出来。
老夫人默默攥了攥手,心中头一回没了章程。
这真是,怎么想都想不通。
阿胭站在一旁,也被那道赐婚的圣旨惊住了,到现在都有些恍惚。
老夫人不好当着昭昭这个孙女儿的面儿和长公主细说什么,便笑着开口道:“既是赐婚的旨意下来了,府里便该准备起来了,咱们昭昭倒是比她姐姐先出嫁。”
长公主还未来得及和老夫人回禀姜宛的事情,她也没这个脸面回禀,宛丫头在镇国公府锦衣玉食长大,到头来竟会说出那样的话,若叫老夫人知道了,定会觉着心寒。
她那边好好劝劝,替她好好寻个人家将她嫁出去吧。
老夫人一句话就叫阿胭羞红了脸。
长公主满是宠溺看着她,知道她面皮薄,便好生嘱咐了几句,叫她回自己院子了。
屋子里,只留了老夫人和长公主二人。
老夫人便开口道:“今日这赐婚的事情,你怎么看?圣旨中说是婚事交由礼部和内务府操办,这,咱们昭昭虽是郡主,却又不是公主,何至于能劳动礼部和内务府?”
老夫人这话说到了点子上,比起宣旨的人是乾清宫总管太监,这个事情更叫她觉着不妥。
他们镇国公府是得圣恩,可也从来没有觉着自己能有这么大的脸面。
这恩宠太过,有时也叫人不由得心惊。
毕竟,帝心难测。
长公主听着婆母的话,目光也微微露出几分深沉来,片刻,才平静道:“圣旨已下,一切遵照旨意行事便可。”
“媳妇明日进宫一趟,去母后那里探探风声。”
长公主倒不觉着皇上忌惮上了镇国公府,或是有什么别的心思,她只是觉着昭昭的婚事劳烦内务府和礼部不合规矩。昭昭所嫁之人若是皇子王爷便罢了,那谢慎之不过是个侯爵......
长公主这般想着,突然一愣,脑袋里瞬间闪过一些什么。
她的身子突然僵住了,只静静坐在那里,连老夫人再说了什么都没听见。
好半天,她才回过神来。
只听老夫人道:“行了,折腾了这些日子你定也累了,回去好生歇着吧,明日还要进宫呢。”
长公主听着这话便起身告辞,从宫里退了出来。
一路上,她面色凝重,只直直往前走着,像是有什么心事似的。
霍嬷嬷瞧着自家公主这般,开口道:“今日之事是有些奇怪,可公主您身份尊贵,咱们小郡主又是才刚寻回来的,兴许是皇上这个当舅舅的怜惜小郡主,怕人因着之前淮安那些事情看低了小郡主,这才给了这般大的恩典的。”
“老奴倒觉着,公主不必思虑太过,这些年,皇上对您也是颇为看重的。”
长公主突然停下脚步,冷不丁问道:“你可记着之前咱们去接昭昭时,那平宣侯府有哪里古怪?”
霍嬷嬷被长公主这话问的一愣,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公主怎么就突然问起这个来。
平宣侯府,能有什么古怪呢?
府邸是皇上赏赐,依着平宣侯那样的性子,也不至于府中有哪里逾制吧?
至于其他的地方?霍嬷嬷就更挑不出有哪里不对了。
“当日奴婢陪公主去平宣侯府,因着急着见小郡主,并未看出什么不妥来。”
长公主垂眸:“他常年在外打仗,该是顾不上或是不知该如何管理侯府之人的,可偏偏,你我都没觉出有哪里不对。”
“从进门时丫鬟的请安,到一路领咱们去的嬷嬷,本宫那日不觉着如何,这会儿想想,那些人不像是寻常人家伺候的,倒像是内务府里出来的。”
长公主的声音压低了几分,轻声道:“嬷嬷你说,那谢慎之不过是个外室所出的庶子,便是行军打仗比旁人强上许多,这世上难道没有比得过他的?皇兄这些年,对他的看重,是不是有些太过了?”
她话音落下,霍嬷嬷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她一脸震惊,只觉着眼前一阵发黑,没敢真的往自家公主所暗示的意思去想。
可偏偏,又不得不想。
是了,当日平宣侯府没有什么不对。可今日想想,没有哪里不对就是最大的不对了。
长公主身份贵重,那些下人见着长公主的时候并未露出什么慌乱和不安来,反倒规矩好得很,就如公主所说,像是从内务府里出来的宫女。
这一刻,霍嬷嬷只觉着那个念头在脑子里猛然炸/开,她一脸震惊,带着几分不敢置信和惶恐道:“难道,平宣侯会是皇上的......”
霍嬷嬷只说了半句,剩下的她不敢再说,可意思却是再明白不过的。
长公主道:“只有这样,这一切才解释得通。”长公主像是想明白了什么,认真道。
先帝在时,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一场风流韵事,留下来的皇子。
可是,这谢慎之自小在魏国公府长大,深得老魏国公疼爱。